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读者来稿

既是建築大師,又是藝術大師

作者: 尹 浩 鏐    人气:     日期: 2011/4/27


              

記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

 

          (原載香港明報月刊)                           

 

                一、邁著堅實的步履走來

 

 目前中國最吸引世界目光之所在,莫過於上海世博會,而世博會中國館的總

設計師竟然是我的老鄉和中學同窗好友何鏡堂。

 還記得,五十多年前,我們兩個小頑童,從家鄉石龍中學讀完一年級後,雙雙轉學到東莞中學。虽隔街而居,每天却总是結伴上學。鏡堂的哥哥喜愛繪畫,他也常帶著乾糧和畫板,跟哥哥到郊外寫生;我則喜愛文學作品,常從莎士比亞的書中尋仲夏夜之夢。在完成課業之餘,我們無憂無慮地發展各自的興趣。

 記得在中學畢業前的一個週末,我和鏡堂兩人到三十裏外的流花塔遊玩。 我們走在延綿曲折的盤山公路上,那山路,凹凸不平,曲曲彎彎,剛走過一彎的盡頭,轉過來又是一段望不到頭的路,如此周而復始,正是“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傍晚,老天不作美,突然降起雨來。毫無防備的我們,濕漉漉地奔跑到大樹下躲避。抬頭遠望,只見朦朧中的流花塔,浴沐在如簾的雨絲之中,忽然若有,再顧若無。鏡堂說:“那塔不就是紀念袁崇煥的嗎?流水有情,青山有幸,長眠著令人景仰的一世英雄”。我望著塔,想到袁崇煥英雄而悲壯的一生,不免淒淒然。

    見我默不作聲,鏡堂又感慨道:“人生短暫,大丈夫生於世,不能只求一己之安,縱使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也是塵土一杯,我們不能白白在世上走一遭,將來一定要為國為民做出一番事業來。”

 看著鏡堂興奮昂揚的神情,我生出莫名的感慨:明末腐敗,滅亡是必然下場,縱使袁崇煥未被冤死,他的奮戰也未必能挽救一個垂死的朝代,但他無私無畏、保家衛民的英雄氣概,卻千古不朽,萬代流芳

    這場雨來得突然,走得迅速。在夕陽的餘暉中,群山朦朧,群樹挺拔,雨後流花塔清新的英姿,深深烙印在我們年輕的生命中。

在那激情燃燒的少年時代,我和镜堂豪情滿懷。曾以為,我们會一直牽著手快樂地走下去。但畢業在即,鏡堂聽老師說建築師是半個藝術家,半個科學家,萌發了學建築的念頭。我的家人則希望我當治病救人的醫生。兩個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懷著美麗的理想和憧憬,分別走進華南工學院和華南醫學院的校門,帶著悠悠的牽掛和諄諄叮嚀,各奔前程。

    未久,二十還未出頭的我,稀裏糊塗陷入政治漩渦,成了右派。畢業後,浪跡天涯,經香港、臺灣、加拿大,最後定居美國。如願當了醫生。

 鏡堂則放棄定居美國的機會,始終留在國內学习和發展,成為著名的建築家。

 1997年我開始回國講學,遇到同班同學陳家祺。當時家祺是中山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院長。從他那裏得知,鏡堂不但是院長、博士生導師,還被建設部授予 “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的榮譽稱號。之後兩年,鏡堂又入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往事並不如煙。我和鏡堂都忘不了兒時的情誼,曾在美國、中國,彼此尋找過,也曾擦肩而过,卻緣慳一面。未料,今年不期然竟然重逢于香江。

 鏡堂鶴髮童顏,笑起來還是小時候憨憨的樣子。看到他,我不由想起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那座巍峨瑰麗,氣勢宏偉的“東方之冠”,脫口說:“好小子!果然成就非凡!你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為你驕傲。作為同學,與有榮焉!”

