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读者来稿

澳华文坛的一次盛会

作者: 澳华文学网总编    人气:     日期: 2011/2/7


 


何与怀博士新书发佈暨作品研讨会追记

 

澳华文学网总编

 

一月三十日,正当中国农历兔年即将来临之际,何与怀博士新书发佈暨作品研讨会在洋溢着一派节日喜兴气氛的悉尼唐人街新太原酒楼隆重举行。由澳中作家协会、悉尼华文作家协会与澳华文学网主办,以及由新州华文作家协会、澳洲中文作家协会、悉尼诗词协会、澳洲酒井园诗社与澳洲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协办的这个文坛盛会,与会者一百多人,来自悉尼文学界和学术界,此外还有文艺界和传媒界的朋友,可谓高朋满座,济济一堂。与会的贵宾以及各文学艺术社团的领导包括:

澳大利亚南溟出版基金创办人主持人萧虹博士;中国著名诗人、前《诗刊》副主编刘湛秋先生;澳大利亚中国书法协会创会会长梁小萍女士;悉尼著名文化活动家、著名侨领黄庆辉先生;悉尼著名文化活动家、潮州同乡会秘书长刘志成先生;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崇义教授;中国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理论家吴中杰教授;中国新华社澳大利亚悉尼分社社长江亚平先生;新州大学医学院王耀教授;澳大利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友联谊会会长区迅先生;澳洲《新快报》行政总监、澳大利亚广外大校友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卫东先生;澳洲《新快报》总编辑王进昌先生;情系中国画廊创办人兼董事长张鸿春先生;中国协会会长、画家富中清女士;悉尼中华文化之友主席丘云庵先生;澳大利亚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何孔周先生;悉尼诗词协会会长乔尚明先生、副会长岑子遥先生、副会长陈炳均先生、副会长罗传泽先生、顾问彭永滔先生;新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田地先生、前会长李景麟先生;澳洲中文作家协会会长崖青女士、前会长进生先生、副会长海之涛先生;澳洲酒井园诗社创会会长冰夫先生、西彤先生;澳洲中国书画艺术学院院长蒋维廉先生、副院长谭文华女士;旅澳中国学者联谊会秘书长何丹尼先生;悉尼中文学校联合会创会会长张劲帆先生;澳大利亚华人声乐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弘妃女士;澳中文化艺术联合会会长胡涛女士、秘书长陈玉民先生;澳大利亚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甄宛瑜女士。

澳中作家协会会长、悉尼华文作家协会会长许耀林先生首先致词。他指出,这是澳华文坛多年来少见的一次深具意义的文学集会。他代表主办和协办协会热烈欢迎各位贵宾、领导和全体与会者光临。

何与怀博士的文学活动文化活动为大家所熟悉。需要许会长特别说明的是,何博士也是澳中作家协会荣誉会长。澳中作家协会已经注册成立。它旨在推动、发展澳大利亚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作家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该会将在今年适当时候举行盛大的成立典礼

许会长随即简单地介绍了何博士的著作。何博士除一般写作外,主要研究兴趣是当代中国问题和华文文学。著作多种多样,例如有涉及英美文学的《英美名诗欣赏》;有用英文写出的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文化用语大典》和学术论着《紧缩与放松的循环:1976198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与政治关系研究》;有评论、随笔、报告文学之类的选集《精神难民的挣扎与进取》、《北望长天》、《他还活着:澳华文坛掠影第一集》,以及主编《依旧听风听雨眠》(“澳华新文苑丛书”第一卷)、《丹心一片付诗声》(“黄雍廉会长纪念集”)和《最后一课》(“澳华新文苑丛书”第二卷)等。各种文章散见世界各地刊物、报纸和网站。许会长说,他和许多文友都一致认为,对何博士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不但对他个人的文学事业有帮助,而且对澳华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会起促进作用。

 

