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宫寺释迦塔

山西省朔州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一般指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Pagoda of Fogong Temple),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6]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 [6]。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4]
1961年3月4日,佛宫寺释迦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中文名
佛宫寺释迦塔
外文名
Pagoda of Fogong Temple
地理位置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
所处时代
辽代
保护级别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
1-0071-3-024
别    称
应县木塔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辽清宁二年(1056年),敕建佛宫寺释迦塔。
明昌四年(1193年),佛宫寺释迦塔增修完毕。
金明昌六年(1195年),佛宫寺释迦塔增修完毕。
延祐七年(1320年),敕监造官荣禄大夫平章政事阿里伯重建佛宫寺释迦塔。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北征驻跸佛宫寺释迦塔,题“峻极神工”匾。
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令太监周善监工修补佛宫寺释迦塔,题“天下奇观”匾。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佛宫寺释迦塔重塑佛像。
万历七年(1579年),寺僧募捐重修佛宫寺释迦塔 [10]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佛宫寺释迦塔“峻极神工”匾重装(现“峻、神、工”三字已无存) [1]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州章弘重修佛宫寺释迦塔。
雍正四年(1726年),知州萧纲重修佛宫寺释迦塔。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帝命重修佛宫寺释迦塔,题“木德参天”匾。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修佛宫寺释迦塔。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知州文润重修佛宫寺释迦塔。
同治五年(1886年),重修佛宫寺释迦塔 [10]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的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大战爆发,战争中佛宫寺释迦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 [1]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佛宫寺释迦塔各层的夹泥墙换成木隔扇 [3]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应县解放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佛宫寺释迦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佛宫寺释迦塔被12发炮弹击中,但未在塔中爆炸。
1974年,在佛宫寺释迦塔内塑像发现一批辽代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画等文物 [1]
2024年11月13日,在山西召开的应县木塔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应县木塔保护是我国文物建筑领域最重要、最复杂、最困难的历史性保护任务。 [16]

建筑格局

播报
编辑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 [6]。结构九层,其中有四个结构层为平坐层,也称为“暗层”,夹在各明层之间,是一个中空的双层环状结构。在平坐层内柱子之间和内、外角柱之间架设不同方向的斜撑,形成桁架结构,有如一层刚性加强层,有效地增强了木塔整体结构的强度。中空的部分增加了明层的净空高度,以便安置较高大佛像。其余五层为明层,每层都供奉佛像,除首层供奉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高达11米外,其上四层佛像尺度相对较小。全塔共使用400余攒不同类型的斗拱,平面则采取内、外两圈八边形立柱,内圈主柱8根,外圈主柱24根,形成内外双层套筒式的平面结构。内柱环绕的空间是佛堂,内外柱之间的空间称为外槽,是供朝拜礼佛活动的通道,称为外槽。外槽外面是各层出挑的平坐,外槽内由扶梯可供上下 [8]

建筑特色

播报
编辑
佛宫寺释迦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全塔斗拱众多,是中国古典高层木结构的典型实例 [11]
佛宫寺释迦塔是由“重楼”发展而来,它不同于一般楼阁之处,仅只结顶一层屋面用攒尖顶,并于其上建塔刹。这种楼阁式,每一层均具有组成单层殿堂的三个部分,即阶基(或平坐)、屋身和屋面。五层塔即将这三个部分重复五次。因此,这一形式的自身,就已确定了若干相似的节奏的一再显现,构成了全部立面的和谐韵律。六层檐、四层平坐,由于适应每一层的不同高度、开间、进深和出檐等不同情况,使用了几十种斗拱。充分显示出斗拱在此种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应用上的灵活性 [10]
佛宫寺释迦塔体积庞大,出檐及平座宽厚,出檐长度逐层减缩,华拱与下昂高度相应调整,与整体轮廓线的节奏相适合,亦使檐下构件避免了重复。斗拱样式约有60余种,规格、手法变化多。特别是第一层柱高等于二、三、四层柱高与斗拱、平座高度的总和,而塔的总高度又等于第二层外围柱内接圆的周长。这种设计安排的几何对位,产生了有规律的立面分割,使结构与审美结合起来 [12]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彩塑雕像

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彩塑共计34尊。其中各层佛像12尊、菩萨12尊、力士8尊、菩萨奴2尊。另还有菩萨坐骑狮、象、马、大鹏金翅鸟等各种神兽 [6]
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
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
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位于佛宫寺释迦塔第一层,是全塔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塑像,高11米,脸型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美丽端正,高贵温婉。石绿色眉毛犹如新月,双目微启,两眉间有白毫相,鼻梁俊秀,唇边有石绿色卷曲胡须,颜色与眉毛一致,下巴有细月纹。两耳垂肩,而且明显戴着耳环 [6]
二层(实层)佛像群像
二层(实层)佛像群像
第二层实层内槽中,台基上塑有一佛二菩萨趺坐于莲座上,另有二胁侍菩萨立于大佛左右 [6]
三层(实层)佛像群像
层(实层)佛像群像
第三层实层内槽中,木质八角台基,台基上塑四方佛四尊,每尊佛高2.8米左右。四尊佛面部均保存完好,肃穆端庄,外形基本相像 [6]
四层(实层)佛像群像
四层(实层)佛像群像
第四层实层内槽中,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奴 [6]
五层(实层)佛像群像
五层(实层)佛像群像
第五层实层内槽中,有全塔面积最大的台基,上塑佛五尊、菩萨四尊。中间最大的一尊为大日如来佛 [6]

出土文物

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
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释迦牟尼灵牙遗骨,是七颗佛牙舍利中的两颗 [7]

其他文物

佛宫寺释迦塔内保留着许多历史名人题记,其中有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书“峻极神功”匾额,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匾额 [13]
1974年佛宫寺释迦塔维修时,在被破坏的佛像中发现一些辽代木版印刷品、佛像和经卷以及一些手抄本。有的经卷长达30余米,其中有辽统和八年(990年)、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和辽咸雍七年(1071年)等年款的经卷。这些版本和抄本是校勘佛经、研究宗教、社会文化、印刷技术等的珍贵实物 [13]
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壁画约260米,大部分集中于一层内槽墙壁上。有辽代原作,也有经历代修补重新彩绘过或覆盖重画的,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一层内槽南北门额上绘有六个供养人,南为三女像,北为三男像。内槽上墙壁绘制的六幅巨大佛像,据专家考证为建塔时的原作 [14]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 艺文
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辽藏千年哀灭尽,不期鳞爪示全龙。——赵朴初《题应县木塔并志辽藏残经》 [9]
灅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法象三千界,华戌五百年。空幡摇夜月,孤馨落秋烟。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顾炎武《应州》 [9]

文物价值

播报
编辑
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4]

文物保护

播报
编辑
1961年3月4日,佛宫寺释迦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2012年11月,佛宫寺释迦塔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
佛宫寺-佛宫寺释迦塔

门票价格

成人票50元/位,学生票25元/位 [15]

交通路线

  • 公交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内乘坐应县5路公交车,在袛园广场站下车前往。
  • 驾车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民政府距离佛宫寺释迦塔约1.6千米,驾车约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