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体检时的“必检项目”之一。很多人因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感到心神不宁。
近期,一项纳入340万余名体检者的“体检大数据”显示,我国国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为33.4%,且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哪些症状?《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教你防止“菌”从口入。
[xyz-ihs snippet=”In-article-ads”]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中心主任 姜 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张晓梅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陈坛辀
口臭可能是幽螺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进入人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会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幽门螺杆菌在胃内产生的氨及挥发性硫化物,会通过反流进入口腔。此外,还可产生硫化氢、甲硫醇,让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产生臭味气体。
如果出现顽固性口臭,有明显酸味,无法及时通过普通刷牙方法消除,要警惕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
除了口臭外,这些症状也需要重视:
[xyz-ihs snippet=”GoogleADresponsive”]胃里总是胀气、嗳气:一吃东西就会出现明显的饱胀感,但停止进食后又会消失;上腹疼痛:疼痛通常不规则,主要集中在上腹部。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以到医院消化科进行呼气试验。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幽螺检查“金标准”就是尿素呼气试验,也就是C13和C14呼气试验。从准确度上来讲,两种试验区别不大,准确性达95%以上,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受检者遵照医生的指导即可。
哪些人更容易感染幽螺?俗话说,病从口入,对幽门螺杆菌来说尤其如此。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
▶粪口传播:比如蔬菜施了有机化肥,没洗净就被人吃下去,或者吃饭前不洗手,都可能造成粪口传播。
▶口口传播:除了胃部外,口腔是幽门螺杆菌最易聚集的部位。一些家长习惯嚼碎食物喂给孩子,或在喂孩子前自己先尝一尝、吹一吹凉,都可能把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年龄
25岁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50%,35岁人群感染率大于60%,7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率达80%。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年龄段。
生活习惯
多项研究报告显示,经常饮用不洁水源、习惯植物油烹饪、吸烟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而食用蔬菜、喝茶、食用大蒜等与幽门螺杆菌呈负相关。
经常吃腌制的食物、频繁聚餐、吸烟的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
家族聚集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呈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发现,夫妻一方幽门螺杆菌阳性,其另一方阳性率高达78.94%,也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5个提醒防止“菌”从口入幽门螺杆菌长期在人体内寄生、繁殖、破坏,胃黏膜细胞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预防新发感染,是防控幽门螺杆菌较为有效的策略。要想从餐桌上防住幽门螺杆菌,最好做到以下细节:
吃饭要分餐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同时,应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不要“口对口”喂饭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奶嘴及各种食物。有人会不自觉地用嘴唇或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
养成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不喝生冷水。
护好胃粘膜
少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定期体检
建议成人每年去医院做一次C13或C14呼气试验。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建议全家人都去检测一下,再根据相应情况考虑是否治疗。▲
来源: 生命时报
[xyz-ihs snippet=”multiple-ads”]1,09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