何与怀博士新书发佈暨作品研讨会由赵立江先生作主持。

赵先生开头就向与会者展示何博士两部英文著作:《紧缩与放松的循环:1976198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与政治关系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文化用语大典》。前者是他上个世纪八十年的博士论文,由西方著名中国通马汉茂教授在德国出版。这部学术著作的写作几乎与1976198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政治事件同步进行,当时美国、德国和新西兰的博士评审人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当时国际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最详细最系统的研究。后者是英文词典,由专门为西方大学出版教科书和工具书的纽约M E Sharpe出版社出版,全书七百四十多页,两千多个条目。张奥列为此作了采访,标题是:〈一个人撰写一部有关中国的英文辞书〉。他说:澳洲华文作家写东西的不少,出的书也不算少,但一个人撰写辞书,而且是象砖头那么厚的英文工具书,在美国权威的专业出版社出版,是绝无仅有的。澳大利亚中国书法协会创会会长、著名书法家梁小萍女士觉得,一人独著一词典,真是“此生岂可无痴”?!她为此写了一个“醉”字和一副对联:

与汝同销万古愁,今夕何妨共醉;

怀才独著一新典,此生岂可无痴。

梁小萍女士当天也拨冗光临会场,她把这幅极具意义的作品亲自送给何博士。

接着,赵立江先生说,最近这十年,何博士主编“澳华新文苑”,也开始以中文作为写作工具。最新出版的是《他还活着:澳华文坛掠影第一集》,在这之前是《北望长天》。新西兰奥克兰一位大学讲师艾斯先生特别为今天的研讨会写来一首诗,题为〈北望长天——有感于何与怀先生大作《北望长天》〉。赵先生在背景音乐声中朗诵了这首诗作。这位主持朗诵后还情不自禁地谈了他读了《北望长天》的感想,还朗诵了他一首古风新韵〈六月雪〉。

随后,大会发言。发言者按先后顺序为:

悉尼中华文化之友主席丘云庵先生、澳大利亚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何孔周先生、澳洲中文作家协会会长崖青女士、悉尼中文学校联合会创会会长张劲帆先生、澳大利亚南溟出版基金创办人和主持人萧虹博士、文化批评家圣童先生、悉尼诗词协会会长乔尚明先生、澳洲中国书画艺术学院院长蒋维廉先生、旅澳中国学者联谊会秘书长何丹尼先生、新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前会长李景麟先生、澳洲酒井园诗社创会会长冰夫先生。

丘云庵先生、张晓燕女士、陈玉民先生、乔尚明先生还作诗或撰写对联赠送给何博士。李普先生朗诵了悉尼诗词协会诗友们为这次何博士新书发佈暨作品研讨会所撰写的诗词作品。赵立江先生也朗诵了庄伟杰教授日前从于中国厦门国立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传来的一首藏题诗:〈何与怀博士七十寿辰以诗作祝之〉,另外还朗诵了何博士作品片断。

 

会上发言非常踊跃,气氛热烈;会后许多文友还在继续交流,发表意见。

发言者都认为,《北望长天》是何博士的一部重要著作。正如萧虹博士为此书作序时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看完何与怀的书稿,很受震撼。”丘云庵先生和何孔周先生都重点分析了此书的意义。他们的发言是北京著名评论家、小说家陈行之先生的《北望长天》序言的共鸣和发挥。陈先生最初是在北京的《天益网》(现改名《爱思想网》〉上读到何博士后来收入《北望长天》里的文章,非常激动,热情洋溢地为一个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海外文人作序。序中说:“我有理由认为这本书是何与怀为那些高尚而深刻的灵魂镌刻的一座心碑。我也有理由据此推想:倘若有更多的人镌刻这样的心碑并把它们置放到一起,我们就将得到一座穿越祖国历史时空的长城,它巍峨壮丽,肃穆庄严,在它面前,任何可笑的事物都将愈发可笑,任何轻飘的事物都将更加轻飘,因为它是一个伟大民族真正的精神创造——它无与伦比。”

