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第一大市,从未想到以这种方式引发全国关注。
短短一个月时间,唐山三次上了热搜。从种地道歉到铁丝锁门,再到打人案,将这座城市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40多年前,唐山人在大地震后百折不挠、积极重建的精神曾让无数人动容。
20多年前,唐山一度与京津并列,京津唐与沪宁杭、辽中南、珠三角并列为四大工业基地,频频现身于大中学教科书。
如今,唐山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争议也越来越多,到底怎么了?
01
在刚过去不久的2021年,唐山GDP首次突破8000亿元,跻身全国30强。
借助这次跨越,这座工业大城重拾荣光。
2021年,唐山GDP实际增速6.7%,名义增速14.3%,名义增速位居京津冀所有地市之首。
这次提速,巩固了唐山作为河北经济第一大市、京津冀第三城的地位。
去年以来,疫情冲击、通胀加剧带来的全球大宗商品暴涨,让以唐山为代表的重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从中受益,唐山经济罕见大幅提速。
唐山是我国传统工业的重镇,也是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2021年,唐山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位居主要城市前列,为不折不扣的工业大城。(参阅《再提“工业立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与省会石家庄相比,唐山GDP总量相当于石家庄的1.27倍,工业增加值超过石家庄的2倍,人均GDP是石家庄的1.8倍。
正因为此,唐山被寄托了河北万亿GDP俱乐部破零的希望。
02
然而,如果置于全国乃至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唐山早已不复当年。
在北方地区,唐山仅位居第8位,不仅与京津两地差距巨大,且不及郑州济南西安等省会城市,也不及烟台。
于内地来看,唐山则位居第27位,不及作为普通地级市的南通、泉州、常州等城市。
要知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唐山是与东北F4(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齐名的工业城市,GDP位居全国前列,京津唐之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在10多年前的2010年,唐山GDP还一度跻身全国TOP20之列,与南京、宁波等地不相上下。
时至今日,“京津唐”已被“京津冀”所取代。
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唐山仅与保定、邯郸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存在,不复当初的重要性。
相比城市地位的变化,经济相对失落无疑更令人惋惜。
过去10年,以合肥、福州、郑州为代表的强省会城市脱颖而出,经济狂飙突进,跻身万亿俱乐部之列。
然而,同一时期,唐山GDP增速仅有50%多,而合肥增速超过200%,郑州、西安、济南等北方城市增速也超过了150%。
不仅经济,唐山人口增长也陷于停滞,乃至开始出现萎缩。
从2010年-2020年,唐山人口仅增加13万,年均1.3万人,在主要城市里垫底。
而2021年,唐山常住人口减少2.5万人,为全国为数不多人口负增长的TOP30城市之一。
与唐山一样的还有河北省。
短短七八年间,河北省也从全国第6大省,跌落到10名开外,先后被四川、湖北、湖南、福建、上海等地超越。
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03
“世界钢铁产量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河北,第三是唐山”。
这段话道出了过去唐山及河北经济飞速发展的最大助推者,也道出了近年来经济放缓的主要症结所在。
一钢独大,既造就了重工业时代唐山及河北的崛起,也让两地在大气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三重压力下备受冲击。
没错,河北是中国钢铁第一大省,唐山则是全国钢铁第一大市。
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10.3亿吨,而河北一省就高达2.25亿吨,占全国的22%左右。
唐山粗钢产量为1.31亿吨,占河北的半壁江山,相当于全国的1/8强。
要知道,作为钢铁产量第二大省的江苏,全年粗钢产量仅为1.19亿吨,一个省不及唐山一个市。
不仅江苏粗钢产量不及唐山,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钢铁产量,都没有唐山一个市高。
作为世界钢铁产量第二高的印度,2021年粗钢产量为1.1亿吨,约为唐山的8成左右。
而位居第三、第四的日本、美国均不到1亿吨,仅为唐山市的7成左右。
换言之,单拿一个唐山市出来,钢铁产量就能吊打所有国家。
这还不是唐山最巅峰的时刻。
近年来,由于环保限产加上产能过剩等因素,唐山及和河北的钢铁产能已经出现明显收缩。
高峰时期,河北钢铁产量占比超过25.5%,而唐山占全国比重高达14%。
04
钢铁之重,导致了唐山整体产业过重,过度依赖钢铁,也让唐山经济转型遇阻。
2021年,唐山钢铁产业增加值达253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61%,占全市GDP总量的30.8%。
在钢铁之外,唐山只有依托于的商务物流产业相对发达,占GDP比重为17.8%,其他优势产业如化工、绿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合计占比仅为12.5%
至于在新兴产业方面,唐山正在着力打造的节能环保、现代应急装备、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合计占GDP比重还不到6%。
2021年唐山12个重点产业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唐山多个产业遭遇负增长。