他開懷大笑。在老同學面前,無須掩飾自己的真情。

“中國人才濟濟,這麼好的事,怎麼落在你頭上了?”我好奇地問。

 “一言半語,難以解答這個問題。我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他說,自己遇上了從事建築設計的黃金時代。尤其在他當選院士後,適逢城市大建設,教育大發展,他主持團隊設計的專案接連不斷。對每個中標項目,他們都認真研究和創作,建成後獲得不少國家和省部級獎項。他本人另獲得國家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當過兩屆全國政協委員,擁有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南粵傑出勞模、建國60周年“十佳具有行業影響力人物” 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並擔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專家評議組召集人。在建國60周年中國建築學會評選建國以來300個建築創作大獎中,他主持設計的專案有13個獲獎,其中11項是他當院士後設計的作品。

凡此種種,可見他的專業實力何等雄厚。

古羅馬建築學家維特魯威說:“哲學可使建築師氣宇宏闊。”通過工作實踐,他深切地體會一個建築師,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這是最根本的基本功。

他說:“建築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技術、藝術和社會方方面面,既要具有1+1=2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要學會可能1+12的辨證思維方法。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優選的過程,不但要善於學會抓主要矛盾,還要善於區別不同階段有不同矛盾和重點,先考慮什麼,後考慮什麼,從整體到局部層層展開,不要顛倒主次先後關係。另外,建築設計由於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必然有所不同,建築師的思維要靈活,要樹立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對過時的東西要敢於自我否定,只有這樣才能向前發展,設計才會創新。這些都是建築師需要掌握的創作哲理。”

從實踐經驗中,他總結出“二觀”、“三性”相結合的建築設創作理念。所謂 “二觀”,即整體觀及可持續發展觀;所謂“三性”,即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對每一個重要專案,他還都要求達到“三到位”,不但要有優秀的設計,還要善於總結經驗,在科研和理論研究上也要有所建樹。所以,他不但是建築設計家,也將建築設計作為科研專案,在理論上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他還是位優秀的建築教育家,為中國建築事業作育英才無數。

 如此這般,鏡堂邁著堅實的步履,腳踏實地,走向自己平生最光榮的使命。

 

            二、傳統基石上的現代創新

 

二、傳統基石上的現代創新

 

2007425。鏡堂永遠忘不了的日子。

這一年這一月的這一天,國家決定在全球華人中徵集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方案。鏡堂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激動和高興,當即行動,组织团队設計了一個兼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命名為“中国器”的方案投標。在同時投標的344個方案中,幾經研究,最後決定起用华南理工大学的“中国器”和清華大學的方案,組成聯合設計團隊,综合方案命名为“东方之冠”,由鏡堂任總設計師,下設三個副設計師,分別由清華、華工和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各派一名設計師組成。這個團隊,集中了京、滬、穗三地建築界的精英,分工明確,合作無間,開創了中國建築師合作的先例。“當我們的工作與全社會的需求一致時,就會激發出巨大的能量。中國館可以說是舉全民之力建成的。”鏡堂自豪地對我說。

中國館看似官帽,又如糧倉,還像我國古代建築裏的斗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交融的結晶。

我問他,設計中國館的理念是什麼?

他說,傳統是穩定社會發展和生存的前提條件,但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顯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沒有傳統的文化是沒有根基的文化,不善於繼承就沒有創新的基礎;而離開創新,就缺乏繼承的動力,會使我們陷入保守和復古。

 “推動文化發展,基礎是繼承,關鍵是創新,這需要我們有超越前人的勇氣和激情,在吸收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原創能力。繼承傳統,立足創新,創作有中國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也是當今中國建築師的歷史責任。”

 “在資訊技術風暴推動的當今,世界文化趨同浪潮正席捲全球。在此大背景下,重視本國文化傳統,正確認識和對待現代與傳統、外來文化與地域文化的衝撞,尋找彼此結合的途徑,創造有中國文化、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現代建築,是當今中國城市規劃師和建築師的歷史使命。”

