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扭转乾坤

新年說拜年

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3105    日期: 2014/2/3


   馬年初一,獨坐案前遐想,窗外庭院濃濃一片夏綠,惟門前春聯,色是朱紅。那是特意貼上去增添年的况味的,它是這個街區惟一的春聯,所以又顯出幾分突兀與孤單。

    在海外已經過了三十五個農曆新年,孤寂冷清乃意料中事,也是自我抉擇的代價之一,故從不自艾自怨。但過年的日子到了,內心難免悵惘,惦念故土家園的年,不講那些新鞋新衣、油角煎堆、珍饈美食、年宵花市,只說舊日的拜年已足堪玩味。

    兒時過年的大年初一,晨起穿罷新衣著上新鞋新襪,第一件事就是給長輩拜年。拜年有拜年的規矩,要識得分尊卑。小的先給老的拜年,小的之间也須長幼有序,依次由長兄或大姐起往下輪,逐一向家中父母或祖父母拜年,不得僭越。

    拜年必須心誠,必得雙手抱拳,畢恭畢敬鞠躬,口呼「小的給您老人家拜年!」在北京爺爺家我等是要下跪磕頭的,可惜他老死於非命,我等做小的連給他老人家磕頭的福份都沒有,這也是我的終生遺憾。

    說起「福份」二字,那時的人都很懂得珍惜。家中若有老有小,又或者是三代四代同堂,就會被視為一種令人羨慕的「福份」。兒時經常聽人提「家有高堂」,那是指父母在家中所居之正室。那時的人,父母總是伺候在最好的房間里孝順的,拜年也要先拜「高堂」。

  不像如今,父母被長大了的兒女直呼「老嘢」,倒過來兢兢業業伺候兒孫,身為「高堂」者被趕到偏室甚至車房里去住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的是「高堂」凑錢為兒女付首期買房,到頭來被掃地出門,莫說上座,連立錐之地也沒有。

  大年初一有「福份」被兒孫推舉上座拜年的,天下恐難再有幾人矣。

    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所記﹕「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短短數句,將拜年的規矩与內涵都道盡了。

    家中以次拜家長之後,便随父母「出謁鄰族戚友」。其時居五十年代廣州,初一先由父母率領步行往付近親友家中拜年,初二之後由近向遠,由親向疏擴大拜年范圍,初三戒「赤口」一般不去別人家拜年。

  那時沒有人空手拜年的,禮物有自家炸的煎堆油角,路邊攤的水果,小販包好後會加上一張紅紙以示吉慶,由大人小心翼翼提著禮物上門拜年。

  叩門後對方出迎,長輩之間互賀新年,我們這些做小的只能乖乖站在後面,在兩家大人說話時,与那家的孩子相互偷偷擠眉弄眼打暗號,秀出口袋里的炮仗、「金錢炮」。

    長輩拜年後輪到我等上前拜年,須作揖并按輩份尊稱,不得有誤,接「利市」(紅包)後必須再次作揖道謝,倒退而下,在長輩面前轉身離開會被視為無禮。

    別的親友上門拜年規矩都一樣,只是賓主易位而已。

  拜年的預約很重要,否則換乘幾次公共汽車,跨越大半個城市摸上門却對方不在,是很掃興的事。幾十年前通訊落後,除了寫信相約,某些街道設有「傳呼電話站」,你可致電到傳呼站找人,由守电話的人在「傳呼單」上記下門牌姓名以及「某日上門拜年」通知,然後送達對方。也可以要求「即覆」,不過你要耐心等候,守電話的人送傳呼單,對方再跑來覆电話,往往要幾十分鐘。

  大人們通過極為落後的書信往返與傳話电話,巧妙計晝安排這么多家的拜年路線與時間,完成這項复雜的計畫而不出毗漏差錯的,我至今還未搞清楚。

  記得拜年時長輩的話題多是以問候身體為主,接著是問孩子属甚麽,那時甚少人問「多少歲」,只要問出你屬甚麼,掐指一算便知今年貴庚。

    先父一介書生,為人內斂,又懾於時世險惡,故與親友多「終歲不相接」,但講究禮數的他,必將拜年視為維系親情友誼的寶貴機會。許多至親好友,有過命交情的知己,一年能聚一次,除了敍舊,知道彼此還安在,活動還自由,心里也就踏實了。

    我家高堂在世時親朋戚友極多,雖星散各地却都憑一分心意彼此惦念著,我自小到大,一直很難分得清這些長輩的模樣,只是跟著大人吩咐叫這個叫那個,按輩份、男女,各有各的稱謂,那時若见到大人,父母會首先提醒﹕「叫人哪!」。

    別小看這一句「叫人哪!」,它提醒你在家族與人際的位置,教你敬老攜幼。

    去國多年,自己也過了「花甲」,一次回去省親剛好踫上過年,一位長輩來我家拜年,那老太太一见我便大叫﹕「你咬過我的大腳趾!」我愕然望著老父老母期待進一步的解釋。原來老太太乃先母閨蜜,當年如花似玉的她在澳門「夜花園」與我母親用餐,我剛滿三歲,鑽到檯底找到她的玉足張嘴便咬,這件事她記了幾十年,和父母做朋友也做了幾十年。一片喧笑聲中我給她老拜了個年,老人家開心得直掉眼淚,世間許多美好的東西似乎就在這一拜之間去而不返了。

    那一次給她拜年之後,沒有再見到過她,我家高堂亦先後作古。我和家人也早就不拜年了,那麽多的手機、ipad、電郵,打字配圖,現買現賣,姆指一按,即時送達天涯各處,方便是方便得多了,但總覺得太冷冰冰,少了點甚麽。

    最後提一句,記得老一輩都只講「過年」、「拜年」,沒有人講「春節」的,所以出於對老傳統的尊重,我還是依足老規矩使用「過年」一語。

  老蛙在此謹向各位親愛的讀者拜年!恭祝大家馬年幸福,身體健康!

 

【後記﹕馬年的奧克蘭,大年初一晚七時有身穿大紅袍的財神自天空塔降臨,乃全球首創,「天降財神」乃策划者Paul楊(楊宗澤)多年之構想,其中既融合了華人積極的生活態度与美好愿望,也滿懷了對紐西蘭經濟走向繁榮的衷心祝福。

冀望天降財神賜福華社人家,庇祐我們深愛的紐西蘭!】




手机版



上一篇:馬的故事
下一篇:反噬兒女的母親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