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真正错失的一个项目。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他们都是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我当时有什么理由不去投呢?”
著名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懊悔。
但今天看来,他的错失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继去年欠薪、停产等危机以来,柔宇近日迎来了更惨的关键词:查封。
据《新浪科技》报道,9月6日,在众多供应商的申请下,柔宇科技名下价值3714万元的财产被法院查封和冻结。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已被强制执行还款累计超1亿元。
图片来源:东方IC
昔日明星独角兽企业,沦落到如此地步,让人不胜唏嘘!
遥想当年,柔宇以一张薄如蝉翼的柔性电子显示屏一鸣惊人,获得众多资本全力追捧。
据《投资界》报道,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一共获得9轮总计61.97 亿元的股权融资,和 36.53 亿元的债权融资,估值一度高达522亿元。
作为创始人的清华天才刘自鸿也一度意气风发,身价高达145亿元,是80后白手创业企业家的典型代表。
不过时过境迁,由于战略摇摆、造血不足、融资不利和持续亏损,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正深陷泥潭,昔日融资的近百亿资金也几乎灰飞烟灭。
面对如此困境,现在的刘自鸿也许正如他在朋友圈转过关于埃隆•马斯克的文章那样:嚼着玻璃,凝视深渊,时常在半夜流泪醒来。
一 天才少年
1983年,刘自鸿出生在江西抚州市南城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刘自鸿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十分优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他又不是那种完全中规中矩的三好学生,也曾在初中为打台球而逃课,在高中一度沉迷于武侠小说。
不过学霸总归还是学霸,在嬉笑玩闹中也能悟出很多人生哲理,刘自鸿在打台球的过程中就收获颇多。
他认为很多人只考虑眼前的易得性,喜欢先去打进袋口球,从而失去了连续进球的机会。而刘自鸿则喜欢往后布局,争取一杆清场。
这套“袋口球”哲学,既是刘自鸿的一种延迟满足,也是他对目标的一种坚定,将在日后一直影响着他的人生决策。
高中毕业那年,刘自鸿就第一次面临这样重大的决策。
因为接连斩获全国数理化奥赛物理一等奖和化学一等奖,刘自鸿获得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保送资格。不过刘自鸿并不满意,他更想学习的专业是物理。
在那个年纪,面对一个唾手可得的中国最牛大学的保送名额,一般学生无法拒绝。但刘自鸿却毅然放弃,选择和大家一起参加高考。
背后既是刘自鸿对目标的坚定,也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这种自信没有变成自负。2000年,17岁的刘自鸿以江西抚州市理科状元的身份,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刘自鸿的传奇在清华读书期间继续上演。
南方冬天很冷,所以刘自鸿小时候经常用电热毯在冬天睡觉。但他一直对电热毯的一个缺陷耿耿于怀,那就是无法对温度进行自动控制。
于是,刘自鸿在本科期间一直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他在大四时发明了一套“人体生物智能传感及应用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检测人体毛孔扩张程度,当人体升温、毛孔扩张时,停止加热;当人体降温、毛孔收缩时,就开始加热。
凭借这套系统,刘自鸿拿下了一个创新大赛的特等奖。而且不到一个月,系统的专利还被一位企业家出资300万元买走,刘自鸿因此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二 一鸣惊人
在清华读完本硕后,2006年的刘自鸿又面临人生一个重大的抉择——他同时拿到了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刘自鸿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所大学更加合适。即使问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将他说服。
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困惑发到水木清华的BBS论坛,终于得到了一个令他信服的答案。
答案是一封长达5000字的匿名信。写信的人先在英国读书,后来转战美国,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刘自鸿:
“如果你想继续做研究,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建议你选择剑桥,这是一所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名校,涌现出许多知名的科学家;但如果你未来想做科技创新方面的创业,那我建议你毫不犹豫地选择斯坦福大学………….”
刘自鸿觉得很有道理,结合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便选择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世界确实奇妙。一个陌生人的建议,不但改变刘自鸿的人生轨迹,也促进了一个细分行业的发展。
在确定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时,刘自鸿再次展现了自己的不走寻常路。看完斯坦福大学所有教授的研究方向后,刘自鸿兴趣索然,他想开发一个更有意义的课题。
关于“柔性显示”的想法,就是在那时突然出现在刘自鸿的脑海。在刘自鸿看来:
“人类的信息输入方式,有70%是依靠视觉,为什么所有的显示器都是方方正正?我能不能做一个像纸一样薄的显示器,还可以任意卷曲和折叠?”
