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 俊 张汉华 新西兰惠灵顿
1911年, 武昌起义的一些英雄们以“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荆楚文化基因熔铸的人格精神, 他们溶血奋战最后以惊天震世之举为推翻腐朽没落的封建帝制打响了第一枪。武昌起义无疑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在辛亥革命110周年来临之际,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很自然想起了那些远去的亲人, 想起了我们的爷爷武昌起义枭雄之一伍正林。是的,武昌首义的枪声响过了110周年,腐朽没落封建帝制推翻了110周年, “敢为天下先”的辛亥首义革命精神传承了110周年。
回首10年前,来自世界各地的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们包括孙中山次孙女孙穗华, 黄兴长孙黄伟民 在内的四十名“寻根之旅”团共度辛亥百年大庆的点点滴滴,此刻的我们站在大洋此岸的新西兰,遥望祖国,心潮澎湃;回顾历史,秉承革命先驱和志士的精神,更加激发了我们为民族复兴的爱国热情。
回首武昌起义,缅怀祖父伍正林
我家祖籍在湖北武昌(今鄂州),祖父伍正林,字松亭,于1885年(光绪11年)出生在鄂州泽林镇杨方村的伍家湾。祖父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刚年满13岁便离家前往江夏(今武昌)就读初级中学,亲眼见证了腐朽王朝统治下的民不聊生。伴随着外国列强一次次入侵,昏庸无道的清政府除了妥协就是压榨底层民众,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心气岌岌可危。衰败之至,闻者落泪。
如何救国?如何振奋国人之心?如何让沉睡的雄狮再次啸傲世界之林?有志之士积极奔走,寻求自由民主的救国良方。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先生于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划时代地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这一概念,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为入会誓词。尔后,中国同盟会、共进会相继成立,革命思潮汹涌澎湃。本就聪慧的祖父伍正林受到这些进步思想的启蒙更是拓展眼见,为他投身革命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1903年(光绪29年),祖父加入“工程八营”。当时的“工程八营”,志士云集,骁将聚首,是反清斗士的前沿阵地。由于祖父表现突出,于1908年(光绪34年)便提升为司务长。1910年(宣统2年)被升为排长。与同营将士熊秉坤(首义打响第一枪人)志趣相投,相交莫逆,视为挚友。在这一年里,祖父在较早加入共进会的熊秉坤介绍下加入共进会,积极参与起义筹备,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1911年10月10日晚,祖父所在的“工程八营”率先起义。吴兆麟以临时总指挥身份颁发的第一道命令便是下达给我的祖父。“派‘工程八营’前队排长伍正林,带前队两个排的兵力,经津水闸、保安门正街,攻当时督署之前方;派‘工程营’右队排长邝名功,带右队两个排的兵力,经紫阳桥、王府口,攻当时督署的后方。”
祖父挺身而出,带领着队伍冲到津水闸,被保安门城墙上的清军武装消防队截住,经过奋战,消灭了武装消防队,继续前进,当战斗到恤孤巷口,巷内的清兵突击冲出,这样一来,队伍被截成了两段,迫不得已,只得再退回津水闸修整,待战。10月11日凌晨两点钟,吴兆麟发出第二次进攻督令,“派熊秉坤带领工程八营后队全队,经津水闸、保安门正街,攻督署之前;派伍正林带领工程八营前队全队,走上保安门城墙向望山门前进,以协助熊秉坤的一路士兵。”
领命的熊秉坤与祖父伍正林带领工程八营的后队、前队出发。后有第二十九标杜武库、杨选青、夏一青和第四十一标阙龙、李宗、岳少武带领队伍并入,浩浩荡荡向着都督署冲刺。奈何,清军第八镇司令张彪带了机关枪手和辎重营的兵马忽然从后方杀出,火力迅猛,城墙之上视野空阔,无处据守,祖父一方死伤惨重。
此时的祖父心急如焚,大声呼喊:“丫姑爷!老子今天与你拼了!兄弟们!不怕死的跟我冲啊!”可惜,应者甚少,不能发动进攻。祖父气愤至极,“老子今天死给你们看看!”祖父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想要以死明志。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熊秉坤一个箭步冲来将祖父的手枪打落在地。其余的士兵看到了这个场面,十分振奋,为了理想死有何惧,陡然之间士气倍增。祖父与熊秉坤当即决定挑选四十名勇士组成敢死队,祖父在前,熊秉坤殿后,各自带着引火之物,沿着保安门正街发起攻击前进。
敢死队攻势如虹,势如破竹,一下就冲到了督署东辕门外。敌兵逃窜,敢死队直插头门。此时,大堂上的机枪扫了过来,清军又返身包围回来。敢死队员悍不畏死,毅然向敌人发起反攻,一个个如猛虎下山,将围上来的敌人一一打退。趁此之际,祖父带领十多名敢死队员潜到督衙旁点燃一处空屋,引导蛇山上的炮队准确瞄准,大炮发射过来,火焰呼呼串高,映得武昌城一片红光,义军大声欢呼起来,士气如虹,清军士兵胆战心惊,魂飞魄散,溃不成军。
至此,辛亥首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祖父因为带领士兵夺取重要军事要地,帮助吴兆麟出谋划策、调兵遣将,并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敢于牺牲,成为组织发动辛亥革命至关重要的人物。
祖父后来写道:“林遂与吴君兆麟、邓君玉麟及诸同志商议曰:今晚不收全效,所有恒观望者见我久而不成,亦以与我反对,则大事去矣。不若放火焚烧督署附近敌兵占领之处,一则烧退敌兵,二则亦可振起志气。诸同志皆赞成此举。”
祖父伍正林这些事迹,在湖北省博物馆、鄂州市档案文史馆、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以及湖北省志、中华书局、商务书馆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料,湖北革命实录馆档案等文献中 以及武昌起义世纪读本《城市英雄》中均有详细记载。
尘封的家世 因百年大庆瞩目
时光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些辉煌的往事,渐渐只作旧事封存,祖父叱咤风云的壮举,外人基本不为所知,更不为历史所道。因为伍家两辈人老是分多聚少,家人们很难认真考察家世,虽有时常的默默纪念,父亲在世时,每当与我们讲起祖父的这些往事总是激动万分,常常用祖父的事迹激励我们。因为辛亥革命百年大庆地点就在武汉,我们这些辛亥革命功臣后裔受到国内政府邀请,有幸欢聚武昌起义门,尘封的历史被掀开,祖父伍正林的光荣事迹展露在世人面前。(见当天的长江日报报道)
寻根的几个关键时刻我们还能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情景。2011年9月30日,一场绵绵秋雨,让燥热的江城多了几分凉意。上午10时,刚下飞机的我们便直接前往位于武昌新首义广场旁的首义小区,拜访首义功臣熊秉坤之子熊辉。
“你们的爷爷和我父亲当年可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好战友啊!”熊辉那年85岁高龄,但声音依然洪亮,见面就是直奔主题。我们顿时就激动地回答:“当年,要不是您父亲那一挡,我们的爷爷就不会活下来,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拜访啊!”
