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邓荣进散文集

我到了北京之十六:大柵欄

作者: 鄧榮進    人气:     日期: 2005/7/29


我到了北京之十六:大柵欄

我之所以一定要到「大柵欄」去玩一玩,主要是受了古裝電視連續劇的影響,特別是看了「大宅門」與「大清藥王」之後,我就一定想看一看北京的「同仁堂」。

但是,當我在「大柵欄」看到了「同仁堂」之後,卻讓我非常的失望,原本我想買一點「紀念品」的,但是卻被店裡服務人員極差的服務態度倒足了味口,因此我只買了一點膏藥及西藥阿斯匹靈就走了出來。現在的「同仁堂」已經是一個中西藥品的超級市場。

在店內雖然有幾張小桌子,每張桌子坐了兩個穿白制服的人,美其名為醫藥諮尋,事實上只是假服務之名,做推銷之實,根本就是推銷昂貴成藥的地方,真讓人倒足了味口,同行的北京人告訴我這就是典形的「國營企業」。

事實上,同仁堂,創辦於清康熙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創辦人姓樂,是浙江寧波人。樂家早在明永樂年間就來到了北京,幾代人都是以遊街賣藥為業,一直到樂家的後人樂尊育進了太醫院,當了吏目後,他的兒子樂梧崗才在前門外開辦了同仁堂,前店後坊,製藥自賣。由於同仁堂對藥材的質量要求很嚴,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不僅生意興隆,而且在同行中的地位相當高,以至於藥材商們不僅總是把最好的藥材賣給同仁堂,甚至連藥材市場也總要等同仁堂來人後才開市。

自清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開始,同仁堂便專門為清宮御藥房提供中藥,因此皇帝、后妃們所吃的藥都是由同仁堂製作的。同仁堂的第十代傳人樂印川在咸豐年間捐了四品銜的候補道,後來又捐得從二品典封,任軍機引見,受賞頂戴花翎,使同仁堂的地位更加牢固。

「大柵欄」類似香港的「女人街」,從東口至西口全長兩百七十五米。從前站天安門廣場一直往南走,先過正陽門,再繼續沿著前門大街走約三百公尺就到了「大柵欄」,大柵欄北京人的發音就是「大石辣兒」。自明朝永樂十八年,西元一四二0年以來,經過五百多年的沿革,逐漸發展成爲店鋪林立的商業街了。

現在,在這條街上,分佈著十一個行業的三十六家商店,客流量相當的大,到了節假日可多達二十多萬人。國內提起北京前門大柵欄幾乎無人不曉,就是在國際上也很有名氣,可以說是聞名遐邇。在歷史上,雖有沈浮,但這條古老的商業街之所以能經受五百八十多年的歷史風雨而不敗,自有它獨特的地方。

老北京有句順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橋,買東西到大柵欄」。「頭頂馬聚元,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恒」說的都是早年間大柵欄的地位和繁華景象。如今,除了喧囂一切都已改變,大柵欄在清除了封建糟粕後,出現的是一片商業街的景象,除了舊址老房的北京絲綢商店、瑞蚨祥綢布店、內聯升鞋店、六必居醬菜店、榮寶齋文房四寶還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澤之外,同仁堂、張一元茶莊、長春堂、月盛齋熟肉店都已經門庭更新了;諸多外來的風味飲食也各據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飲食文化特色。

「大柵欄」由於歷史原因,這片北京最「年長」的街市曾經兩次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前門外商業區的形成是由於在清代時,爲了紫禁城的安全,規定外地來京人員晚上不得住在城內,晚上要關城門。外地來京人員就只得住在前門外,這就促使了前門商業區的形成。琉璃廠文化街也是由此而形成的。一直到現在,由於交通方便,前門外一帶還是外地來京人員較集中的地區,大小旅館、飯店非常多。

這些老字型大小店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講究信譽。在這一點二六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保存著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築。這些古老的建築和發生在它們中間的「城南舊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寶和文化資源。

這條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當時,北京有「霄禁」,爲了防止盜匐[藏在大街小巷之內,由朝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柵欄。據清代「欽定令典事例」中的記載,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柵欄四百四十座,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內城柵欄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座,皇城內欄一百九十六座。大柵欄原是廊房四條,因爲這條胡同的柵欄製作出色,保留長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漸爲京城所矚目,所以,大柵欄就成爲這條胡同的名稱了。  


同行的北京好友告訴我,像我這麼喜歡喝茶的人,對於茶行不可不知;並且說提起王秀蘭,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提到百年老字號「張一元」,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王秀蘭就是北京張一元茶葉公司的總經理。到目前為止,「張一元」已擁有二十多家分店,年銷售額過億元,是全國茶葉界惟一過億的企業。十多年前,王秀蘭剛來「張一元」時,情況可不是這樣,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受命於危難之中」。

當時只有位於大柵欄內一家店,賬面資金僅有六千元,真正懂茶葉知識的人一個沒有。當時「張一元」所售出的都是茶葉公司的茶葉,而原汁原味的「張一元」已經失傳。王秀蘭決定動手整理出「張一元」的歷史資料,她要求員工「做茶」,先要學會「做人」,因為人品如茶品,只有這樣才能佔領市場,才能取信於消費者。在這種管理信條的約束下,「張一元」的銷售額逐年上升。如今「張一元」已成為全國知名的商標,王秀蘭也成為身價過億的老闆,但她諔┑乇硎荆灰獖^鬥、創新,與時俱進,才能使老字號永遠煥發青春。

北京著名的文化景點之一,老舍茶館的創始人尹盛喜,於今年七月去世。尹盛喜於一九七九年靠借來的一千元人民幣,創建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在北京的鬧區,以擺攤經營兩分錢一碗的大碗茶艱苦創業。那時北京城的老百姓出門逛街渴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喝一碗兩分錢的大碗茶,又解渴又敗火。在北京大柵欄,尹盛喜每天都要賣出幾千碗大碗茶。夏天的時候,尹盛喜用一粗瓷大茶壺,將熬好的老蔭茶盛入晾涼,路人經過隨飲隨倒,極其便當。有性急的風風火火地冒暑趕來,不及碗盞,捧壺仰天狂吮,一串水吼聲自壺及腹,感覺如同醍醐灌頂,暑熱頓消。

在老舍茶館可以品嘗南北各地名茶、北京風味小吃、宮廷細點和特色茶宴,還能欣賞到傳統的曲藝表演。京劇名角梅葆玖,相聲名家馬三立等都曾在此登臺。十幾年來,老舍茶館累計接待海內外賓客兩百多萬人次。

我是為看「大柵欄」而去看「大柵欄」的,而不是為購物或瞎拼去的,我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在探索歷史,所有的思想都沉醉於「大柵欄」的過去和現在,因此對一些商店所陳列的現代化的商品並沒有太注意。在看完了許多百年老店之後,我就離開了。我曾聽說;有一部描述「大柵欄」百年興衰史的古裝劇「大柵欄」,但是我還沒有看過,真希望能夠買到一套,好好的研究研究!

 





手机版



上一篇:我到了北京之十七:北京烤鴨
下一篇:我到了北京之十五:白雲觀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