《他还活着》一书是澳华文坛掠影第一集。发言者说,此书写的是澳华作家,写出了一群人“生的精彩”,万望何博士继续努力,写出第二集、第三集……。李景麟先生作了题为〈情动而辞发  披文而入情〉的发言,强调何博士为澳华文坛及其文学之开拓者、见证者和守望者。萧虹博士在发言中甚至预言:“假如将来会出现一本澳华文学史的话,作者绝大可能是何与怀。”圣童先生不久前对何博士作了一次相当长的访谈,从澳华文学谈到世界华文文学,他又为这次研讨会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评论,题目是:〈悬崖上的思考:澳洲汉语文学面临的问题〉,可惜十分钟内他只能谈个大意。张劲帆先生认为整体来说澳华文坛的文学批评很不够,正因为如此何博士的工作便相当难能可贵——他以“宅心仁厚”四字来形容。当然,“宅心仁厚”并不一定能进入真正的文学批评。圣童先生对此也有同感。崖青女士则认为,劲帆说的“宅心仁厚”,虽然在有些人看来会重点不够突出或者旗帜不够鲜明,但总比拉帮结派,排斥异己,随意伤害他人要好。她说,正如今天会上出席者之众多气氛之热烈所表明,这么多人相信、敬重何博士,应该也是“种瓜得瓜”的结果。她十分同意萧虹老师的意见,觉得何博士是一个有资格写澳华文学史的人。关于这一点,乔尚明先生的发言有特别意义。他谈到何博士作为悉尼诗词协会顾问对协会的了解、支持和推动。一般而言,海外研究和创作古典诗词的人不多更不集中,许多华文文学研究者也往往忽略他们在海外的创作成果;而恰好悉尼诗词协会非常兴旺活跃,创作甚丰,成为澳华文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何博士的文学风格,台北元智大学国际语文中心主任王润华教授说他奉读《他还活着》时“爱不释手”。他说:“这本集子是认识被称为‘第三文化空间’的澳华文学的重要书写。同时这些文章也是一流的散文、抒情小品、报告文学。”他还说:“如果每个国家都有一些像何与怀那样的学人/作家,我们的世界华人文化/文学将更受到应有的重视与承认。”会上,许多文友在发言中认同何博士评论散文化、作史带激情的写法。

谈到何博士的散文,便会提及他一篇曾在澳洲初选获得第一名的作品〈青海情思〉。刘湛秋先生在会前曾致信何博士,说他读罢这篇散文开篇之句就感觉仿佛凌空扑面,以此作为青海情思、青海沉思、青海忧思的开篇之句,很有味,让人很快进入作品。他说这篇长篇散文使他稍微有些吃惊,通篇文字写得情思绮丽,酣畅尽致,气象万千,回肠荡气,使人渭然长思。何博士另一篇一万三千多字的长篇散文〈千古绝唱响名楼——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随想〉,则是古色古香。文友都说,这篇散文通篇用词讲究,极其优美,内容繁杂,却又很有感情。悉尼诗词协会专门为这篇散文举办了一个讲座,隔了一周,同样内容的讲座在另一个协会又举行了一次,可见文友们对这篇作品非常有兴趣。蒋维廉先生评价说:这篇佳作特点是一是把三座名楼合在一起评说,少见,妙;二是把三种中国古典文学文体汇同介绍评述,新意,练三是博引广志,深入浅出,博学,钻;四是文人语言,色彩鲜明,敢说,高。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旅澳中国学者联谊会秘书长何丹尼先生平时由于生意忙碌,很少参加文友聚会,但他一直非常关心何博士的文学活动,对他的文章、著作已经写了好几篇评论给以介绍,这次在会上作了既简练又精彩又中肯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注意。