当刘自鸿把这个想法告诉自己的导师时,后者很是惊讶,但更是无奈。
惊讶的是,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学生会自己去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且还是一个中国学生;无奈的是,他也无法给予刘自鸿什么指导。
但刘自鸿没有放弃,在他的说服下,导师帮他找到一笔资金,开始了柔性电子显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
牛人终归还是牛人。在一片无人开拓的荒芜之地,刘自鸿仅用3年就完成了博士学业,成为斯坦福大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此项纪录创造者。
在刘自鸿的人生规划中,创业改变世界是他的宿命。因此博士毕业后,在IBM纽约研发中心历练3年的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012年,刘自鸿拉着两位来自清华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友余晓军与魏鹏,在天使投资人杨向阳的帮助下,在深圳正式成立柔宇科技。
“当时我们的梦想是希望柔性电子屏无处不在,遍布宇宙,所以才把公司的名字定为柔宇。”刘自鸿后来回忆道。
柔宇创立之初也获得了风险资本的青睐。据深创投相关投资人透露,初见刘自鸿时,这个创业者没有做好的样品,也没有搭好的团队,只有他本人以及他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和博士毕业论文。
在做了全面的技术调研后,深创投决定投资柔宇数百万元人民币,此后在2013年、2015年又接连投了两轮。
IDG资本、松禾资本、Alpha Wealth Finance等投资方也是如此,在刘自鸿描绘的科幻世界中,纷纷斥资注入柔宇。
其实著名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比以上投资方都有更早的投资机会。
2012年初,刘自鸿回到斯坦福演讲时偶遇徐小平,并向后者阐述自己的创业项目。徐小平虽然很感兴趣,但一听3000万美金的估值,觉得太贵,最后就没有投资。
后来柔宇的估值一路飙升时,徐小平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对错过柔宇的懊悔:
“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他们都是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我当时有什么理由不去投呢!”
拿到融资后,经过两年的韬光养晦,2014年8月,柔宇通过视频正式发布了世界第一款厚度仅为0.01毫米的新型柔性电子显示屏的显示模组。
视频中,随着人手轻轻拂过,屏幕也随之摆动。这块神奇的““蝉翼屏”一经推出,便引起不小轰动,年轻的柔宇和刘自鸿也因此一鸣惊人。
“视频发布当天,就有国外企业出价3亿美元想要收购柔宇。如果当时我签了,这是一笔可以让我每天都能去马尔代夫晒太阳的交易。”
刘自鸿后来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提到。
不过显然,刘自鸿想要“掰弯世界”的创业初心让他抵制住了诱惑,“袋口球哲学”也再次起了作用。
三 高光时刻
随着蝉翼屏的推出,柔宇开始迎来各路资本的争相追逐。
截至2020年5月,柔宇一共完成9轮共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深创投、IDG资本、基石资本、中信资本、源政投资、前海母基金、尚乘集团、越秀产业基金、盈科资本等。
最高峰时,柔宇估值一度达到522亿元,是当时成长最快的科技独角兽企业之一。
在资本的支持下,2018年中旬,柔宇宣布量产类六代的全柔性显示屏。同年10月,柔宇又抢在三星之前,正式发售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
柔宇对自己的手机十分自信。次年2月,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通讯大会上,三星与华为都把折叠屏手机放在一个玻璃罩里,像保护一件艺术品,而柔宇却能让受邀前来的媒体记者任意把玩。
也是从那年开始,在深圳宝安机场出口的必经之路,立起了一棵高5米、挂满500余片柔性屏的“大树”。
这个装置叫做柔树,屏幕来自柔宇,从机场抵达深圳的人都能看到它。它就像是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名片一样,让人眼前一亮。
柔宇科技的估值暴涨和备受关注,也让创始人刘自鸿水涨船高。
他不但在2020年以145亿元的身价,位列《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第15位,还成为青年企业家的代表,开始接受各路领导的考察,频繁亮相各种活动。
最高光的时刻应该是在2018年。
那年5月,刘自鸿作为科创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中国科协成立 60 周年座谈会”。
面对主要领导,刘自鸿慷慨激昂地讲诉柔宇的发展和愿景,他仿佛看到柔性屏的世界正在包围着他。
四 饱受质疑
在柔宇估值一路高涨的同时,质疑也同样围绕着柔宇。
在大家看来,与超高融资额对应的应该是不菲的成绩。然而无论是折叠屏手机的销量,还是合作的下游厂商客户数,柔宇的进展都是差强人意。
即使是已经官宣的合作伙伴空客和LV,外界都没有见过除了展示样品之外的量产产品。
