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2年(第二十一届)奥克兰中国元宵灯节(线上)之前
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志耘
2022年农历的首页正在翻开。中国虎年在一片欢呼声中拉开帷幕,春节的序曲正在奏响.奥克兰华社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在大张旗鼓的准备着. 2月5日由新西兰中新文化交流协会和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发展协会联合举办的2022虎年)新西兰华人网络春晚,在2月12日新西兰华星艺术团将在线上举办的《四海同春 华星闪耀》华侨华人文艺演出,庆新春的文化活动为新西兰的华人,华侨送旧迎新的庆祝活动增色添彩.
由于疫情原因,奥克兰市政政府取消了2022 年奥克兰元宵节线下活动。为了继续营造中国年的气氛,今年的奥克兰元宵灯节于2月1日在 www.aucklandnz.com/lantern 在线启动。拉开了2022 年奥克兰元宵节的在线庆祝活动的帷幕。在线节目一直是今年元宵灯节活动的一部分,以应对疫情的影响。
活动内容包括:节日音乐、舞蹈、工艺、烹饪和文化为特色,每个人都可以在农历新年期间享受。这一倍受欢迎的年度盛事在 www.auckland.com/lantern 首次在线亮相,在为期 16 天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中,元宵节音乐、舞蹈、手工艺和文化的精选阵容齐聚一堂,供所有人欣庆祝。
原来预计将有多达 100,000 名奥克兰人和游客参加 的2 月 10 日至 13 日在奥克兰会展中心举行的 虎年元宵灯节,在新西兰进入 Covid-19 保护框架的红色预警后被取消。
组委会已经完成从2月1日开始直播的在线的元宵节节目,上线的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体验备受喜爱的灯节活动内容,节日声音和节日气氛。
在元宵节节目播放列表中,有最喜欢的中国食谱、非遗工艺指南、麻将等游戏、演出视频,大家可以在为今年的活动特别制作的 800个华丽灯笼的照片库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花灯。
通过点击链接,可以看到奥克兰庆祝中国新年的展览、中国电影,以及体验中国新年盛宴的奥克兰市最佳餐厅指南。
在线内容将在整个节日期间每天更新,并将在传统的虎年新春庆祝活动结束后继续提供更多内容。奥克兰元宵节是每个人的庆祝活动,组委会希望丰富多彩的在线庆祝活动能够为奥克兰市外的新西兰人创造机会,加入到庆祝中国年的大场面中,体验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分享节日的喜悦,推动多元文化在新西兰的传播与发展
元宵节的习俗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有人说,“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不是你拥有了天长地久的爱情,而是你创造了天长地久的爱情”。元宵节无疑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2,16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