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泰山,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大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把人生的价值分辨得泾渭分明。唐代诗圣杜甫在他洋溢着朝气蓬勃青年时代,漫游齐鲁大地,曾经写下一首五律《望岳》,这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篇。这首诗被后人推为“绝唱”,刻石为碑,立于泰山之麓。诗歌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可以看出诗人敢于攀登顶峰,俯视天下的雄心与气概。明人杨继盛也有《登泰山》诗:“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这首诗更表现了一种宇宙空间无限,人类精神生命无限向上的蕴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登泰山诗,已经融化为一种影响历代士人树立“泰山之志”的精神状态。如把它放进传统文化中去考察,又可说它体现着儒家思想中可贵、进取的文化精神。 儒家经典《孟子尽心上》有一段话: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里孟子所说孔子“登东山(即蒙山,在今蒙阳县南)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显然是对儒家先师孔子包揽宇宙宽广胸怀的赞叹,当然也就成为开启后人心扉、驰骋想象、抒发情志的传统心理依据。 孟子在这段饱含激情和形象化的论述里,讲的是“君子之志于道”的方法。在孟子看来,首先就要具备先哲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那样的精神与志向,这是取得学业与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紧接着孟子就说:看过大海的人便觉得一般江河显得不足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觉得“一家之言”微不足道了。观察大水有它的方法,一定要欣赏它壮阔的波澜。日月的光辉,就连每个微小的空隙都可照耀到。东去的江河不把低洼的地方灌满就不再前流。这些是孟子论述的主体,形象阐述了儒家之“道”,以及得“道”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成章,指业绩达到一定程度,一定规模)不达”。意思是说,君子立志于道,(和江河流水归于大海一样),也要渐进地积累,否则不可能获得伟大的成就。 如今重读《孟子》的这段话,何尝不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因为他谆谆告诫和启迪人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丰富多彩又是绝无止境,如同大海一般。大海的波涛,汹涌壮观,后浪推前浪,不断向前。求学者、事业拼搏者,应该具备一种精神和勇气,要象万川归大海一样,循序渐进,去获得事业成功的喜悦。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