2013年,印尼最大的英文日报《雅加达邮报》,报道了一位70多岁老人出席活动时的情景:
“他走进央行大楼时,孤身一人,既没有秘书,也没有助理,更不用说保镖了。他只有一款老旧的黑莓手机,鞋子也是本地产的,非常朴素。”
[xyz-ihs snippet=”In-article-ads”]“他与一些银行家们说话,很长一段时间后,周围人才知道自己对面坐的是身价85亿美元的印尼首富……”
《邮报》描述的这位低调的老人叫黄惠忠,他和他的兄长黄惠祥被称为“黄氏兄弟”,两人在印尼首富宝座上连续坐了14年,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但他们几乎是被忽略的,很少接受采访,也很少出席公开活动。
两兄弟多年来彼此不分你我,从未上演过争产戏码,且一直保持着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情况放眼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他们的产业遍布印尼各行各业,包括印尼第二大烟草公司针记烟草、印尼最大的非国有银行中亚银行、印尼最大的商场大印尼购物中心等,还投资了印尼最大的在线论坛kaskus、印尼最大的电商平台blibli等。
有机构评价,仅黄氏兄弟每年赚取的利润,就能消除整个印尼的绝对贫困。
那么,黄氏兄弟的财富为何能如此稳固?他们又是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实现家族久盛不衰的?
黄惠祥、黄惠忠两兄弟祖籍福建晋江。在晋江池店镇潘湖村,至今仍保留着他们的祖屋。
当年,其父黄维源(曾用名黄渭源)就是从这里出发,为了一口饱饭漂洋过海,南下印尼。
初到印尼时,黄维源16岁,在一家烟草厂当杂工。
印尼的烟草行业非常发达,号称“烟草王国”,是全球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当地人的认知里,烟草就和咖啡、茶叶差不多,属于传统的生活必需品。
黄维源靠着在烟草厂打工,慢慢攒下了一些钱,然后开始摆摊卖香烟。
他属于大器晚成的那类人,从打工到摆摊,他一直干了30多年,直到47岁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卷烟厂,命运的齿轮这才缓缓转动起来。
卷烟厂很小,只有10来个工人,但对于当时的黄维源而言,这已经是一场拼上全部身家的豪赌了,他甚至专门回了趟福建老家,征询亲戚们的意见。
亲戚们都非常支持,他这才下定了决心。
黄维源买下卷烟厂,将其改名为“针记卷烟厂”,产品推向市场后,销量并不好。
因为印尼大大小小的卷烟厂实在太多了,他的作坊式小厂,很难从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什么名堂。
为了活下来,黄维源想了个主意,那就是走差异化路线。
[xyz-ihs snippet=”GoogleADresponsive”]他根据当地流传的一个土方子,往烟叶中加入丁香,开发出了一款丁香烟,以“缓解胸痛”为卖点;并以玉米皮卷制,降低成本和售价。
低廉的价格和独特的卖点,让针记香烟受到了广大印尼烟民们的欢迎,在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销量逐年攀升。
卷烟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年的发展,到60年代初,针记香烟的销量已跃居印尼烟草行业第二,黄维源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豪。
只可惜好景不长,196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针记卷烟厂的主厂房全部烧毁。
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产业,一夜之间化作飞灰,还欠下一屁股债,59岁的黄维源承受不住打击,当年就病逝了。
兄弟同心,闷声发大财
父亲过世后,家族的生意落在了黄惠祥、黄惠忠两兄弟身上。
当时黄惠祥24岁,黄惠忠23岁,两人大学还没毕业,被迫提前上位,接替父亲掌管起了针记烟厂的烂摊子。
从“富二代”变成“负二代”,这种心理落差不可谓不大,但两人没有摆烂,立志重建烟厂,完成父亲的遗愿。
他们卑躬屈膝地跑遍了烟厂的上下游产业链,以让出更大利润为代价,努力稳住父亲留下的人脉和渠道。
又求爷爷告奶奶,从银行贷出款来,投入到烟厂的重建和运营中。
他们印制大量宣传单,在街头巷尾分发广告,告诉人们针记香烟一直都在。
在两兄弟的齐心协力下,烟厂的生意终于慢慢重回正轨。
与父亲相比,两兄弟在商业方面更具头脑和魄力。
他们斥巨资从国外购进自动卷烟机,与当时业内普遍采用的手工制烟相比,产量大幅增加,成本进一步降低。
后来又为香烟安上过滤嘴,提高产品档次,从而打开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荷兰等地。
当时,印尼有很多企业攀附军政界,获得了极快的发展。
黄氏兄弟是个例外,他们为人低调,很少结交军政界,这让他们在短期内丧失了很多利好,但长久来看,也远离了争端,发展得很安稳。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印尼政府面临“改朝换代”,一些与旧政府关系紧密的企业受到殃及,被迫倒闭或充公。
