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张约翰与刘伊恩两家人各自安排好工作等事宜,购置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就开车到了郑安娜好友在海边的豪宅。虽说是面对着世界末日与无限期的封城封国,但大家并没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感受,反过来有一种找到借口彻底放松甚至放纵的感受。照说在这世界末日之际,生死罔顾,大家都应该有一种心平气和、宠辱皆忘的心态,但看到这片豪宅还是不免大为吃惊,好似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山口时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
[xyz-ihs snippet=”In-article-ads”]汽车驶到一处海边豪宅,外面是高约十米的树篱,密密地延伸到视线的尽头,直到模糊的云海,事实上就是海连着云。树篱中间开了一扇自动铁门,用雕花铁艺装饰,精致而坚固。驶入大门,是一大片起伏的田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远处有着精致的二层小楼。车继续开了约七分钟,上到一座小山丘,是一栋更加漂亮经典的二层楼房,这是英国早期移民到这里修建的那种古朴庄严的别墅,大门、窗户、屋檐都有精细的装饰。进到屋内,立即感到一种高旷大气,墙上挂着近乎整面墙的古典西洋油画,大得真是波澜壮阔,但这还不是惊喜,因为安娜与琳达立即发现了巨大落窗外面 180 度的海景。大家兴奋地进入房间,发现楼上楼下不仅会客室,餐厅甚至卧室都有或多或少的海景。而背对海景的只有厨房及一两处小书房,但也有着很好的田园风光。
“感谢主,让我们在这世界末日到来之际也能开开眼!”约翰说。
“是啊”,伊恩说,“我记得有人说,天地虽大,你也只需要一间房一张床。但不得不说,那是他们没有见过不同的房不同的床。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他们布置好,不,根本都不用布置,而是安放好简单的行李,就开始一起在这庄园里散步。左面远处可以看到一大片果园,那是一片猕猴桃林,右边有一片梅林,而不是本地人喜欢的玫瑰,这也显示出主人的中国情怀。
琳达说,“你们看这一大片草地,如何除草?”琳达早年留学来到这岛国最大的城市,放下大小姐的身价,从课后给人洗碗到做卫生再后找到一份不错的会计工作。约翰,一位博士高材生,在这里给人家修花园刷油漆。这七八年过去了,二人一直忙得连孩子都没生,也就买了一所三居室的房子,带一小小的庭院,到了雨季还有些发愁如何修剪疯长的草坪。因为乌有国有一个规定,就算是自家庭院的草坪,也必须养护修剪。若是疏于打理,邻居就会向市政当局投诉,因为杂草丛生有碍观感,也使邻居的房屋连带贬值。
[xyz-ihs snippet=”GoogleADresponsive”]安娜说,“你看远处那一群牛羊,还有马,就是给他们除草的。”原来,安娜曾经来过此地,女主人告诉过她。
“牛羊怎么除草?”琳达还是有些不解。
“我估计这些牛羊还有马可以在这一片吃来吃去。”伊恩说。
“不过,到了雨季草长得快,他们还得专门请人来修剪。”安娜说。
大家就这么慢慢走着看着闲聊着,看远处的大海,看海上的云。看够了海景,再慢慢走回去,在面朝大海的客厅里稍事歇息。众人忽然觉得有些无聊,不自觉地想去看电视,结果发现房子里没有电视机;打开电脑,习惯性地准备上网看看世界上有什么新闻,或是最近关于世界末日的最新报道,才发现没有网络;打开手机,才发觉没有一点信号;想去打个电话,发现家里没有座机电话。原来,这房子虽然是现代的,甚至是超现代的,但里面的设施一点都没有高科技,甚至完全没有沾染一点现代的气息。房子里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
四周一片寂静,唯一的声音是远处的海浪声,还有若有若无的风的声音。
真的是世界末日前的日子。
大家不得不承认,虽然来之前有心理准备,但真的面对这样的日子,大家还是觉得很无奈又无聊。这样一来,大家开始有些同情这房子的主人来。
琳达说,“早知道这样,我们还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管他封城一个月还是半年,只要能看剧,能上网,时间也好打发,而这个豪宅的主人呢,空有万贯家财,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也如同坐监一样。我看,咱们还是打道回府吧。”
安娜也附和说:“我同意。如果今天太晚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回去好吗?”安娜一直追着几个电视连续剧,这栋豪宅里连电视都看不到,想想今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下一集的情节,她实在无法忍受。
约翰却说:“回不去了。今天晚上全国封城,普通民众严格禁止外出旅行,四处交通要道都有持枪军警把守,我们这时候在路上开车,不是自投罗网吗?”
