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家鄉小學

作者: 大朝    人气: 3804    日期: 2015/2/12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和感受當時的農村教育,誰也想像不出農村孩子學習的困苦和艱辛。

        和 母親回鄉支援農業那年,我上小學三年級,從石門光明街小學轉入家鄉村設小學校。臨入學的前一天,接到學校通知,請自帶板凳及學習用具。當時我還很納悶,上 學怎麽還要帶板凳?到校才知道,教室根本沒有學習桌椅,所謂的學習桌不過是用兩摞磚搭起的一塊半尺多寬兩米多長的厚木板,這樣的一張學習桌要坐四到五個學生,一個人只有一尺半多點的領地,寫起字來必須側著身子,左手放在膝蓋上,否則就和左邊的同學打架。遇到左撇子,只好對臉相面了。

        同學們帶的凳子來自各家,高低大小盡不相同。雖然班裡是按大小個排座位,可一但坐下來,教室裡仍如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帶。老師也很犯愁,如果按坐著的高低排座位,起立後教室裡就成了犬牙交錯的峰群。學校對此也一籌莫展,只好將就一頭了。

        家鄉小學是完小,學校的屋舍是當村地主家的舊宅。東院是正宅,院子大,室內亮,設高小部;西院是偏宅,院子小,室內相對暗一些,設 初小部。我們的教室是南房,窗子設在東西廂房與南房形成的夾道裡,舊式的窗楞上糊著毛邊紙,陽光便永遠成了奢望,就是光線的給予也少的可憐。房子年代久 遠,四壁煙漬很厚,使教室內很灰暗,即使是白天,視線也極差。好在那時眼力很好,看老師的版書雖費力,摸摸糊糊總還是能看的見。

        初小實行的是複式教學,一二三四年級在一個教室裡上課。剛轉學來還不大習慣,總覺得教室內亂哄哄的,不知道老師講的是那個年級的課。時間久了,不僅習慣了,還可在做完作業後聽聽其他年級的課,使我養成了適應環境和注意聽講的習慣,在以後的學習中深受裨益。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體驗複式教學,她教會了我如何聚精會神,如何鬧中求靜。

        那 時,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學校的設施很簡陋。黑板是自製的,幾塊木版和一下縫,背面釘兩條木帶,正面用墨汁一塗,就是黑板。用幾次,就露出了白碴,粉筆字 和斑駁的白碴混肴在一起,很難辨認。操場上,除了兩個用原木釘的籃球架外,空蕩蕩的,別無他物。一下雨,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操場便一片泥濘,根本無法活 動。

        個 人學習用品也很簡單。母親用壓箱底的一塊紫花布,給我縫製了一套學生裝,全手工,象機子匝的一樣。那針線細密、均勻,穿在身上服帖,可身,在同學中引起好 一陣轟動。做衣服剩下的一塊紫花布,裁成正方形,把每天用的書本、鉛筆等對角一卷一包,別上別針,斜背在後背,前胸結一活扣,謂之單背斜挎式書包。大部分作業本的質地很差,紙張又黑、又糙,費眼又費筆。好在大家的都一樣,誰也沒得挑。初小寫字用鉛筆。當時,鉛筆很便宜。同學們把兩分一支的叫白杆。杆上無漆,鉛又軟,總得削來削去,寫不了多少字。三分一支的叫花杆,杆上有漆花,鉛芯軟硬適中,好看又中用。儘管如此,大家還是買二分的鉛筆使,終究可以省一分錢。有時,也買一支花杆,但總捨不得用,只是讓鉛筆盒裡多一點顏色,眼睛舒服。

        那 是個學習的時代,初小也要上晚自習。五十年代家鄉還沒有電燈,上晚自習要自帶照明。農村的孩子很會想辦法。墨水瓶加燈頭、燈撚,添上半瓶煤油,便是一盞精 美的燈。晚上教室裡幾十盞自製的煤油燈閃爍著,燈煙繚繞,跳動的燈光中透出幾十張稚嫩的小臉,給家鄉小學平添幾分神秘的色采。

        晚自習散後,村裡街上燈火流動,笑語飛蕩,人影攢動,寂靜的村莊一下子又充滿了生機。                                          

 





手机版



上一篇:詩三首
下一篇:童年回憶之十三 鄉村文化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