他認為,和諧觀是中華建築文化的核心。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的盛衰、融合和發展,傳承至今仍然生生不息。中華先民在中原大地定居繁衍,頑強應對來自大自然的嚴峻考驗,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使人與自然和社會融為一體,逐漸形成儒道互補的哲理思想,以及與之相配的“天人合一,師法自然,和諧共生,厚德載物”的價值觀,其核心觀念是和諧。

 和諧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中都有過精闢的論述。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荀子說“萬物各得其和而生”。董仲舒說“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可見,“和”是指有差別的事物之間的平衡與統一,“同”是指無差別的事物之間的統一。和諧觀念認同世間萬物在保持相對獨立性、多樣性的基礎上,相互聯結構成事物的統一體,達到不同而調和的境界。認識和理解和諧觀首先應承認事物矛盾的存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以辯證的觀點去分析和化解矛盾。和諧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變化過程,舊的不和諧解決了,新的不和諧又會出現,事物總是在不斷出現矛盾,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和諧也是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動態實現的。和諧觀是中華文明在政治主張、哲學思想、藝術審美和倫理道德各個層面的共同文化思想,也是中國建築文化的核心思想,這是中華文明寶貴的思想財富,也是我們從事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智慧源泉和價值取向。

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思想及其生成的建築元素和特徵,是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和寶貴遺產,也是我們從事中國現代建築創作可以借鑒的寶貴財富。

歷來世博會是世界各國人民交流文化思想,展示科技和文化發展成就,展望人類美好前景的盛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成功,得益于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國力的強盛,這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盛會,也是一次中國人展示自己氣度、智慧和力量的百年盛事。

談得興起,沒等我繼續發問,就像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似的,鏡堂話語滔滔。

他說,中國館的設計,面對“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這個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特色鮮明的主題,他們反復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包容中國元素展現中國精神,體現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特色;另一個是中國館如何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表達當今時代特色和科技成就。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是中國館建築創作的兩個基本點。

中國歷史悠久,哲理清晰,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很難以一個俱像的造型來概括。通常對一個國家的認識,首先是從這個國家提煉形成的“文化符號”中得出印象的,外國人看中國,也常常從代表中國的“文化符號”中去認識,例如從漢字、京劇、中國服式、水墨畫、中國紅等“文化符號”中形成對中國的印象。

中國數千年歷史,有一大批國寶級出土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鬥、鼎、器皿、瓷器等造型精緻、藝術高超,是世界級文化精品。

中國的城市規劃、建築、園林,更是特色鮮明,獨樹一幟,這些都構成中國輝煌的文化藝術遺產。

我忍不住插問:“世博會中國館已建成開放,它騰空而起,氣勢恢宏,予人以泱泱大國氣勢,贏得一片讚譽聲。作為一個中國人自己設計的世博會核心建築,它對中國建築界意味著什麼?對中國建築之路有何啟發?”

 “這次世博會總結了全世界的文化技術和科學成就,各國都用不同的管道來表現,一些文化歷史比較悠久的國家,比如中國,是難得的向世界表達自己文化的機遇。但是這種表達必須用現代手法來完成。有些國家,比如泰國,歷史文化特殊,也用文化來表現,這算一種類型。西方國家則多用高科技來表現,宣揚本國這方面的成就。還有一種類型,展現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宣揚自由、豐裕、休閒等生活狀態。總之,各國皆用最適合的方式表現自己。”他說。

有人懷疑中國館跟日本的光明寺有些雷同。對於這個疑問,鏡堂表示,他不知道日本有光明寺。它建在哪里,什麼時候建的,有机会也想看看。“其實不管人家怎麼評說,中國館的設計是有根有據的,都來源於中國文化。中国馆建成后,看过的人不管是说像斗拱、粮仓还是官帽,但都说是中国的。日本的建築也來源於中國文化,唐代時傳過去的。若說它們都像斗拱,如果追根求源,其實還是中國的東西。當然,斗拱是中國建築的精髓,已成為一個世界認同的文化符號,別人也可以用。就像金字塔是埃及的東西,但並不能說其他國家就不能用,中国馆很大,无论尺度、功能、材料、色调、建筑元素表达都不一样,提意見和建議的人,要先瞭解我們的創意是怎麼來的,最好到中国馆现场感受一下”