究其根本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柔宇过于超前的技术路线。
过去几年,包括三星、京东方在内的传统显示屏厂商主导的柔性屏技术路线是LTPS 路线,使用的背板材料是低温多晶硅。
但柔宇却与众不同,走的是自主研发、独一无二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路线(ULT-NSSP),使用的是非晶硅材料。
刘自鸿经常在公开演讲中强调,柔宇的技术路线在成本、良率、显示性能和可靠性上均领先于三星路线,但往往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技术细节。
为了验证自己的技术路线具备前瞻性和竞争力,柔宇必须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并大规模量产。
不过由于显示屏是个重资产和长周期的行业,柔宇起初其实并不想自建工厂,而是想验证好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路线后,将解决方案打包给有资源和生产经验的传统面板厂商。
但面板厂商却希望,柔宇先提供技术和产品路线图,在生产线上跑通后再签合同。刘自鸿担心泄露技术机密,没有同意,最终才决定自建产线。
用他的话来说:“一些选择是被逼出来的。”
但在一些面板行业人士看来,是否自建产线并不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主流做法就是自己包揽设计和生产,基本上不存在代工的可行性。
于是2015年底,柔宇开始在深圳龙岗区坪地建设“全球首条类6代(5.5代)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按照规划,一期产线每年能生产280万片屏幕。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增至约880万片。
不过由于缺乏经验,柔宇产线的建设效率较低。从立项到一期正式投产,柔宇整整用了2年半的时间,而同行维信诺只用了1年8个月。
另外,柔宇的资金利用效率也稍逊一筹。深天马和维信诺的 5.5 代柔性屏产线的投资都在 45 亿元左右,而柔宇一期工程则花了60亿元。
更加糟糕的是,2017年10月,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OLED产线宣布量产,比柔宇5.5代产线的投产还早了半年之多。
这是柔宇融资路上的一个转折点。随着竞争对手更加先进的产线开始量产,柔宇在资本市场拿钱变得愈加困难。
五 战略摇摆
产线建设虽然耗费不少,但终归是建了起来。随着规模化的量产,柔宇不但现金流能够越发健康,技术迭代也能随之加快。
不过遗憾的是,这条5.5代产线自建成之后,就从未满载满产过。背后原因,是柔宇在商业化路线上的战略摇摆。
一直以来,柔宇有两条商业化途径。
一条是To B,做柔性屏供应商。这也是大多数面板厂商的共同选择,下游客户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等。其中,最有价值的便是能大规模采购标准化产品的手机厂商。
另一条是To C,直接做柔性屏电子产品,如自己做折叠屏手机。这条路上,目前只有柔宇一家。
柔宇曾经尝试过给手机公司提供屏幕,但柔宇屏幕的技术特性,使它难以满足一些手机厂商的要求。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柔宇非硅技术路线的一个短板是电子迁移率较低。为了保证电流通过的效率,晶体管就要做得更粗。
这无疑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屏幕的黑边较宽;二是屏幕的颗粒感更强。显然,客户的消费体验会大受影响。
据一位国产手机厂商人士透露,他们曾和柔宇开过技术沟通会,后者不太追求工艺上的提升,而是更多强调自己的柔性屏可以放在很多设备上,所以最后没有达成合作。
令人感叹的是,柔宇没有继续改善产品缺陷以专注服务手机客户,而是从2017年开始选择了另外一条商业化路径——研发自有品牌的折叠屏手机。
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因为在当时的国内手机市场,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PPO和vivo组成的头部阵营,占据了近8成的份额,others 的份额正持续跌落乃至消失。
柔宇要想杀出重围,需要具备以下多个因素:
柔宇的柔性屏技术独一无二;
柔性屏是下一代手机竞争的关键要素;
柔性屏手机市场在快速爆发;
大量的资金支持;
柔宇需要具备除研发之外的产品、品牌、渠道等综合能力。
但从现实来看,柔宇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一名柔宇员工在入职培训时,曾问过管理层为什么要做手机。得到的回复是:
其一,投资人希望柔宇更快做出让人看到的产品,因为柔性屏幕是新东西,需要做产品打样;
其二,团队觉得做手机不难,花些时间和资源就能做出来。
于是在资本的压力下,亟需新故事的柔宇开始研发手机。2018年10月,柔宇抢在三星之前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手机”,一时意气风发。
不过由于好大喜功,提前泄露高通计划在年底发布的新处理器,柔宇未能获得首批芯片的供应。所以柔宇首款柔派手机的实际交货时间,还是要晚于次年才发布的华为和三星。
除了交货时间晚,柔宇手机的产品体验也是差强人意。
有粉丝曾向柔宇反馈手机滑动时的画面拖影问题,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华为不是也有这问题”,“这可以解决,但没有必要”。
