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对生命之美的张扬

作者: 周殿富    人气:    



  什么是“美的东西”呢?

  这实在是一个很难一语廓清界定的东西。柏拉图专门写过一篇《美论》,从“美就是一位漂亮姑娘”开始设题,一直演绎推理、立论驳论,洋洋洒洒两万余言,而最后的一句结论却是“美令人难解”(另有译为“美是难的”)这几个字。而此后论家由于学科角度的不同、流派的不同、对象的不同、世界观的不同、信仰的不同,所以,定义也便更加纷纭万端。以至一直到了19世纪末叶,英国的新黑格尔派名教授、英格兰一代哲学的“中心人物”鲍桑葵,在写他的巨著《美学史》为美下定义时,也不得不叹道:“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出有哪一个美的含义得到了举世公认。”但不管是否得到公认,每一种哪怕是片面的、错误的定义,对我们今天而言,都是拨雾见光、探骊得珠而不可或缺的启明星。

  古希腊人称美就是“被秩序与和谐统摄的宇宙”。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说:上帝在无中创造的世界“哪一双眼不视为至美”。爱默生说:美“是一种对于宇宙的表达”,“美是上帝给德行设立的标志”。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示”,“美是理想”。而新黑格尔派的鲍桑葵则认为:“美就是感观知觉或想象力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一切美都应该给人以快感”。带有宗教色彩的迈斯特则说:“自己拥有却又同时被投入,这就是完美。”桑塔耶纳说:“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许莱格尔也接近地指出:“美就是对于善的令人愉悦的表现。”海德格尔也说:“美的则指令人喜欢讨人喜爱的。”狄德罗则说:“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而达尔文则说:“美的概念,至少就女性的美来讲,在人们的心里是没有特定性质的。”等于没说。

  到了马克思这里便有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出现,并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诗人君特·赫尔堡则进一步指出:“更美的却是那尚未曾有过的劳动。”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作出了“美是生活”的论断。而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人审美观的研究后提出了“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新论。

  但是,最与生命美学接近的则是关于美与人性之关系的论说。在这方面先有席勒的“美是我们的第二造物主”,“美就是人性的完善”。“美使人成为感情与理性得到调和的人。”再就是日本当代的美学家们的理论。利光功说:“美赋予人以人性。”并认为美“在一切价值中,它对于人来说,是具有最高意义的”。今井清说:“‘美之魂’不外乎是整个人性。”还有我们所没有如前引述的那些关于人的存在与悲剧美学理论,诸如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拉辛、品达、尼采、叔本华等人的理论都是紧贴生命美学的。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源出唯心主义,而使他们的结论往往都沾上了唯心的、宗教的、精神至上的色彩,而生命美学从根本上是离不开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否则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

  那么,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美的呢?美至少应该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文明的、有益的、有价值的、让人产生快感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行为的完成及表现。当然,它不应排除人的自然美、生理美,包括人的体貌美、气质美都应是生命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无疑,人的生命具有双重的属性。作为物质形态的人是它的第一属性,它是生命的载体,但这不是人的生命的全部。人的生命的本质属性乃在于人性中的真、善、美的锻造,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积极的追求与履践。如果缺少了对美的追求,那么人的生命与动物体并无二致之处。

  人自有他天生的高贵之处,不过这高贵之处至多只占有他天性中的一半,这一半尤其较另一半要软弱、脆弱得多。因为这一半是由人类进化中演进的因子构成,具有不恒定性;而另一半则是从动物性中传承下来的本能基因,不仅具有稳定性,而且十分顽强。就像一塘清澈的水面下沉积的垃圾淤泥,一旦被搅动泛起就会一切都混浊不清、臭不可闻,于是作为人性中“天使”的成分便被“魔鬼”折断了翅膀而敛羽远去,剩下的也只有比野兽还卑劣低下的兽性了。所以王力先生又说:“有一种动物叫做人,有一种人叫做动物。”而那“淤泥”恰恰是与它的母壤连在一起的,你无法把它全然清除,唯一的办法是让那水面永远有新鲜清澈的活水不断地得以补充或添加净化剂。而生命中“美之魂”的生长与强大就是这“活水”与“净化剂”。

  遗憾的是古往今来的美学多是哲学意义上的,多从审美认识论、美之发生论、心理学、伦理学、艺术哲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西方也有过一些哲学家在向生命美学的方向贴近,但也仍脱不了传统哲学与唯心主义的窠臼。所以,当你沿着他们美丽学说的常春藤向上攀升时,当头照耀的不是自我就是上帝,让你在那高度上又坠入迷惘困惑的渊薮。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一以贯之的诸子思想不乏真知灼见,但亦多虚伪的劝人向善之说,面对黑暗的制度只能加深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摧毁;在极左思潮的年代里,又多空洞的说教,只强调“集体本位”,推介远离人性而假、大、空的人生价值理念,甚至眩人以伪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井街肆演绎的又多是“人性恶”的极端个人主义的翻版,而常使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位置颠倒,甚至裹挟着病毒的欧风美雨不时地漂洋过海来浸染我们的精神家园。正是时代与生活的现实呼唤着新生命美学之诞生。显然这不是笔者力所能及的。在这里奉献给读者的只是一册以“生命美学”为要旨的主题散文集。这里记录下的都是自己多年来读书、读人、读史、读社会、读大自然所得之生命价值的启迪与思考。其中既有对生命之美的张扬,也有一些对丑恶的昭示,因为美正是以丑为存在前提的。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早有人写过《丑的美学》吗?看来,丑也是生命美学的一个应有的课题。



手机版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暂无评论, 做评论发表第一人



上一篇:人生的账本
下一篇: 生命:须走出“温水”培育的“舌贝世界”


新西兰房地产


[文章搜索]

:::::::
所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版权人,特此声明。
:::::::
 

澳纽网有赖您的支持,感谢您的意见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