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三名分别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的气候学者共同获奖。他们开发的物理模型,为气候研究、精确分析全球变暖趋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左到右:真锅淑郎、哈瑟尔曼、帕里西
(德国之声中文网)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奖理由中表示,三名科学家”为我们理解复杂的物理体系做出了奠定基础的贡献”。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日裔气象学家真锅淑郎(90岁)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汉堡气象学研究所的学者哈瑟尔曼(Klaus Hasselmann,90岁)因”建立地球气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其可变性、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而共同获得本年度的一半奖金。另一半则由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物理学家帕里西(Giorgio Parisi,73岁)获得,他”在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发现了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8.5万欧元。
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10月5日公布了本年度获奖名单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今晚出炉,美籍日裔学者真锅淑郎、德国学者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义大利学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获奖,得奖原因是在增进人类对複杂物理体系的了解有突破性贡献。
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都是气象学者,这也是诺贝尔物理奖首度颁发给气象学者。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中心特聘研究员许晃雄描述,他们是研究全球暖化的始祖,真锅淑郎约1970年代就开始建构虚拟模型来探讨全球暖化,像是探讨二氧化碳加倍后,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或以研究解释大气层温度为何会这样分布。哈塞尔曼则是发展非线性理论来解释气候变迁。
当时没人认为这些预测会成真,还反问「地球怎麽可能暖成这样?」历经半世纪,直到近几年全球暖化相关现象真的发生,才让人类重视此议题,终于知道他们的研究早在预示人类社会如何走向危险的、极端暖化的未来。国内用以推估气候变化的「台湾地球系统模式」,就是源自他们的研究成果。
「统计物理」是协助建构模型来了解地球的一大学术领域,今年第三位得主帕里西,正以他在统计物理的贡献获奖。清华大学物理系特聘教授林秀豪以人类社会比喻,一个社会就如一个统计系统,人与人之间产生连结,就是所谓交互作用;更难的是,社会中许多事物的关联是无序的、乱糟糟的,无法用单一公式解开,而帕里西的「複杂系统」尝试解开这些无序的问题。
帕里西的研究在物理学界相当冷门,他拿了许多统计奖项,写了「统计场论」、「複杂系统」等书,但就连物理系学生也很少接触。图/美联社
林秀豪指出,玻璃会流动,只是动得很慢,肉眼看不到。玻璃正是複杂系统,帕里西在「自旋玻璃」等领域贡献良多。
林秀豪坦言,帕里西的研究在物理学界相当冷门,他拿了许多统计奖项,写了「统计场论」、「複杂系统」等书,但就连物理系学生也很少接触。阳明交通大学物理所教授林及仁进一步说,物理系仅相关领域高阶学生,比如修习「粒子物理」或「场论」的硕博生,才会接触到帕里西的研究贡献。
林秀豪分析,这凸显诺贝尔奖不一定颁给主流学者,也绝不是比谁粉丝数多,而是关注学者对科学领域的贡献。
林及仁进一步说,帕里西几乎一辈子都待在罗马,话不多,是典型的天才型学者。他不只在统计物理贡献良多,也是高能物理领域的佼佼者,专注研究质子裡的结构和运动方式。有一用于了解质子内部结构的方程式,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来源: 德国之声/联合报
3,59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