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中国自主研发垂直起降空中的士成功试飞后,跻身全球前茅。
中国自主研发两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成功完成试飞,被认为是未来“空中的士”。上海一家航空科技公司研发设计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M1,长10米、高3米、翼展15米、重2吨,无人驾驶,设计航程250公里,巡航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最大载重500公斤,可以同时搭乘5人。
[xyz-ihs snippet=”In-article-ads”]这款飞行器和航拍无人机、农业植保无人机、工业无人机类似,不需要跑道,可以垂直起降,由于采用电力驱动,还可以实现低噪音和零碳排放。
今年3月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M1首架机正式从工厂下线,9月开始首轮飞行测试,10月成功完成首飞,成为中国首架自主研发的两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在第6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这架代表城市未来空中出行方式的“空中的士”格外吸睛,并拿到意向订单。
不同型号、用途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不断涌现,打开未来立体交通网络想像空间。但在这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制过程中,离不开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发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M1仅需2至3人就能完成组装拼接,之所以如此轻松,奥秘就藏在它的超轻碳纤维“外衣”上。
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制造过程中,碳纤维在机体结构的应用重量占比达到80%。一层碳纤维原材料的厚度仅有0.1毫米到0.2毫米,以M1为例,机翼和机身连接部位的厚度需要在12毫米至15毫米之间,就需要人工铺贴120层至150层这样的碳纤维预浸料。
除了选用新材料,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总装过程也不同于传统飞机的制造工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周身遍布成千上万根复杂的线路,这些线路相当于机身的“血管”和“神经”,科研人员一方面要避免“血管”和“神经”在飞行过程中遭受高辐射磁场的侵袭,另一方面还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铺设复杂度更高的线路,保证安全同时还要控制重量。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动力系统由电池、电机、电控3部分组成,相当于心脏。最近十多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有不少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打造一颗强健的“中国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要在空中自如飞行,还离不开被誉为大脑的飞控系统。上海一家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不需要专门的飞手,甚至1人可以操控多架飞机。
目前,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已成为新型交通领域的新宠,将有望填补民航和地面交通之间的空白,在地面以上、300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构建低空立体交通体系。中国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步较晚,但已经不断有新产品涌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也在探索之中。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许东松称,总体上来看,目前无论是在整个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领域还是无人机领域,中国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来源:光华网
[xyz-ihs snippet=”MoreTechNews”] [xyz-ihs snippet=”multiple-ads”]
1,23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