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mí hóu]
哺乳纲动物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恒河猴(哺乳纲动物)一般指猕猴(哺乳纲动物)
猕猴(学名:Macaca mulatta):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
栖息广泛,草原、沼泽各类森林。主要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常被用于进行各种医学试验。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
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的广大地区。CITES附录Ⅱ级。
别    名
猢猴黄猴沐猴恒河猴老青猴广西猴
中文学名
猕猴
拉丁学名
Macaca mulatta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灵长目
亚    目
类人猿亚目
猴科
亚    科
猴亚科
猕猴属
猕猴
亚    种
10亚种
命名人及年代
Zimmermann, 178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10]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猕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猴。头体长47–64厘米,尾长19–30厘米,雄猴体重7.7千克,雌猴体重5.4千克。在同属猴类中个体稍小,颜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呈棕色,额略突,眉骨高,眼窝深,具颊囊,肩毛较短,尾较长,约为体长之半。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有光泽,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较浓。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有差异。面部、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多为肉红色。成年雄猴的体型要比雌猴大。 [1]
猕猴
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牙齿32枚,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昼行性。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齿尖低,通常四肢基本等长。 [2]
面部裸露无毛,轮廓分明,眼眶由骨形成环状,使两眼向前,眼间的距离较窄,视觉发达,立体化,可以在树林之间活动时较准确地判定距离,辨别色彩,但嗅觉退化,头骨的构造也随之改变;齿式为异齿型,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为丘型齿和低冠齿,臼齿呈四方形并有4个较低的锥状突起,适于咀嚼;锁骨发达,四肢关节灵活,上腕部及大腿部由躯干部分离,因而前后肢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运动,前腕和小腿的2根骨头分离而且松松地连接在一起,不必连带躯干即可回转前后脚,适合握住树枝;通常只胸前有一对乳头;有盲肠;四趾上都具有5指(趾),可以灵活而稳定地抓握树枝,指(趾)的端部仅盖住指(趾)头背面的扁平指甲,突出的指(趾)部有发达的指(趾)纹,触觉灵敏,还有防止滑落的作用;掌面和跖面裸出,具有发达的两行皮垫,手脚的拇指(趾)和其余4指(趾)相对,可以握合。 [3]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猕猴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阔叶林,从低丘到3000-4000米高海拔、僻静有食的各种环境都有栖息,是现存灵长类中对栖息条件要求较低的一种。喜欢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带,特别是那些岩石嶙峋、悬崖峭壁又夹杂着溪河沟谷、攀藤绿树的广阔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场所。 [4]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习性

集群生活,猕猴往往数十只或上百只一群,由猴王带领,群居于森林中。它们常爱攀藤上树,喜觅峭壁岩洞,其活动范围很大。猴群在集体行动时,会有一“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即会发出信号,招唤猴群迅速转移。如果情况紧急,猕猴凭借它们攀崖越险的熟练本领,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性情躁动时爱举石掷人。 [4-5]

食性

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采食野果贪婪嗜争,边采边丢,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却丢弃,故猴群过处往往遍地断枝弃果,因而对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必然要扩大觅食范围,活动时间也往往较长。 [4]

争王

在现实生活中,每群猴子都有猴王。猴王的产生,是从众多优秀的雄猴中“竞选”而来。因此,猴王的尾巴往往翘得老高,以显示它尊贵的身份,而其他猴子则是不敢随便翘尾巴的。 [6]
与美国总统选举一样,猴王也是每4年一“换届”,也可以连任。猴子的王位,是强者之间通过激烈的拼搏、打斗而产生的。当每届猴王任期快满时,那些觉得有竞争实力的雄猴便跃跃欲试,当着猴王的面翘尾巴,向猴王挑战,随之与猴王厮打,若打败猴王,再与其他挑战者比拼,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最后的获胜者便是新一届猴王。那些败下阵来的猴子,一个个鲜血淋淋,残肢瘸腿。被赶下台的猴王,往往会被驱逐出猴群,成为一只孤猴而四处流浪,由此可见猴王竞争中的残酷。 [6]
猴子们之所以拼命争夺王位,是因为猴王在猴群中享有特权。猴王在位期间很是威风,众猴必须听命于猴王,不得违抗,有好吃的东西,总要让猴王先吃。猴王不仅多吃多占,而且享有“一夫多妻”的特权,大多成年的母猴都是它的“王妃”,所以猴王都是“三宫六院,妻妾成群”。 [6]
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形状像人,眼如悉胡,两颊塌陷有颊囊,是藏食物之处。屁股没有毛而尾短。能立起来走。咯咯的声音如咳嗽一般。孕五月而生子,生子后多在山涧洗浴。 [6]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
引进:中国香港、美国(佛罗里达州)。 [7]

