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糕點憶舊“京八件”

作者: 立言    人气: 3078    日期: 2012/11/18


又回故都,已是寒風陣陣的初冬,因公務在身,那記憶中的五壇八廟、萬壽山、昆明湖、太液池、瓊華島……都不及瞻顧,倒是無意中逛超市買些零星物品,發現了久違的“京八件”糕點專櫃,不由得心頭一喜,如同見到多年不通音問的老友,顧不得一向忌油忌糖,玫瑰酥、棗泥酥、牛舌餅……這樣那樣的買了一大包,到家立刻泡上新買的“吳裕泰”茉莉花茶,一嘗舊京風味。

京八件是京式糕點中最具特色的傳統產品,又分大、小八件,指八種形狀、口味不同的酥餅,刻有福、祿、壽、喜等吉祥字樣,常用八個盤子擺成各種圖案,所以稱為京八件。有清一代,京八件一直是皇室、貴族、仕宦、平民用於祭祀、供奉及典禮的食品,也用於探親訪友往來饋贈。

北京是元、明、清三代都城,漢、蒙、滿、回各族民眾都將各自的餐飲民俗文化以及製作糕點的技藝融匯到京味糕點中來。漢族自南京遷都帶來了南味糕點,蒙古族草原特色的奶皮子、奶卷、乳酪,滿族的薩其馬、滿洲餑餑,匯總成京味糕點的特色,大致分為硬皮、奶皮和酥皮三大類。所謂“皮”,是指用來包裹玫瑰、棗泥、桂花白糖、五仁等各種餡心的麵粉做的外皮,其中酥皮較為常用,是用油與水和麵,漢族俗稱“大教”的習慣用豬油,滿蒙糕點喜用奶油,而回族則多用麻油。

“京八件”來源於清代皇宮禦膳房的糕點“大八件”,清宮及貴族府邸主要用於祭神、祭祖等各種祭祀和婚喪壽慶典禮的“餑餑桌子”——滿洲旗人稱糕點為“餑餑”,就是用寬2尺,長3尺的描金彩繪的矮桌,上擺24個高腳銅盤,銅盤裏擺各式糕點共200多塊,最低也要摞3層,最高能摞21層,無論是祭祀還是做禮品都很壯觀。末代國舅郭布羅 潤麒先生對我講過,當年他的姐姐婉容被選為皇后,大婚入宮前,宮廷舉行“大征”禮,就是古代民間的“送聘禮”,給他家送來鵝、羊、酒和“餑餑桌子”。他年幼淘氣,偷偷掰開桌子上的“餑餑”,發現那些“餑餑”都是泥做的,不知是當時宮廷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還是太監舞弊,將真“餑餑”替換了。

老北京人多禮,平時拜訪親友,節慶互相饋贈,糕點是大宗。舊時經營糕點的餑餑鋪都掛朱漆描金帶流蘇的“幌子”,上寫“滿漢餑餑”、“南味糕點”。包裹糕點要內襯油紙,外面再用紅綠紙包成四方見棱,很是喜慶漂亮。如果是用於禮品,餑餑鋪裏專有特製彩印的長方形硬紙盒,大紅大綠,裝滿糕點後再覆之以印有店鋪字型大小的大紅紙箋,叫“餑餑匣子”。一個紙匣通常能裝5市斤糕點,講面子的北京人還要裝得盒蓋拱起,再講究些的要裝兩盒,摞著紮起來,才算派頭十足。

紙盒漂亮固然重要,盒子裏糕點的品質就更重要。“京八件”酥皮居多,屬“細點心”,通常在“餑餑匣子”裏還要搭配幾樣價值相對較低的“粗點心”——核桃酥、槽子糕(即雞蛋糕,因其輕、體積大,相對價格就便宜)、蜜麻花之類,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一就不“掉價”。細點心會留下用於主人自饗或款客,粗點心多賞賜給下人,“餑餑匣子”裏的粗點心多了,送禮者的面子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許多舊京人家,喜用“京八件”當早飯及正餐間的零點,吃時必用細瓷蓋碗沏上茉莉花茶,細嚼慢嚥的方不失大家風範。《紅樓夢》中寫李紈餓了,到王熙鳳房裏討點心吃,平兒沏上茶,用託盤端來各式糕點請李紈享用,就是這種習俗。金易先生的《宮女談往錄》,記載了一位元老宮女講述沒落的滿族旗丁“吃大餑餑”的醜態:晚清的旗人多數“寅吃卯糧”,一關了餉銀,先到“餑餑鋪”裏買“大餑餑”解饞,買完包好一定要剩兩塊給他嘗嘗,實際是“擺譜兒”,誇身份,擺闊氣——站在店堂的臺階上,一腳門裏,一腳門外,右手把買好的點心包兒舉起來,和帽沿齊著,為的是給過路的行人瞧。左手拇指在下,食指在上,掐著這塊大餑餑,餘下的三個指頭紮撒著。脖子伸得老長,頭歪著,斜著嘴來咬這塊點心,生怕點心渣子掉下來髒了衣服……

歲月荏苒,隨著舊京繁華的湮沒,京味文化也成了平民百姓的奢侈。如今四合院已是超級富豪們的“會所”,“京八件”能重新回到北京人的生活中,已是幸事了。





手机版



上一篇:說反抗
下一篇:“出身”與“表現” ——有感於十八大換屆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