但作为支柱的钢铁产业不降反增,占GDP比重提高到33.8%,对一季度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93.9%。
这背后,俄乌冲突、通胀加剧助推钢铁价格加速上涨,对冲了当地因限产减产及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成为唐山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然而,这种局面很难长期持续。
且不说全球疫情形势趋于缓和,俄乌冲突很快也将迎来转折点,而美联储加息来势汹汹,大宗商品狂欢周期恐怕难以一直维持下去。
更关键的是,在双碳时代,产能原本就已严重过剩的钢铁产业注定面临转型的宿命。
且不说服务于北京的政治需要,导致河北诸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面临限产乃至转型的压力。
钢铁产业本身的产能困境,则成了长期制约因素。
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增长空间极其有限。而随着基建、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只会日益突出。
为此,从2016年开始,国家有关部委就逐步明确,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
这意味着,唐山及河北,未来经济转型势必要面临新一轮阵痛。
05
这些年,唐山并非没有布局转型。
这其中,最大的动作当属如今已经沉寂的举全城之力打造曹妃甸。
10年前,唐山曹妃甸是与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齐名的存在,寄托着城市晋级的希望。
早在2003年,借助北京首钢搬迁至唐山的机会,曹妃甸开发被提上日程,并且作为河北一号工程而备受瞩目。
当地试图将曹妃甸打造成集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四大产业为一体的经济重镇,规划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人。
2008年以来,借助4万亿大开发,唐山开启了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曹妃甸的吹沙填海工程为当时全国之最, 整个曹妃甸遍地都是工地,这也让当地获得了“全国最大单体工地”的称号。
然而,过度超前开发,产业引进不及预期,大批在建项目一度陷入烂尾风险,2014年前后,曹妃甸一度被媒体称为“鬼城”。
近年来,后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力下,曹妃甸重新恢复活力,大批首都工业项目转移到曹妃甸,而曹妃甸港作为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大港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当初的宏大规划早已成了明日黄花。
2020年,根据七普公报数据,唐山曹妃甸区常住人口为35万人,离百万人口大关依旧遥远。
曹妃甸之困,一方面源于铺大摊子的超前建设,而产业配套未能随之跟上,这也是全国诸多地区造城运动的通病。
另一方面,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不仅直接取代曹妃甸成为河北最大的热点区域,也成了北京央企总部、大学以及部分重要产业外迁的主要目的地。
这种背景下,连曾经背靠大投资大项目的天津都不免受到影响,更不用说只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唐山了。
06
唐山港,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超级巨港。
2021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高达7.2亿吨,超过广州深圳天津等港口,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
可以说,唐山港已经超越天津港,成为北方第一大港,这也是唐山在钢铁之外的最大的亮点。
不过,如果看含金量更高的集装箱吞吐量,唐山港则位于中下游。
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2021年,上海以4703万TEU的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天津港以2027万TEU的规模位居全国第6。
与之对比,唐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仅为329万TEU,位居内地第18位,吞吐量不到天津的1/6。
这与唐山港的主要货物贸易结构有关。唐山港是我国最大的大宗商品原材料贸易港,以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钢铁等为主要对象。
这些大宗商品,固然容易抬升港口贸易的“吨位量”,但与以机电、汽车等为主要对象的集装箱对比,无论附加值、含金量还是产业带动力,都有所不及。
衡量一个港口的竞争力,除了要看其规模之外,还要看产业腹地、港城互动、综合贸易体系是否完善。
上海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不仅因为作用上海港这一中国第一大港,更在于背靠整个长三角这一经济腹地,且围绕着港口形成了高新产业集聚的临港经济区,同时集航运金融、贸易、保险、法律等为一体的综合枢纽。
相比而言,唐山港目前还只是在规模上做到了极致,更多只是一个港口,难言航运中心。
正如《河北日报》所直言不讳指出的:
“唐山港货种以铁矿石、煤炭、钢材等大宗原材料散货为主,还属于大进大出的流量经济,仅起到货运、中转和接卸的物流通道作用,通过型货物多,落地增值服务少。”
所以,如何借助世界第二大货运港,打造综合贸易大港,拓展唐山的产业腹地,助力临港经济和海洋经济腾飞,则是城市晋级的关键。
当然,任何一个城市的腾飞,除了产业之外,也与城市治理能力、营商环境、治安环境等息息相关。
来源: 国民经略
1,22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