中国

主要分布于南方诸省(区),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分布较多,福建(清流县 [12])、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次之,陕西、山西、河南、河北、青海、西藏等局部地点也有分布。 [4]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一般于11月至12月发情。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哺乳期约4个月。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但最早于6-7岁参与交配。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 [4]
同性恋现象在猕猴中也时有发生。雌猕猴之间容易结成紧密的关系,而且实行的是临时“一夫一妻”制,一只雌猕猴只在固定时间里与另一只雌猕猴成为性伴侣,但在一个繁殖期里,一只雌猕猴可以先后与数只雌猕猴搭上关系。雌猕猴之间的性行为多为模拟雄性生殖器,以及在亢奋时发出类似雄性的咯咯声。雄猕猴之间也存在同性性行为,只不过雄性之间的性游戏结束后,它们会立即离开对方,就像人类社会里所谓的一夜情。

亚种分化

播报
编辑
猕猴(10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英文名称
命名者及年代
1.
猕猴海南岛亚种
Macaca mulatta brevicaudatus
Hainan Macaque
Elliot, 1913
2.
猕猴西部亚种
Macaca mulatta lasiotus
Western China Rhesus Monkey
Gray, 1868
3.
猕猴南方亚种
Macaca mulatta littoralis
Southern China Rhesus Monkey
Elliot, 1909
4.
猕猴麦克马洪亚种
Macaca mulatta mcmahoni
McMahon's Rhesus Macaque
Pocock, 1932
5.
猕猴指名亚种
(恒河猕猴)
Macaca mulatta mulatta
Indian Rhesus Monkey
Zimmermann, 1780
6.
猕猴孟加拉猴亚种
Macaca mulatta rhesus
Bengal Monkey
Audebert, 1798
7.
猕猴印度支那亚种
Macaca mulatta siamica
Indochinese Rhesus Monkey
Kloss, 1917
8.
猕猴华北亚种
(普通猕猴)
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
Northern China Rhesus Monkey
Milne-Edwards, 1870
9.
猕猴西藏亚种
(藏猕猴)
Macaca mulatta vestita
Tibetan Rhesus Monkey
Milne-Edwards, 1892
10.
猕猴印度北部亚种
Macaca mulatta villosa
Northern IndiaMonkey
True, 1874
[8]

种群现状

播报
编辑

物种数量

中国是猕猴资源的富产国,60%以上的省(区)都有出产,虽然分布不均、分布区不连续,但分布面积仍相当广。据各地对猕猴资源不完全的估算统计综合,中国的猕猴数量约20万只左右。其中主要产区之一的广东省约1万只;广西约3万-5万只;贵州约3万-5万只;云南约5万-6万只;其它地区共约3万-4万只。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分析,猕猴资源最多仅及二十世纪四五十年前的20%-30%。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河南等地的猴源下降最甚,许多地区甚至连猴迹都断绝多年了。 [4]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种群数量可观,但越来越多地与人类共生导致栖息地破碎化。老挝和越南的种群因狩猎而下降,但分布依然广泛,印度的Namdapha国家公园的种群密度为0.44群/平方千米,平均每个种群12.3只,其他地区种群数量更高,而印度东北部的森林里种群数量较稀少。 [7]

致危因素

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中国不少产猴区,猴子数量多,固而出现猴子下山糟蹋农作物的猴害。群众为保护庄稼,千方百计组织捕杀,有关部门大量组织收购并出口,导致弥猴资源遭到致命的破坏。此后,虽原则上控制在仅限人工饲养繁殖的后代,方可出口,但年出口量仍然可观。1983-1992年中的7年间,国际濒危物种公约的进出口年度报告数字表明,一些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的猕猴大约为8000只,平均每年约1000多只。 [7]

保护措施

当前世界各地已开展人工繁殖研究,美国已建立7个灵长类研究中心,我国也在西双版纳建立了灵长类动物中心,并在昆明、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人工饲养场。 [9]

保护级别

播报
编辑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易危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7]

相关研究

播报
编辑
2022年4月20日,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多国科研团队共同参与的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全身器官细胞图谱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布。这是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全身器官细胞图谱。 [11]
2023年7月,中国研究团队通过Stereo-seq技术采集了猕猴大脑161张厚度为10微米切片的空间转录组数据,并结合华大自主研发的另一项技术——高通量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技术DNBelab C4 snRNA-seq,获取了百万级别的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核转录组数据。通过对猕猴大脑皮层的143个脑区中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及状态、空间信息进行联合分析,研究团队绘制了全球首个食蟹猴大脑全皮层的三维单细胞图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