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鱼沼飞梁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境内桥梁
鱼沼飞梁,又称“鱼沼飞桥” [18],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境内的桥梁 [17],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2] [21],是中国最早的水陆立交桥 [19]
鱼沼飞梁初建当在北魏之前 [5];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一年(1561年—1562年) [8]、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9]、1953年11月 [10]、2003年4月进行了对鱼沼飞梁的修缮工程 [12]
鱼沼飞梁西依圣母殿,东邻献殿,位于鱼沼之上 [2];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 [1]
中文名
鱼沼飞梁
外文名
Flying Bridge across theFish Pond [5]
Yuzhao Feiliang [5]
所属地区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类    型
人行桥
始    建
北魏以前
东西长度
19.6米
东西宽度
5米
南北长度
19.5米
南北宽度
3.8米
管理机构
晋祠博物馆

建设历程

播报
编辑
北魏水利学家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在6世纪所著的《水经注·晋水》中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又《晋祠志》载:“北齐文宣帝天保中(550—558年),以晋祠山水之胜,穿凿池沼,上架飞梁 [17]……”由此可见,鱼沼飞梁的初建当在北魏之前 [5]
宋仁宗大修晋祠圣母殿时,鱼沼飞梁也曾改建。现存实物,其结构、形制应和宋天圣年间(1023—1030年)所建圣母殿是同一时期 [17]
宋政和八年(1118年),铸鱼沼飞梁铁狮子一对 [7]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一年(1561年—1562年),宁化王府修鱼沼飞梁 [8]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修鱼沼飞梁 [9]
1953年11月,翻修鱼沼飞梁 [10],新置汉白玉栏杆 [15]
1984年,晋祠鱼沼飞梁下的飞梁泉干涸 [11]
2003年4月,投资80万元完成鱼沼飞梁的修缮工程 [12],对其残损断裂的石制构件进行了修补加固,对腐朽的木制构件进行黏结替换 [19]
鱼沼飞梁

桥梁位置

播报
编辑
鱼沼飞梁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博物馆内,距太原市西南23千米 [17],前后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左右下斜连到沼岸 [1]

桥梁设计

播报
编辑

桥梁结构

  • 设计理念
飞梁的形式古朴,继承了古代桥梁的建筑手法。中国古代造园,喜用飞梁横跨于水上,借以观赏景物。南北东西四面伸长,如鸟之振翼欲飞状。飞梁结构采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抬梁式的做法 [17]
  • 整体结构
鱼沼上的“飞梁”,是一座由石柱、斗拱、木梁等构成的桥梁 [17]
整体结构
整体
鱼沼飞梁平面布局严谨规整,形制古朴 [17];是中国少有的一种十字桥梁形式 [1],现存桥梁为宋代遗物 [2]。桥中墩东西两边的桥通称为正桥,桥中墩南北两侧的桥通称为翼桥 [18]
石柱
石柱和柱础保留了北朝风格,柱础为唐、宋以来建筑上常用的宝装莲花,石柱为小八角形,柱底为覆盆莲瓣式柱础,柱的上端有卷刹如殿宇之柱 [2] [17]
斗拱
柱头上置普柏枋,普柏枋出头刻海棠瓣纹。中心石柱上置大斗,斗上置十字形华拱承托梁架,承托梁枋,四面桥和沼岸相连 [2] [17]
木梁
梁上密铺半圆松木,上铺灰土及方砖为桥面。梁之外侧钉有刻着水纹花样的档板,防止风雨侵袭梁坊 [17]
栏杆、望柱
桥上置汉白玉栏杆、望柱 [2],在正桥东头的望柱上,北侧刻有“鱼沼”二字,南侧刻有“飞梁”二字 [5]
铁狮
在晋祠鱼沼飞梁桥东月台上,有一对北宋的铁狮分立左右两侧,蹲坐在铸铁座上。铁狮保存完好,但铁座的一角已坏。左侧铁狮两腿之间铸有“政和八年”和“文水县金火匠人”的铭。左侧铁狮脊骨隆起,体形健壮,头顶螺发,撅鼻张口,脚踩小狮,造型生动。右侧铁狮,头顶长长的披鬃,眼睛略向下看,口微微闭合,脚踩小绣球,神态较为安静 [16]
铁狮

设计参数

鱼沼飞梁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 [1]。沼中立有34根石柱,柱径40厘米,柱高因位置不同分别为276.5厘米、250厘米、189厘米;柱础高24厘米 [2]。狮高115厘米,铁座高38厘米,通高153厘米。右狮高118厘米,铁座高38厘米,通高156厘米 [16]
鱼沼飞梁平面图