伊恩也安慰太太安娜说:“约翰说得对,现在这种紧急状况下,千万不能轻举妄动,要是被警察拦住,今后麻烦太大了。你们也都知道,这乌有国的警察,平时无所事事,抓交通违章是最在行的。再说了,回到市区,人烟稠密,空气里面到处都是病毒,太危险了。”
两位太太显得有些无奈。琳达不甘心地抱怨说,“就算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至少应该有个手机充电的地方吧,我连手机都用不了,”说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伊恩是个理工男,这时,他再次展示了自己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家不要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照我的观察,没有电视机,说明豪宅主人不喜欢现代科技,但是没有电、没有网,原因可能有几个。第一,这位主人完全排斥一切现代科技;第二,这位主人对基本的水、电、网络还是接受的,但是因为其他原因,例如,长期外出,为了安全起见,所以切断了电源。”大家听伊恩这么说,都认为很有道理。约翰说,“尹恩,你是对的,你们看上面,”他指了指天花板上的豪华吊灯。大家仔细查看,原来是一盏装饰极其华丽的大型水晶吊灯,吊灯的外围插着一圈蜡烛,再仔细查看,那些蜡烛并非真的蜡烛,而是仿蜡烛造型的电灯。伊恩循着吊灯,果然找到了墙壁上的开关,也是设计成仿古的扶手形状的。大家对这个新发现都很兴奋,安娜已经迫不及待地按下了开关,但是吊灯却没有任何反应。
伊恩说,“这样看来,一定是住宅的电源总闸被关闭了,只要我们找到总闸,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可以先在这栋房子里找一找,如果没有,那么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地方,应该是庄园入口处的小房子。那个地方一般是管家、佣人或园丁的住所,兼储存各种工具和维护设备。”
大家对伊恩的分析表示认同,赶快开始在这栋房子里寻找,却没有一点发现。四个人决定一起步行到庄园入口处的小房子寻找。此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四人来到入口处的工人房,刚一进门,琳达就大声说,“在那里!”大家一看,果然在正对房门的墙壁上,贴着一个大大的英文标识:“电源开关”!标识的下面,是上下几排开关,每个开关旁边,都有英文标识,说明开关控制的是庄园的哪一部分。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伊恩找到标有“总开关”的那个,按了下去。奇怪,没有任何反应。他又试了其它一些开关,都没有反应。看来,整条线路根本就没有通电。
大家的心情又跌到了谷底。他们沮丧地走出工人房,不知道去哪里才好。正在这时,庄园的大门外面走过来两个人,一男一女,都是华人的模样,显然是一对夫妇。他们的年龄都不大,看样子即将步入中年的样子,但是年轻人的气质还没有完全消退,应该算是青年吧。
“你们好!我们是在那边房子里住的,家里突然停电了,想过来问一问你们这里有没有电?” 青年男子先开了口,讲的是东北口音的普通话,看来他们以前和豪宅主人有过来往,知道这里住的也是华人。
伊恩他们往远处看了看,马路斜对面果然还有另外一栋房子,规模当然比他们的豪宅小多了,除此之外,直到很远的地方,再也没有别的房子了。伊恩说,“你们好,我们不是这里的主人,今天才搬过来住,发现没有电没有网,正在检查呢。”
青年男子对妻子说,“看来家里的线路是没有问题的,一定是市政供电出了状况。”
约翰说,“你们家什么时候停的电?”
