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一個家長的最大成功,
是他讓自己內心裡的這個孩子快樂成長,
長成了一個偉大的人。
擁有了這樣的能力,
就能幸福地過好一生,
不僅如此,
還能將整個世界,
變成一個永遠幸福平安的地方。
而這一切,
始於那座神奇的金字塔。
(一)
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們死後的安息之地,雖然後人對其充滿好奇,可那些千年不腐的木乃伊卻總是守口如瓶,只留給全人類一個世界之謎。
心理學理論界的那座金字塔(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被很多後人反復引用,在指導大家瞭解內心的同時,也成功地把我們圄在了其中。
同樣的一座大建築,古往今來很多人進進出出。和中國的圍城不同,塔外的人依然想要衝進去,而塔里的人並不想沖出來。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人生就是自己的宿命。
大多數的人被圄在底層,勞苦一生為生計奔波。
有些人被圄在第二層,為愛尋尋覓覓,定要完成那心有所屬的目標。
還有些人被圄在了第三層,對於覺醒自我這件事,眾望所歸也好,孤芳自賞也罷,總得有個交待。
再往上走,就會有點清寒有點孤寂。
第四層裡的人們已經對於自我有了清晰的瞭解,他們一心渴望的是這個自我在現實中的成長。所以他們關注的是:自由、正義、有序性、個體性、意義、自足、簡單、趣味性、存活性。。。。。。
第五層裡人們探討的內容更加深入縝密:真理、美學、感恩、善良、精神和覺醒。
而在金字塔頂端的是自我實現。
馬斯洛認為,人們只有在滿足了下一層的需求後,才能實現上一層的需求。他鼓勵大家勇敢地去攀登這座金字塔。同時也指出,真正能夠登上塔頂的“人傑”僅是屈指可數的幾位。對於這位金字塔締造者的最後斷言,多數人都深信不疑,可也就是因為它,人類中的大多數硬生生地被關在了下層。
遠離紛繁蕪雜的大都市——上海,在奧克蘭的鄉間小鎮落戶,讓我們的物質生活變得如此簡單,剩下的時間可以全部用來攀登“金字塔”。
雖然最後學習的專業是教育管理學,得到過心理學教授的親自點撥,可半途還是決定棄用西方心理學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東方古老的“禪修”方式。總是徘徊在東西方文化之間,漸漸地真的有點分不清孰東孰西了,只好融成一體貽笑大方。也許這就是我今生的命運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