发言者都一致肯定何博士文品人品和对澳华文坛的贡献。冰夫先生曾说:“与怀兄是悉尼文坛的名士之一……不但关怀于文学,也关怀社会政治问题。说他是政论型的文艺评论家,似乎更为适合些。广泛的视野,敏锐的目光,源于作者的学术根底与中西文化的熏陶。而直面现实,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则是他‘社会良知与道德追求’的具体表征。”澳华学者作家、现任职于厦门华侨大学的庄伟杰教授说:“何博士最能打动人的,应是他既有一种追寻式的对于自我人生的执着,还有一份给予性的热情和仁慈。正如他的真诚表白:‘薪传和弘扬中华文化永远是世界各地华夏子孙义不容辞、或者说自然而然的职责,也是一种宿命。’这种理想姿态、伦理精神所凝聚的情怀,让我们更加深切地理解到在海外、在异国他邦总会有那么多的华人依然在承传自身文化的薪火,以及自觉地寻找文学、人生与世界的朴素的真理。”当天会上,冰夫先生在最后的发言中除了转达现在广州的文友陈振铎对何博士的祝贺外,还提了两点意见。一是像今天这样的研讨会很难得,应该请澳洲的英语主流作家和媒体也参加,以让他们对澳华文化文学现状有些了解;二是应该在《澳华新文苑》增加文学评论的篇幅,以促进澳华文学的健康发展。

 

由于时间不够,许多人来不及发言。有些文友因事未能与会,有些是在国外工作,还有其他世界各地的专家、作家、学者,他们都在会前给何博士写了许多评论、诗歌和贺信贺词。其中包括:

悉尼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郜元宝教授;悉尼九十三岁高龄的赵大钝老师;墨尔本中国古典文学前辈廖藴山先生;悉尼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著名网络作家杨恒均先生;美国著名诗人非马先生;悉尼华文作家协会前副会长张典姊教授;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秘书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墨尔本著名作家心水先生;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张奥列先生;维多利亚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墨尔本著名作家陆扬烈先生;香港著名女诗人蔡丽双女士;悉尼文友周捷女士;澳洲《酒井园》诗刊总编雪阳先生;澳洲《酒井园》诗刊副总编陈积民先生;澳洲《酒井园》诗刊主编璇子女士;悉尼华文作家协会理事罗宁女士;悉尼文友翎翅女士;墨尔本著名作家黄潮平先生;澳洲中文作家协会前会长进生先生;悉尼文友何伟勇先生;悉尼《澳华文学网》总编唐予奇先生;悉尼文友胡仄佳女士;新西兰文友吴文镳先生;澳洲多元文化艺术教育联会会长舒怀女士;旅澳中国学者联谊会会长陆葆泰先生;悉尼文友洪如冰女士;悉尼文友广海先生;悉尼文友王亚发先生;香港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何博士第一位博士导师的雷金庆教授;北京著名评论家、小说家陈行之先生;悉尼著名文化活动家、南京著名诗人蔡克霖先生;著名侨领黄庆辉先生;悉尼文友舒欣女士;悉尼科技大学冯崇义教授;新洲教育厅高级官员史双元博士;新洲教育厅中国顾问原绍锋女士;澳洲酒井园诗社创会会长西彤先生台北元智大学国际语文中心主任王润华教授;新西兰奥克兰梅西大学艾斯讲师;重庆西南大学蒋登科教授;澳华作家陈振铎先生;澳华学者作家庄伟杰教授中国复旦大学著名文学理论家吴中杰教授;澳洲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副院长谭文华女士……等等。

何与怀博士最后讲话,对全体与会者和因故未能与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为时间不够致使很多人未能发言表示十分的歉意。为了报答各位文友的深情厚谊,何博士承诺所有的评论文章以及诗词字画将在会后收集成书出版,以作为一个长久的珍贵的纪念。他请大家交稿的时候记得附上一张近照和不超过一百字的自我介绍。

他更衷心感谢大会主席许耀林会长;会场总监、《澳华文学网》总编谭毅博士;大会主持赵立江先生;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由于他们的奉献,这个新书发佈暨作品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手机版



上一篇:惡導遊醜聞
下一篇:無人無我觀自在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