[xyz-ihs snippet=”googleAD300x100″]男青年说,“我们刚才还在看电视新闻,因为正在报道封城的消息,说许多地方出现了混乱状况,有火灾,有煤气、水管爆裂等事故,我们这个地区的供电设施也出现了故障,需要紧急维修,还没有看完报道,就停电了。不但没有电,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了,或许电信公司的发射基站也断电了。我们想确认一下,就过来这边的邻居家问问。”
伊恩说,“我们这里也没有电,看来,肯定是因为封城造成的混乱,导致供电中断了。”
约翰说,“原来我们还有华人邻居啊!在这个遥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还能遇见同乡,说明我们太有缘份了。反正也没有电视看了,不如到我们这里坐坐喝杯茶吧。”
男青年有些犹豫,他的妻子却说,“好啊,我们也好几天没有外出了,就算平时去外面也是要讲英文,今天难得见到这么多华人同乡,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女青年的开朗,让大家初次见面的生疏感立刻消失了。一行人说笑着步行回到了豪宅的大客厅里。少不了彼此介绍一番。男青年自报姓名,叫维克多,当然是英文名了,Victor,来自东北,他妻子叫小美,也是英文名,May,是南方人。两人几年前从国内移民到这里,看上了这一区宜人的海景,就买了房子定居下来。至于他们的工作,以及国内的背景,二人好像不愿意过多透露,约翰伊恩他们也没有追问,因为毕竟是初次见面。无论如何,大家的背景都不重要了,现在最紧迫的,是要商量一下怎么打发接下来无电无网的封城日子。
约翰说,“正好,我们可以与世隔绝,彻底放松心情,放下名利追求世俗烦恼,迎接世界末日的到来。”
琳达说,“你说得轻松,咱们这才来了小半天,我已经觉得度日如年了。外面的病毒不知道扩散到什么程度了,封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期限,今后的日子如何打发呢?”她有些发愁。
约翰说,“我以前读过海伦·凯莉的《如果给我三天光明》,起初还没有什么感触,现在想起来,上帝给我们健健康康地活着,就应该为生命感恩。或许我们也可以讨论一下这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再给我一次人生》,大家觉得如何?”约翰说。
伊恩附和道,“我觉得这个提议很有意思,既然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我们关在这里也无所事事,不如大家彻底敞开心扉,痛痛快快地讲出我们内心的想法,特别是平时想讲却不敢讲的想法?”
“好啊,”安娜是夫唱妇随。
“也好,”琳达也赞成说,“我觉得,首先要真诚,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死到临头还不说点真话就有些不值得了。但是,为了避免尴尬,我提议大家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虽然时间、地点、人物不要真实,但故事情节应该可信。另外一点,大家不要有任何顾忌,什么世俗、权威、鬼神,特别是假借鬼神的名义的事,都可以讲,题材不限,长短随便,该讲就讲,反正也没外人听到。”
伊恩说,“我们两家人,是多年的交情了,绝对没有什么顾忌,只是要问问两位新朋友的意见。”
维克多还没有开口,小美就笑着说,“你们的提议太好了,一来,没电没网,讲故事可以用来打发时间,二来,既然是故事,亦真亦假,亦虚亦实,不会涉及隐私问题,好主意!”
约翰说,“好是好,咱们华人总讲,敬鬼神而远之。我们好歹去过几次教会,还是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的存在。因此,我要首先祈祷神的饶恕。”
[xyz-ihs snippet=”In-article-ads”]约翰这话一说,刚刚活跃的气氛又有所紧张,但约翰话峰一转,又接着说,“世界末日,是神要来审判的日子,神很了解我们每个人,所以,我们话还没说出来,神其实早就知道了。既然这样,说与不说都一样,至少我们要做个真诚的人。如果有得罪神的地方,我想,神是会怜悯饶恕我们的。再说,耶稣说过,神喜悦象小孩一样真诚的人。”
伊恩说,“约翰,我虽然不信教,但是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因为你这样一说,总算解脱了我们心中的负担。我们大家讲故事只管无所拘束,无所顾忌,想哪讲哪,怎么讲都行。”
琳达说,“我也有个提议,我们每个人都要讲故事,而且每天讲一个,怎么样?”
大家都表示同意。安娜说,“要不,谁先开个头,讲第一个故事?”
“讲哪个方面的故事呢?”约翰的确不知从何讲起。
安娜说,“我觉得,这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就是死亡,不如从一个如何看待生死观的故事开始?”
约翰却说,“死亡固然是可怕的,是一切形式的终了,但是,我认为比死亡更重要的,是人的信仰。”
众人有些疑惑。
约翰解释说,“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向死亡的路径可能有长有短,但死亡到底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哪怕是世界末日来临,人类灭绝,也不过如此。但是,信仰却能从精神上控制你,让你恐惧,让你顺从,让你失去自己。比如,我曾经受邀在台湾的佛光山小住过几天,本以为可以清心排浊,宠辱不惊,但一天早起出门散步,忽然发现两队修行的僧人鱼贯而过,队伍似乎没有尽头。最让我恐惧的是,这些僧人走起路来,毫无声息,现在想起来我还头皮发麻。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轻松迎接死亡;但刚才提到讲故事,一提到神灵,大家就有些不自在。这样吧,我提议大家每人至少先讲一个信仰的故事,看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大家都随声附和。
(待续)
[xyz-ihs snippet=”multiple-ads”]86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