“别这么说!父亲健在时,曾多次在我们面前提到,你爷爷伍正林当年非常英勇,是我父亲麾下最得力的干将之一。父亲救下他是为了保留革命的种子,事实证明他保留的是一颗顽强的种子。”谈起往事,熊老仍记忆犹新。
与熊老一番畅谈,让我们对祖父的事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那是一个英雄惜英雄的年代。尤其是德高望重的熊辉老人握着我们的手,中气十足说,“作为革命后代,不应躺在前人成就上‘睡大觉’,而应以身作则,现身说法,好好传承他们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爱我中华,追求光明’的共同理想让先辈们走到一起,他们那种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忠贞奉献、甘洒热血的大爱精神,改天换地、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胸怀大局、求同存异、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熊辉老人的话语振聋发聩,我们当即表示会一直秉承着先辈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此后,我们参加了难以忘怀的由辛亥革命庆典组委会举办的湖北省暨武汉市首义广场上演的《世纪之光》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的大型晚会,幸运的和黄兴之孙黄伟民,冯玉祥孙女冯丹龙以及老朋友張素久(張治中之女)成为左右邻座。场歇之隙,我们一起追忆父辈祖辈那些峥嵘岁月,畅谈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风趣的讲些祖辈的花絮故事, 其乐融融。是的,斯人已去后裔尤存,这些辛亥革命先辈的后人,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从四面八方大洋彼岸纷纷向着武昌起义之都聚起, 因为历史的缘份,我们有着共同的话题,滔滔不绝,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
寻根问祖的过程 恰似一种家国情怀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光耀中国史册。我们的祖父参与了这场伟大的革命,而且作为是重要的组织者、领导者,在起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他的家人和后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旅居海外以来,我们每一次回到祖国,一定要到“红楼”、“起义门”、“工程八营”故地去瞻仰凭吊,首义的枪声、祖父的呐喊声总会在我们心中一次次回荡。尤其参加辛亥革命百年大庆后,我们更是有了一种使命感,纪念、传承,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正是这样的影响下,我们开始更加好奇祖父的过往,是什么让他拥有这样伟大的精神?加上是当时已经身患绝症的姑姑的敦促,我们也开始了有意识地“寻根”。
先是居住在武汉的二哥伍启新夫妇,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鄂州市档案史志学会的帮助下,辗转多处几经周折终于在鄂州市泽林镇杨方村伍家湾找到线索。也恰逢此时我们正好在国内, 重阳节那天我们夫妇和哥哥伍启新等亲人一起,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泽林镇杨方村伍家湾,见到村里辈分最高的伍金诺老人,并从多个版本的《伍氏族谱》上,找到有关爷爷伍正林的记述,历经一周“寻根”圆满成功, 那时杨方村伍家湾全族老幼无不欢欣鼓舞。姑姑弥留之际,也拉着我们的手含笑称道:“你们是伍家的传世功臣。”
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的辛亥革命首义百年纪念大会的主席台上,我们夫妇与邻座的吴德立先生(辛亥革命武汉总指挥吴兆麟之孙),就辛亥志士后裔弘扬首义精神的话题谈得很尽兴,并表示将来一定会在海内外进一步加强联系,让先辈们参与那场伟大的革命精神传承下来。
此次‘寻根’,不仅仅是我们的个人行为,更多的是为了缅怀先烈,重温历史还原历史,弘扬‘武昌首义’的革命精神。作为辛亥革命志士的后人,不管身在何方,无论你讲着什么当地的语言,我们都永远心系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尽自己一些绵薄之力永远是我们的初心。
21世纪走过来第二个十年,即将迎来辛亥革命暨武昌起义110周年,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庆典。武汉作为 “第一枪”的发源地,我们辛亥后裔明确懂得,大力宣扬辛亥先辈们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就是宣扬海峡两岸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鼓励和支持代代传承辛亥革命志士崇高精神。我们相信,只要海峡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团结向前,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共创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张汉华:
新西兰新中商会终身名誉会长,NZ湖北经贸文化协会惠林顿会长,新西兰华夏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新西兰太平绅士,伍正林先生孙媳
伍俊:
新西兰维康堂中医医师 ,新西兰注册针灸医师,原新西兰针灸中医学院顾问 伍正林志士之孙
5,73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