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的名言之一“小病是福”,我十分赞同。
上周突发胃痉挛,痛不可当,艾灸、服药、穴位按摩三管齐下,几小时方缓解,而且一闹就是四天。近来时时感到疲惫,几乎到衰竭的程度,根据“木桶理论”,胃就是我的“短板”,我的身体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全看“胃大人”高兴,它一翻脸,我就“落马”没商量。
胃病靠养,急不得恼不得,休息第一,饮食第二,戒生戒冷戒油腻,天天稀粥咸菜,连吃三天,不病也病了。
病中厨房也荒芜,柴头灶烟焰不起,外子忙,不耐烦劳,天天自己煮面吃,真感觉对他不起。待我稍稍康复,急忙下厨洗手做羹汤:糖醋排骨、肉末烧饼(仿膳的山寨版),都不是我能享的口福,咸菜、肉松实在也吃腻了,冰箱里有一碗做豆浆剩下的黄豆渣,触动了我的灵机——何不按照老北京小吃炒麻豆腐的配方试一试?结果一试成功,意外的味美,下饭佐粥皆宜,令我胃口大开,而且绝对健康,外子也连说“好吃”,还特意添了半碗饭。
做法如下:
黄豆渣一小碗、胡萝卜半根切细丁、腌雪里蕻切碎、青豆、葱花少许。
炒锅放油,要比平常炒菜稍多些;葱花爆香,下雪里蕻爆一下去水分,再下胡萝卜丁煸出红油,再下青豆炒变色,最后下豆渣,要不停手的翻炒,锅底有些焦糊也没关系,稍加点水,待豆渣炒熟没有了生腥气,放盐,再放点鸡精就可以出锅了。
如果喜欢吃辣,可以在煸锅的时候放些干辣椒,会很香。但因我还在养胃,就不敢造次了。
老北京的炒麻豆腐,与豆汁齐名,都是绿豆做原料,发酵后提取浆汁,剩下的灰绿色的豆渣就是麻豆腐。最道地的炒法是放羊尾巴油,不是老北京受不了那股腥膻气,但就如吃榴莲,爱它的人爱的就是腥膻,不然就觉得不够味。旧京饭馆跑堂的,见客人点这道菜都要问一句:是羊油炒还是素油炒?为的就是照顾客人的口味。炒麻豆腐我吃过,羊油炒的敬谢不敏,素油炒的,味道实在不如我炒的黄豆渣,不是我的厨艺如何了得,黄豆蛋白质含量高过绿豆,自然比绿豆要鲜美了。
我从来认为,自家厨房里拿手的家常便饭是美食的最高境界。原料不必贵,关键在用心,治大国如烹小鲜,国王与大厨原不分高下,何况民以食为天,烹调一日三餐是主妇的天职,健康美味再加一份爱心,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寻常日月的福气,夫复何求呢?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