中國館的設計,從中國傳統的和諧觀哲學思想中,從表達中國“文化符號”中,從國家頂級鼎冠文物造型中,特別從中國傳統城市,建築和園林中綜合領會,整合,提煉,以現代材料,加以環保理念,通過空間立體構成“東方之冠”的建築造型,體現中國哲理思想,整合中國元素,融匯現代科技特色,表達中國文化精神。

我決心將甘當小學生進行到底,提出許多具體問題。鏡堂不厭其煩,向我這個大外行,詳解了中國館主要部位的建築意象所象徵的含義。我將之簡略歸納如下,與見者分享:

華冠矗立 天人合一

國家館騰空升起,居中矗立,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地區館以舒展的平臺基座形態映襯國家館。國家館與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整體造型主從呼應,隱喻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剛柔並濟 盛世和諧

國家館剛直挺拔,雄偉壯麗,大國氣度雍容顯現;地區館建築輪廓依地形而生,柔性,親民。架空升起的整體形態整合出不同標高、連續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展現一個屬於城市服務大家,面向世界的中國盛世和諧舞臺。

經緯網路 主軸統領

總體佈局吸取中國傳統城市構成肌理的特點,整合南北綠地,協調世博園區主軸線規劃,形成坐北朝南,縱橫建構,主軸統領的整體格局,體現了中國經典的建築與城市佈局的智慧。

傳統構架 現代權威

國家館的空間構成抽象於中國傳統木構架的營建法則,以縱橫穿插的現代立體構造方式,建成一個邏輯清晰,結構嚴密,屋屋懸挑的三維立體空間造型體系,在繼承傳統建造思維的同時展現出現代工程技術之美。

鬥冠鼎器 華夏意象

騰空升起的整體形態使國家館主體形象壯觀大氣,並讓公眾對中國的斗拱,冠帽,禮器“鼎”等傳統器物建立起某種聯想。四組巨拄托起上部展廳所形成的巨構空間成為一個提升人類精神的體驗場所。

中國之紅 和而不同

紅色在不同有歷史時空中呈現出多元的審美表達,中國館的紅以有微差的四種紅色組成莊重大氣的整體效果,以及紅色印象和風格的佈局延伸“中國紅”的內涵,並由上到下通過漸變的手法由深到淺,以增加建築整體的層次與空間感。

疊櫞文字 現代轉譯

国家馆每面31个“红色印章”,分别写上东南西北四个篆体文字,同时又起到通风的作用。地區館建築外牆利用金屬百葉有規律的拼合方式,類比由二十四節鐫刻的疊櫞體文字,文明的密碼得到傳達繼承,中華人文歷史地理資訊得到現代轉譯。

城市花園 園林萃集

地區館屋頂花園立意於圓明園九洲景區之形制,繼承我國“園中園”式的集萃園林傳統,以碧水環繞的九個島嶼象徵疆土之廣,分佈於其上的不同景觀代表山河之瑰麗。

經典再現 茹古涵今

國家館的展示設計以過去,現在,未來的方式展現“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充分呼應2010上海世博會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地區館將為全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提供展覽空間,展示出中國多民族的不同風采,以及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發展成就。 

時至今日,世博會已經走過了158個春秋,一個半世紀的積澱,世博會曆久彌新,激發了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積極性和熱情,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一個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大舞臺,展現了中國的光明遠景。

與老同學、總設計師鏡堂相聚歡敘,他的一席話,讓我對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讚美不僅不再盲目,更添肅然起敬。 

 

                                      201056





手机版



上一篇: 通過醫生視野展現的作品 (代序) 
下一篇:《新世纪十年华语散文诗大展典藏》征稿启事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