建设成果

播报
编辑
  • 技术特点
鱼沼飞梁的桥梁充分运用了3种材质在不同环境中的特长,如石柱水中耐腐,木材具有韧性与塑性,石桥板耐磨防火,穿过千年的风雨,保存至今,依然坚固、美观 [1]
鱼沼飞梁梁柱

文化特色

播报
编辑
  • 桥名由来
关于鱼沼,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且水中多鱼,故名,是晋水三泉之一。沼上十字形桥梁为“飞梁”。古人云:“飞梁石磴,陵跨水道”,“架虚为桥,若飞也”,故名。《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2]。”
  • 文化故事
相传,鲁班的妹妹擅长剪花刺绣,但她自高自大,骄傲自满,有时还爱耍小聪明。一次晚饭,鲁妹向哥哥挑战,希望鲁班能够造成一座从来没见过的桥——既能南北走,又能东西通的桥,而自己则做一双绣花鞋,天黑咱动手,鸡叫就收工,谁落后算谁输 [14]
到了晚上,二人就各自干开了。鲁妹想认定哥哥是必输了,不紧不慢地做起鞋来。过了一会儿,鲁妹偷看鲁班的动静,发现他正在方形的鱼沼上建成十字形桥梁。鲁妹加快了做鞋的速度。然后听见窗外传来一声鸡叫声,看见外面鲁班一夜间造出了十字桥,于是动用了小脑筋,找了几张黑纸,把右脚鞋糊了起来,才比了个平手 [14]
多年过去,鱼沼飞梁仍完好无损,坚固结实。而鲁妹用纸糊的鞋却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早已露出了马脚。一直到今天,如果有人稍微留意的,就会发现人们脚上穿的鞋总是右脚先坏。这是因为右脚上这只鞋,正是鲁妹那天夜里,投机取巧用纸糊成的鞋,难怪总会不结实 [14]
  • 文物保护
1961年,鱼沼飞梁作为晋祠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
  • 诗词
晋祠鱼沼飞梁
浑身洁自翼翩翩,腹下金鱼映碧天。
中外立交难计数,可知鼻祖已千年 [13]
鱼沼飞梁辅作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鱼沼飞梁)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2](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 评)
南北如鸟翼,整个造型像一只欲飞的大鸟。古往今来,世上的桥梁多为“一”字形,唯有此桥连通沼岸,四面结成“十”字形,可谓独具匠心 [1]。鱼沼飞梁是中国最早的十字形古桥,它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利用特定境成功营造的杰作,对于研究中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晋祠博物馆 评)
鱼沼飞梁,造型奇特,巧夺天工,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6](黄河新闻网 评)
鱼沼飞梁矗立千年而不倒,历经大小地震百余次,彰显着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形制与营造方式的重要例证 [19](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晋芳等 评)
鱼沼飞梁长期“居住”在晋祠,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于一体的千年古祠 [1](《太原日报》 评)
鱼沼飞梁是研究中国古代十字形桥梁建筑的孤例,也是我国桥梁建筑艺术史上利用特定环境成功营造的一则杰作和典范 [3](锦绣太原 评)
鱼沼飞梁不仅将圣母殿献殿联为一体,并在圣母殿前组成十字交叉的通道,使殿前人流可以向四方疏散。所以它不仅是一座古桥,而且是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独特的结构形式,是研究中国桥梁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7](山西省交通厅公路交通史志编审委员会 评)
鱼沼飞梁有四重功能:第一,它是鱼沼的桥梁。第二,它可以说是圣母殿前的一座平台。第三,它是人们前来参观、朝拜圣母的通道,而这个架在水上的通道,还有它特别的用意。《礼记·曲礼》中说:“水曰清涤。”古人相信,水不仅可以净身,还可以洗涤心灵。当人们走过这座飞梁的时候,也就在不经意之间,受到了鱼沼泉水的涤荡,洗却了人间铅华、褪去了世俗凡尘,只带着一颗清净、纯真、质朴的心,前去朝拜。鱼沼飞梁的第四重功能——赏鱼,也非常有趣,人们一般在鱼塘、鱼池边,都是侧面观鱼,但在这飞梁之上,人们还能够俯视看鱼,这其中的趣味,只怕是唯有切身体会了才能品味得到 [20](《文物世界》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