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上海进出站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图源:网络)
12月9日起,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密闭娱乐场所、餐饮服务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2月8日14时,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上述信息。
这是上海市在24小时内第二次优化防疫措施。
12月7日下午7时,上海市针对密切接触者和来返沪人员优化了疫情防控措施。符合居家条件的密接,由“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隔离”;来返沪人员不再落地核酸检测,“随申码”“场所码”等页面也不再显示“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红字提示。
这些变化始于国务院的“新十条”通知。12月7日午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涉及风险区域划分、隔离方式、居民购药、疫苗接种等具体要求。
本次发布会,上海市在“新十条”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细节。
在核酸检测上,此前上海市的要求是七天无核酸检测记录人员赋黄码;来沪返沪人员抵沪不满5天者,其“随申码”“场所码”显示“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标记提示等。目前这些要求均已取消,自12月9日起密闭娱乐场所、餐饮服务场所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外,上海市将继续保留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市民可适当备些常用药,但没有必要囤药。”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市民可在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对线上线下“四类”药品购药人员已不再要求信息登记。
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就诊?这是当下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此次发布会上,专家也进行了相应解答。
“大家不必恐慌,新冠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为无症状,不需就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发布会上称,感染者基本上7-10天左右转阴,期间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咽干、咽痛、咳嗽、乏力、发热等。
宁光称,有条件的感染者尽量居家隔离,居家期间要做到几个原则:单独住,不共用,常通风,适当动,增营养,测抗原。
一般来说,只有高风险人群中的一小部分需要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去医院就诊。
据宁光介绍,按照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健康风险等级,根据年龄、有无基础疾病以及是否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将人群分为低、中、高三类风险人员。高风险重点人群主要是基础疾病不稳定、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65岁以下人群;基础疾病不稳定的65-80岁人群;全程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人群。
当出现下列症状时,宁光建议应及时就医:持续出现三天以上的发热并不降温,有气喘、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同时基础病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重。“就诊时注意首先尽量自我保护,不与外人接触。最好自驾到医疗机构,严重者叫救护车。”
目前,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宁光给出了具体的用药建议:若出现发热、头痛等,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小儿患者可选用混悬液剂型;若出现咳嗽,可选用复方甲氧那明等一类药物;若有鼻塞流涕症状,可选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另外一些中成药也很有效,如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建议选择一种适量储备即可,太多也是浪费。“对于感冒及新冠的预防还应以增强自身免疫力为主,多喝水”。
在邬惊雷看来,当前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病毒本身的传播力来看,感染的风险始终存在。
从外部环境看,境外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从临床观察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比较强,传播的速度比较快,但是随着疫苗大规模的接种以及病毒本身的变异,对于整体人群的健康风险,相对趋于和缓。
在这种情况下,邬惊雷认为要主动免疫。一是疫苗接种,“没有接种的要尽快接种疫苗,已经接种过没有打过加强针的,要注射加强针,这非常重要”;二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风险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用担心,关键在于我们主动的免疫屏障建立,主动的防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就诊。”
为应对新冠疫情,以及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的冬季,目前,上海市医疗系统已经按照分级分区分类分诊的原则做了总体部署。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介绍,一是强化门急诊设置管理,门诊就医时查看患者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门诊划分核酸阴性、阳性诊疗区域,分别接诊相应的患者。二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市级医院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医疗资源储备。
上海市卫健委通报,2022年12月7日0时至24时,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27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3例。
来源: 出行一客
1,17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