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剧烈波动,恐将有产者的钱吃干抹净。
01
曾经,
买房让不少人少奋斗了很多年。
如今,
买房又成了很多人最快的破产方式。
这就是现实的讽刺。
在深圳,
一对夫妇通过十年的努力,
积攒了400万元存款,
年收入也稳定在150万。
为了给刚出生的孩子建立一个稳定的家,
他们决定购买一套价值1000万的二手房。
然而,
购房的幸福时光转瞬即逝。
[xyz-ihs snippet=”GoogleADresponsive”] 2021年年底,丈夫李某遭遇公司业务调整,
被裁后失去了原本收入稳定的工作。
2022年底,
李某努力找了份工作,
但是只做了不到两个月,
就因为和公司矛盾不欢而散。
之后,
再找工作更是四处碰壁。
接下来的一年里,
他们的家庭收入锐减,
储蓄也消耗殆尽。
直到2023年,
李某的创业尝试仍未见成果。
房贷压力使得夫妻俩不得不考虑出售房产,
然而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700万的房贷,
每月还款3.76万,
还了一年半,
本金还有684万。
18个月还的67.7万里面,
只有16万是本金,
51万多是利息。
再一看,
现在的房价已经下跌。
如果真的想卖的话,
只有降价出售。
夫妻俩实际的净资产,
只剩下780万的房子,
外加50万的存款,
[xyz-ihs snippet=”GoogleADresponsive”]
重要的是要减去684万的贷款,
等于146万。
对于他们来说50万的存款,
勉强还能撑上一年,
可是房贷却还有还28年。
买房两三年后,
这个中产家庭就面临着破产危机,
买房成了他们最快的破产方式。
中产变无产,
只需要一场危机的催化,
这就是危机对于中产们的收割。
这不是危言耸听,
这就是大周期低谷下很多中产和底层,
要面对的现金流危机。
02
此前有媒体报道,
深圳楼市出现了一部分断供现象,
有一批业主的房屋被法院查封并打折拍卖。
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数据显示:
近半年来司法拍卖房源增加50%,
成交率达到91.99%,
以原价的7折出售,
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用于清偿债务的个人房源。
更可怕的是不止深圳,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法拍房都呈现出了暴增势头。
河南、湖北、江浙等地法拍房数量明显增长,
尤其是江浙发达地区,
法拍房数量在三年以内,
由2万宗跳涨至26万宗。
据某法拍网站显示:
2017年时法拍房数量只有9000套,
2019年直接提升至50万套,
而到了2020年底的时候,
法拍房的总量更是直接飙升至200万套。
(暂未查到最新数据)
这200万套法拍房的背后,
也许就是百万家庭“弃房断供”的悲伤故事。
03
此前在网络上,
一位环京区域河北燕郊断供者的故事曾广为流传,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
这位断供者35岁,
2017年在燕郊置换了一套140㎡的三居,
总价426万、贷款298万、月供16800元,
目前还款总金额806400元,
但是他还不起了。
这套房子,
与买时的426万相比,
如今的价格几乎接近于腰斩了,
现在市场估值仅为235-240万元左右,
账面亏损近200万。
如果走正常渠道卖掉房子,
不仅首付和已还的80万元全都赔进去了,
还需要补给银行40万元,
才能清偿尾款。
于是他想着及时止损,
直接断供房子不要了,
给银行算了,
之前的投入也不要了。
但“断供”并没有他想得那么轻松,
在钱的问题上,
银行可是从来不含糊的,
直接把他告上了法庭。
结果是他不仅输了官司,
还要额外承担利息、罚息49908元,
案件受理费15389元,
保全费5000元,
银行委托的起诉律师费122620元,
总计达192917元。
除了承担这么多的额外费用,
他还会上失信人名单,
用他自己的说法“几乎失去了一切”。
他以亲身经历劝告:
“买房一定要量力而行,
想要甩给银行,
没有可能的。”
如果买了,
千万别有断供的念头,
“告诫各位别冲动,
砸锅卖铁也要还。”
这位断供者的经历给其他人提了个醒,
不要以为房价下跌太狠,
“大不了首付不要了”,
想“弃房断供”想都不要想了。
[xyz-ihs snippet=”googleAD300x100″]04
此路不通,
另寻他路。
很多人知道断供不可行,
于是另辟蹊径想把房子白送人,
前提是对方要接着还月供。
故事同样发生在燕郊,
一位燕郊的业主,
发帖表示愿将自己40平米的房子白送,
当时也是颇为吸引眼球。
再看前一阵的这张网图,
同样也是白送房子的。
眼下正处于疫后经济秩序的恢复期,
疫情对多个行业的冲击还在持续,
裁员潮不断涌现。
关键在于,
很多人兜里没钱了。
有数据显示:
截止到2021年,
我国居民负债总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0万亿元,
按照中国14亿人口来计算,
平均每个人负债约14.3万元,
是人均存款7万的两倍。
高负债、高息负债、资不抵债,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词汇,
已经潜伏在我们身边很久了。
[xyz-ihs snippet=”GoogleADresponsive”]05
戴了三年口罩,
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不少家庭为了避免返贫,
都在艰苦挣扎。
曾有调查显示:
中国家庭70%的资产,
都是以不动产形式存在的。
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凡遇上周期性低谷,
家庭资产大幅缩水是难以避免的。
就眼下而言,
虽然政策在持续吹暖风,
被冷落了几年的房地产,
“再一次”成为了支柱产业,
但是从房产过剩的现实来看,
属于它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为了不被吃干抹净,
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
似乎该考虑下优化配置了,
尽量清掉人口流失严重的城市房产,
有条件尽量去强二线甚至是一线。
尽量清掉老破小,
向城市中心靠拢,
这无疑会帮你抵御一定的周期性下跌风险。
不要再指望“涨价去库存”了,
少赚点或者亏点钱,
总比砸手里强。
别想着一起将房地产蛋糕做大了,
蛋糕做大了又如何,
保不齐被掀了桌子。
大周期性的低谷爬坡期,
尽量降低杠杆,
注重家庭资产配置,
尤其是家庭就业结构,
最好能有一个“公务员”配置。
当然,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信心,
松绑的信心,
经济重返快车道的信心,
来自金融市场气势长虹的信心,
来自制造业回流的信心,
来自实体经济回暖的信心,
毕竟信心比黄金重要。
特别喜欢这四个字:
不破不立。
凡是过剩的注定要被优化掉,
凡是过时的注定要被淘汰掉。
但是新形态,
必定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前提是你得挺住,
守住了局面才有无限可能。
来源: 大象公社
[xyz-ihs snippet=”GoodAD300x100″]1,17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