而一直独善其身的黄氏兄弟,在这场变故中幸存下来。
针记烟厂趁势崛起,在印尼一骑绝尘,远远超过了父亲黄维源在世时的规模。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们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企业要想增加抗风险能力,一定要多元化经营。
于是,在烟草生意稳定后,他们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将资金投注在纺织、造纸、金融、家电、棕榈种植等各行各业。
[xyz-ihs snippet=”googleAD300x100″]两兄弟展现出了出色的商业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
他们投资2.42亿美元,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市中心建起了巨型购物商城——大印尼购物中心,占地64万平方米,成为整个东南亚最大、最高档的购物城之一。
该购物中心由8层商城、56层办公区、14层酒店和57层公寓组成,每天人来人往极为繁华,在全球享有盛誉。
● 大印尼购物中心
两兄弟的另一个封神之作,是通过多次增持,拿下了中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
这是他们商业生涯中最成功的决策之一,因为仅仅两年后,该银行就超过针记烟草,成为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并助力他们登上了印尼首富宝座。
2020年疫情后,印尼经济不景气,不少富豪资产缩水。黄氏兄弟靠着遍及印尼的产业,资产逆势上涨,始终稳居印尼富豪榜榜首。
当被问到企业成功的诀窍,黄惠忠坚信刻苦工作的重要性,他说:“我的兴趣爱好很简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同时他也表示,做生意诚信最重要,绝对不要破坏别人对你的信任。
按理说,像黄氏兄弟这样的超级富豪,在印尼国内应该早就“明星脸”了才对。
但实际上,他们很低调,平日里深居简出,以至于常常被人们忽略。
黄惠祥喜欢打桥牌,并且是个桥牌高手。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79岁的他报名参加比赛,与5名同伴一起,代表印尼夺下了桥牌混合团体赛的铜牌。
然而直到站上领奖台,才有媒体认出了这位印尼首富。
一时间,史上最富有运动员刷屏网络。
这也是黄惠祥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露面,要不是拿到奖牌后接受采访,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长相。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中国队拿到了金牌,黄惠祥非常佩服,将中国选手视为榜样。
重要的是持续努力经营”
如今,黄氏家族的第三代、黄惠忠长子黄志胜接过了集团的接力棒。
黄志胜从小除了接受雅加达当地的基础教育之外,还接受华文教育,会说老家闽南话。他钟情于中华文化,还专门请人为自己补习中文。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三代”,黄志胜与一般的富家子弟完全不同,他继承着父辈低调内敛的品性,为人十分谦逊。
[xyz-ihs snippet=”In-article-ads”]对于家族每年都被评为印尼首富这件事,黄志胜淡淡地回应:
“可能是他们把数据搞错了吧!是不是首富无所谓,重要的是低调做人、诚信做事,整个家族能够朝着一个方向持续努力经营。”
坐拥富可敌国的财富,黄氏家族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他们以家族第一代创业者黄维源的名义,成立“黄维源家族慈善基金”,陆陆续续资助了印尼近万名贫困华裔学生,让他们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同时,他们也惦记着家乡父老,多次赞助福建当地的剧团赴印尼巡回演出,促进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从祖辈摆摊卖香烟,到如今打造出享誉全球的商业帝国,黄氏家族一路风风雨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与繁华。
他们从未有过无边的炫耀,也从未有过俯瞰众生的教唆,更不讲什么高大上的成功学,他们的成功,恰恰源自于一些日常生活中最浅显、最普遍的道理:
低调做人,诚信做事,努力经营,家族团结。
正所谓大道至简,这些简单的道理汇聚一处,传承下来就是最好的家规和商经
来源: 最华人
[xyz-ihs snippet=”multiple-ads”]11,73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