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華人移居紐西蘭的歷史不長﹐至今不過一百四十多年。根據歷史記載﹐第一批華人是在1866年抵達紐西蘭的奧他哥﹔他們全是男性淘金工人。當時﹐華工的妻子並不允許入境。其後﹐部份男性華人開始與當地女性同居或通婚。以下是紐華與異族女性通婚的記錄。
歐華通婚
1920-30年間﹐歐洲人對于中國人的歧視態度要比對毛利人更厲害﹐他們視歐洲白種女性與中
國男性通婚為不能接受的不道德行為﹐而嫁給中國男性的洋女更被譏諷為“自甘墮落”的賤女人﹐甚至被視為比娼妓還要下賤﹔因而歐﹑華通婚被擴大成為當時社會的焦點。那時候﹐一位與中國
淘金工人有著十分密切關係的著名傳教士阿力山大.董 (Alexanda Don 1857-1934)也極力
反對白種女性與華人通婚。
1901年所頒佈的“鴉片法令”賦予警察有權搜捕任何中國男性的住所﹐抓拿那些吸食鴉片的華人。可這法令于1930年期間﹐竟被引伸至搜捕任何與華男同居的洋女﹔她們一旦被搜就會被褫奪英國公民權。可儘管法令如此嚴苛﹐仍有不少洋女願意嫁與中國男性。
當時﹐歐華通婚被視為不可接受的事。然而﹐當毛利女性與華男通婚時﹐女方卻較少被責難﹐原因是白人認為﹐華人與毛利人都屬于“次等”種族﹐因而地位相若﹔不像白洋女性那樣高華男一等。
諷刺的是在異族通婚這事情上﹐毛利女性要較白洋女性的待遇稍微好點。
當時的總理史頓(Richard-John-Seddon
1893-1906)認為與中國男子有關係的女性都是不道
德的行為。因那時候的紐西蘭標榜“純白紐西蘭”﹐ 故而不容許有其他種族混雜。
據當時的非官方統計﹐約有101名被稱為“雜種”的歐華混血兒誕生于1886年間。這些混血兒在當時備受歧視﹐被視為是低人一等的“雜種”﹐將無法承擔文明的重擔﹐因而只沉淪到低下的階層去。事實上﹐這些都是武斷而毫無科學根據的。根據James-Ng博士于1995年的報告中記錄﹐
歐華混血兒已達2000名。
在遙遠的十九世紀﹐紐西蘭流行著這樣一首譏諷‘歐華通婚’的歌謠﹕
看她那樣子
究竟美在哪裡
真難說
她皮膚邋遢
黯然無光澤
剛從‘豪博城’來
臉上殘留‘梅毒’小坑
短而上翹的鼻子
深紅色的卷長髮
對于中國佬阿中
那都不重要
只要能成為他的女人
他倆終于進入了教堂
阿中威風又神氣
他檢視
那胖而壯的新娘
儘量讚美她
嘴裡老掛著‘妳真好’
他帶著新娘一路回家
到一個全新帳蓬裡
她開始拿阿中開玩笑
學他口音與腔調
第二天
她亮麗閃光走出家門
她任意揮霍阿中金錢
她把眼淚帶進阿中眼裡
可憐那個中國佬
還故作大方
她說﹕‘給我買件羊毛披肩﹐再帶我參加舞會去’
她甜言蜜語誘惑丈夫
可憐的阿中陷入可怕困境
從此她經常外宿
不到清晨不歸家
帶著滿嘴甜酒味道
她拒絕吃中國米飯
她詛咒中國食品
令她倒盡胃口
要與他保持距離
她終于離家出走
剩下那個可憐又
忠盏闹袊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