柔宇手机的折叠方式也深受消费者的诟病。当时折叠屏有内折和外折两种,柔宇选择外折,牺牲了耐久性。
一位柔宇手机用户就曾抱怨,手机刚买2个月,屏幕已经磨破。之后送到官方指定的维修公司,竟然要用2499元换屏,直呼后悔。
据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透露,柔宇之所以选择外折,是因为内折需要一块非柔性外屏,刘自鸿觉得采购其他公司的屏幕“没面子”。而其他品牌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几乎都选了更加实用的内折。
如果这个情况属实,那简直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以事实上,即使柔宇手机比竞争对手要便宜几千元,它的销量依然是惨不忍睹。
据柔宇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柔派手机平均单价为5985元,其累计销量不超过1.5万部。到了下半年,据《清流实验室》报道,柔宇开始处理卖不出去的手机存货,一批流入华强北的柔派 1 手机,定价从 8999 元降为了 3000 余元。
当然,除了自身因素,柔宇手机销量暗淡跟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总量也不无关系。毕竟2019年全年,包括三星在内的所有品牌折叠屏手机一共才卖了50万部。
至此,柔宇的手机战略基本上可以宣布以失败告终。
六 危机爆发
手机战略的失败,不但让柔宇无法通过手机实现造血,还把自己放在了潜在客户的对立面。
2019年1月,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宣布小米做出“全球第一台折叠屏手机”。
柔宇时任副总裁樊俊不服,随即在朋友圈发长文指出“第一台折叠屏来自柔宇”,指责小米撒谎、价值观有问题,而刘自鸿不久也加入喊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这种态度和立场,让小米、华为等本应是柔宇客户的手机公司,最后全都成了竞争对手。
两条商业化路径都没有走通,每年还要有大量的管理、研发和建设投入,柔宇的亏损可想而知。
据柔宇向科创板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7 年-2020 年上半年,柔宇累计营收 5.17 亿元,主要来自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解决方案,但累计亏损却高达 31.95 亿元。
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同时,柔宇的融资途径也逐渐受阻。
自成立以来,柔宇一共获得 9 轮总计61.97 亿元的股权融资,和 36.53 亿元的债权融资。
不过自2020年5月获得最后一笔F轮融资后,柔宇再也没有宣布过新的融资消息。
除了一级市场的不顺,柔宇的多次冲击上市也未能成功。
2020年初,柔宇开始尝试在美国上市,但后来主动取消了计划。到了2020年12月,柔宇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在三个月后也撤回了上市申请。
融资受阻、造血不足、持续亏损,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柔宇的资金链濒临断裂,危机开始逐步爆发。
据柔宇总经办相关人士透露,2021年4月初,柔宇账上只剩不到1亿元人民币现金,已经开始拖欠管理层的部分工资。而在此之前,柔宇已拖欠部分供应商的结款半年到一年。
到了2021年11月,柔宇基层员工的全额工资也无法顺利发放。此后的好几个月,柔宇员工等来的都是一封来自公司的邮件:正在积极推进融资工作,敬请谅解。
只是员工们的耐心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最后各种怨声载道开始此起彼伏,“柔宇不行了”的消息也在公共舆论场甚嚣尘上。
这对柔宇的融资和合作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创始人的刘自鸿感受最为深刻。2021年12月9日,他就在朋友圈转发了文章《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并配文:
“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碳,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七 无力回天
柔宇也曾尝试过自救,但战略的犹豫、缓慢的转型,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2021年5月,联想集团前副总裁赵泓加入柔宇科技担任COO,负责战略、核心业务整合和运营管理。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赵泓试图推动柔宇砍掉to C业务,转型为纯粹的屏幕供应商。在巨头环伺的面板行业里,这条路虽然很难,但也好于在两条路中摇摆不定。
只是柔宇的转型并不果决。
2021年年中以后,柔宇管理层虽然小范围讨论了转型to B,但公司并未对内宣布战略变化,也未很快作出相应的组织和人员调整。
直到今年5月,在资金链危机爆发一年以后,柔宇才正式启动裁员,同时给ATP部门的员工加薪,后者主要负责柔性屏幕研发及生产,对应to B的业务。
赵泓加入柔宇后,曾经推进过几项 to B 业务,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第一是和奢侈手机品牌 Vertu 的合作。2021年二季度,柔宇曾与Vertu达成代工合作,后者售价最高达6.88万元。只是最后合作没有继续推进,京东销量显示为0。
