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驚恐羞愧的母親

作者: 邓荣进博士    人气:     日期: 2012/1/27

這件事發生在我們中國人的大年夜,當天上午大約10點鐘左右,有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小孩,大的是男孩10歲,小的是女孩6歲,剛由 Hastings渡完假回來,途經Masterton這位母親因為內急,便將車子停在當地伊利莎白女皇公園(Queen Elizabeth)的一個公廁旁,匆忙地跑進去如廁。

這位大意的母親在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之後,一上車便發動了引擎向前飛奔,在她的想像中兩個孩子應該仍然是在後座睡著覺,因此根本就沒有往後座看一眼。

一直在開完了100多公里,大約是上午11點半左右,在回到她們在Porirua的家之後,當她開啟了旅行車的後背,要拿行李的時候,才發覺她的倆個孩子 並不在車上。這時她才知道大事不妙,開始感到驚恐,便立刻打電話向Masterton當地的警察局報案,接電話的是一位資深的巡官(Senior Sergeant) Carolyn Watson。

話說這倆位兄妹,在久等之後還不見母親回來,便下車在廁所的附近走走,等他們見到母親上車便將車開走之後,感到非常的奇怪及茫然。後來在附近聊天的倆位婦女,在得此知情況之後,便將他倆送到了離廁所只有100公尺遠的當地派出所。

一個多小時之後,這一家人終於又團聚在一起,孩子的情況很好,只是不明白母親為甚麼會棄他們而去?警方在見到了這位焦慮及羞愧的母親之後,知道她並不是蓄意要遺棄這倆位孩子,因此就不對她提起任何的控訴。

我本人在紐西蘭警方「受害者支援小組」(Victim Support)做義工,這個小組主要的工作是支援婦女受害者,特別是受家暴的婦女,對於處理這樣的事,有一個說法是這樣說的:「老實說,這種事可能發生 在任何人的身上,身為母親,我們就知道她當時是多麼的驚恐了。」(To be honest, it’s something that could happen to anybody. I’m a mother myself and I know how horrifying that would be for her)。因此,這種驚恐對於這位母親來說,也算是一種懲罰了。

在經過兩次的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各國,有許多女性都成了寡婦,加上許多單親家庭的母親往往非常年輕,教育程度通常不高,也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在成為單親媽媽之後,很難由工作中賺取到生活所需,更遑論撫養稚子。基於同情因素,因而有不少針對單親家庭的福利政策因應而生。

「兒童支持法」(Child Support)就是其中之一,此法又被稱為「子女扶養費法」,在理論上該法案的實行有其正面價值。就單親家庭與兒童的層面而言,不會因為獨自撫養子女而 落入貧窮;單親的子女也不會因童年生活中所累積的社會資本比起正常家庭生活下的子女少,而增加其成年後競爭的不公平,導致貧窮的循環。

但在1990年代中期後,部分歐洲國家包括法國、德國、荷蘭、丹麥等國,都開始向有幼小子女的單親家庭施壓,要求她們進入勞動力市場而不應再依賴福利,這等於是希望她們能兼顧工作及子女照顧上的責任。這種趨勢顯示國家不希望成為單親媽媽收入的來源。

這種要求單親家庭進入職場的政策自然引起很大的爭議,在學界幾乎全是負面的評價。首先福利體系其原本的福利結構是以「需求」而非「功績」為福利資源分配的 原則,工作的價值是被肯定的,但更要尊重的是女性因母職所產生的需求。也就是說可以進入市場競爭的,由市場去決定,但不宜進入市場競爭的,應由國家保障其 生活最基本的需求。

況且,單親家庭其實可視為是家庭生命週期的一個階段,而非永久狀態,單親家庭也可視為是一種生活型態的轉變,因此單親家庭不應與失業家庭併為一談,而照顧小孩的價值性也應被肯定。

當今還有些國家將單親家庭現象視為一種麻煩的社會問題,甚至視為是一種社會威脅,認為單親家庭無法提供與一般雙親家庭良好家庭形象的看法,更是污名化了所有的單親家庭。

因此,學者們認為,國家的角色應該重回對任何形態的家庭及女性支持者的角色,而非社會道德與價值觀的執行者。



手机版




上一篇:貧窮陷阱
下一篇: 基礎教育與人格教育

[文章搜索]


GlucoTrust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