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出手点名医美行业乱象。
8 月 9 日,人民日报刊文《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其中指出,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迅速发展,但诸多行业问题不容忽视。
其中,医美项目的安全问题是行业难以绕开的重要话题,且医美维权是漫长且劳心劳力的过程。
文章表示,在许多医美机构官网信息中,基本没有风险性提示。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 ” 最佳效果 “,不谈 ” 不良后果 “,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
此外,不仅一些药品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公司发布广告时,也会擅自盗用未入驻该机构的三甲医院医生作背书误导消费者。
对此,文章引用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观点:
首先要加强资质监管,从事医美的机构和个人须取得相应资质,不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其次,医疗机构应依法加强执业自查工作以消除安全隐患。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机构要加强医疗美容项目管理,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美机构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器械来 ” 以次充好 “” 知假用假 “。
对于医美机构价格乱象,要加大对违规分解手术项目、价格欺诈以及不按规定项目名称和标准收费的惩处力度。
最后,加大对网上医美店乱象的打击力度。
医美机构应严格按照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按规定发布医疗广告,不发布虚假医疗广告以及虚假信息等。
近年来,在颜值经济的催化之下,国内医美市场迎来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648 亿扩张为 2019 年的 1769 亿元,4 年之内增长近 3 倍。
空前的市场需求吸引各路玩家相继涌入,同时培育出数家千亿市值公司。
在医美概念股板块中,上游玻尿酸原材料厂商华熙生物、爱美客总市值达到千亿级以上。前者不到两年,股价最高翻了近 4 倍。近期,爱美客计划赴港二次上市。
资本方当然也不会缺席。
CVSource 投中数据显示,2021 年前 4 个月,投向医美赛道的资金已达近 5 亿元,超过了 2019 年与 2020 年医美行业一整年的融资规模。
医美市场快速扩张背后,行业乱象也层出不穷。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从 2015 年到 2020 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 483 件增长到 7233 件,5 年间投诉量增长近 14 倍。
其中,不具备医美执业资质的非法机构和从业者的大量涌入,导致医美成为医疗事故频发的 ” 重灾区 “。
根据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风险管控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美 ” 地下黑针 ” 白皮书》,我国医美合规从业人员仅约 1.7 万人,而非法从业人员超过 15 万人。
此前,33 岁杭州女性小冉因抽脂填充手术感染而不幸身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根据杭州卫健委通报,涉事医院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此外,医美水货、假货横行、价格虚高等也是普遍存在的行业问题。
央视财经此前报道,近年来,水光针、童颜针等注射类轻医美项目受到爱美人士的广泛追捧,但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 33.3%,即每 3 支针剂当中,就有 2 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ZAKER 新闻此前报道《医美咨询师还是 ” 医美销售师 “?》,医美项目项目消费存在价格体系不透明的情况,除了材料和人工成本,各类咨询服务费、中介费、捆绑销售等各种 ” 隐性 ” 消费被层层加码到消费者手中,” 医美贷 ” 现象也由此而生。
医美监管正在加强。
今年 6 月,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于 2021 年 6 月至 12 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主要包括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四大任务。
此前,国办、卫生部等部门加强对非法医疗美容的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医美机构、假药械窝点、非法走私活动等。
8 月 9 日,华熙生物、爱美客开盘均跌,截止发稿,分别报 211.51 元 / 股、622.96 元 / 股。
文章来源: ZAKER新闻
1,33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