第二是和华强北的合作。这是一笔去年底宣布的价值6亿元的大额订单,具体是为华强北供应维修屏模组。但因为柔宇缺乏资金,产线无法正常运转,这项合作的进展也不顺利。
其实当时一位柔宇股东帮忙找到了3亿资金,只不过对方想以100亿元的估值入股,相比柔宇最高时的估值缩水了80%,刘自鸿最终没有答应。
赵泓感到一阵无力,便在2021年底匆匆离职而去。
柔宇的缓慢转型,或许跟刘自鸿的抱负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刘自鸿都希望把世界“掰弯”,让柔性屏落地各行各业。因此他给柔宇的定位大多时候是齐头并进的综合方案解决商,而不是一家纯粹的屏幕厂商。
只是商业社会现实而又残酷,技术狂的偏执并不总是可以改变世界。有时候,先生存下来,等壮大以后,你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柔宇其实没有什么二号人物,刘自鸿在公司持股38.6%,拥有 71.56% 的投票权,牢牢把持着柔宇的控制权。
所以柔宇的发展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刘自鸿的决策映射。
柔宇的独立董事刘姝威显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从 1 到 N,柔宇有技术,但不善于开拓市场,所以它需要招募有经验的高管,一起推动商业化。
理想的人选是要懂技术,同时有丰富的公司管理和运营经验,年龄也不能太大,要和柔宇团队有共同语言。”
只是在这个危难时期,合适的人才恐怕很难会选择加入柔宇。
尽管形势艰难,但刘自鸿还是一直努力解决问题。
2022年5月6日,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柔宇终于向在职和离职的员工补发了5个半月的基本工资。虽然尚有欠缺,但起码让人看到了行动。
据接近柔宇的人士透露,柔宇补发工资的资金来源是华夏银行的贷款。
他推测,由于柔宇青岛产线购买的进口设备,会有一笔约5亿元人民币的退税,柔宇可能以此作为担保,获得了银行贷款。
不过柔宇的窟窿显然不止于此。除了员工工资,它还有许多供应商的款项尚未结清。
这不,柔宇的危机在2022年9月6日进一步加深。据《新浪科技》报道,在众多供应商的申请下,柔宇科技名下价值3714万元的财产被法院查封、冻结。
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已被强制执行还款累计超1亿元。
昔日明星独角兽企业,沦落到如此地步,让人不胜唏嘘!
八 写在最后
在国产替代和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教授和科学家开始创业,甚至有些投资机构直接派人到科研院校和实验室“围追堵截”。
一位投资机构合伙人因此抱怨道:“太卷了,科学家都快不够用了。”
但现实是,科学家或者说技术人员,离真正的企业家其实还有不小距离。
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权威,技术积累也比较雄厚,但严谨的科学思维也会带来性格的相对固化,容易单线思考、迷信技术,从而失去对商业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针对这种现象,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曾经提出《给科研和技术背景创始人的9条建议》,希望他们如果自身商业化能力比较薄弱的话,一定要找到互补的长期合伙人,并不断设计自己的全面成长。
显然在柔宇的成长过程中,刘自鸿没有找到这样的合伙人,再加上自身在战略和商业化抉择中不断出现错误,才导致今天这种局面。
有位企业家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但有时固而不执也是一种正确的做事态度。
刘自鸿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天之骄子,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目标也十分坚定。这种坚定就像他两年前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那样:
“其实我们一直在黑暗中打着手电筒挖地洞,柔宇走的是【想做到】路线——有一个想法,却没有前人的路能够去跟随,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去研发,跟它死磕到底。”
这种死磕的态度没错,但可惜用错了方向。刘自鸿还没有等到柔性屏需求的大爆发,就已经快要弹尽粮绝。
在商业世界里,虽然说成者王、败者寇,但刘自鸿当初放弃3亿美元的收购,想要建立柔性世界的创业初心,还是值得令人敬佩。
所以即使希望渺茫,最后还是祝福柔宇也能像蔚来和京东方那样,等来拯救它的白衣骑士。
——————
主要参考资料:
1、《38岁,这位高考状元要去IPO敲钟:8年做出500亿估值》,刘博,投资界
2、《柔宇十年:野心与败退》,张家豪,晚点LatePost
3、《柔宇悲歌》,刘哲铭,中国企业家杂志
4、《公司查封,冻结千万!估值500亿的“天才巨头”,把自己逼上绝路》,张一弛,金错刀
5、《欠薪、裁员!柔宇深陷“资金链断裂”泥潭》,饶翔宇,钛媒体
6、《从600亿估值到发不出工资,柔宇科技“泡泡”吹爆了吗?》,周月明,虎嗅APP
来源: 邱处机
1,1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