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69. 文明(移民生活系列)

作者: 杨林沙宕    人气:     日期: 2004/10/27


 

 “Good morning, Suntech.(早上好,这里是阳光科技。)”

 “Can you speak Chinese?”

 “是的,这是阳光科技中文热线,先生,我们愿意为您服务。”

 “我是一个读者,你们阳光科技赞助《先驱报》上面《阳光屋檐》这个专栏是吧?我看了上礼拜专栏里的《呻吟的文化》这篇文章,很有感触。说实在的,我觉得有些事情好象是在说我自己。真的,我平时拿报纸也是乱拿,不好的就乱扔在一边(作者注:这个“不好”应该是指磨损、散乱的报纸而不是指报纸的内容、质量本身),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不尊重。看完文章我自己感到很不好意思,原来在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养成了陋习。我想以后我不会那样了,好多华人朋友可能也是跟我一样,是无心无意。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提个建议,建议你们和报社把这样的文章复印、散发,让更多的华人朋友看到,相信大家以后拿报纸的时候都会注意的。”

 有朋友说,打《呻吟的文化》登出后,人们取报纸的情况好了许多。

 笔者没有幼稚到真的以为那篇文辞粗浅的小文会起什么作用。如果真的大家开始对这些虽然免费却同样珍贵的东西爱惜的话,是人们心中的“道心”使然,应该与一篇文章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文化同时存在于东方与西方,那么,当东方的人们携带着他们的文化来到这个西方文明繁衍的地方并与后者发生碰撞的时候,那横亘于两者之间沟壑的距离以及两者表现于生活中的种种差异,就显著地显现在思考者的面前。

我以为,这种距离与差异,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文明”。

在一个华资企业里,有一多半职员是当地欧洲或其它族裔。他们看完报纸(当然是英文报纸),会把报纸按版面顺序收迭好,整齐地放在餐桌的一角。下一个读的人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哪怕是接近下班时间,报纸即将要被放入回收袋,他们仍然如此不厌其烦。华人同事们用餐的时候,同样会边看报纸边吃饭。不过他们看的是免费的中文报纸。等他们吃完饭起身离开的时候,那些中文报纸就散乱地堆在餐桌上,与那些叠得整整齐齐的英文报纸形成非常刺眼的对比。“洋人”同事们用完咖啡喝完茶,他们大都会在厨房把杯子洗干净,然后倒扣在台面的布巾上,滤去杯子里的水珠,而华人同事们却把脏杯子扔进洗涤缸里了事,反正他们知道,下班前LINA(前台接待员)一般都会把这些杯子洗干净的。尽管老板反复提醒,同胞们依然如故,我行我素。“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莎士比亚如是说。看来华人同事们已经习惯了,至于这种习惯会让他们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得到什么样的命运,莎翁没有说,大概只有天晓得了。

在这些人与事的面前,谁也无法理直气壮。

曾经在市中心大街的无人售报箱里可以买到NZ Herald(英文《先驱报》)。拿几份报纸,给多少钱是完全没有人监督的,有时还有人往钱箱里放入五元的纸钞,但只拿一份报纸。如今,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不复存在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写有报纸名称的黄色马夹的义工在售卖,义工的脸上洋溢着木头报箱没有的笑容,可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种失落。

记得六、七年前,经常搭乘巴士的人们可以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去寻找一份巴士线路图和时刻表。那里有一个专门摆放这些图表的木架子,只要看清楚架子上的说明,就一定可以轻松地找到想要去的地方的巴士线路图。如今,那个架子依旧摆在那里,可是,要寻找一份巴士线路图,已经变成一件艰巨的事情。按照架子上标明的目的地,抽出一张表,十有八九不是想要的。你需要耐心地丛上到下,从左到右找个遍,才可能在一个最不可能出现的角落找到。太多的人们来寻找线路图的时候,抽出一张,看看不对,随手插回去,根本不在意是不是插对了地方。那本来是用来指明方向的线路图,自己就没有了方向。于是越翻越乱。我真的不愿意说这一切是因为大学里来了大量黄脸孔的亚裔学子,然而……

谁也不是有意那么做的,只是不在意。我忽然觉得,这一个“不在意”是如何的不容视而不见;忽然觉得,西方、东方文化体现在生活中的差别,就是“在意”与“不在意”那么简单。

在奥克兰的皇后大街上,散布着几个用来盛装本地一些免费英文报刊的报箱,大小设计为一张报纸的尺寸,上面有顶,可以防雨,正面是一个开口,前面的挡板中间挖有一个槽,方便人们拿取。因为开口比较小,送报人需要把一大叠报纸分成数次,一点点细心放进报箱里。拿报的人们是从上面依次抽取,他们的动作很轻,轻得仿佛害怕惊扰报箱里那些有文字的纸张的睡眠。我有一种感慨,感慨这种人类存在的生态:对文化的那种天然的关怀。我也看见过中文报纸的送报人,有对报纸倾心呵护的,也有似乎跟报纸有仇的,报纸被他们从面包车里扔出,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一声巨响,滚到墙角,撞到墙边才停下来。或许送报纸本来就挣不到几个钱,他需要加快速度多送几趟;夜深人静,或许家里的妻子儿女还在灯下等着他的归去;或许他当时心情不好,正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这些都永远不可以用来作为不善待报纸的理由。

Mt. Wellington 的Big Fresh超市(如今已变成Countdown)里,曾经摆放着中文报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店员过来整理那些被翻乱的中文报纸。我又被感动了(原谅笔者词汇的贫乏,无法找到别的词语去替代“感动”这两个字),因为很少----甚至可以说从来没有----看见过哪个华人店家做过这样的事情。

在许多当地人的商店里,都会有一个地方摆放一些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的资料供人们索取。打烊的时候,店主们会专门抽时间整理整理这些资料,掸去上面的灰尘。那份用心,仿佛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他们呵护文化的透明心情。难怪那些每一次都被扔在冰冷地面的中文报纸会呻吟、会哭泣。

其实原先一些中文报社是提供报架的,那是中文报纸最有尊严的日子。然而,随着发行量的增加,那报架已不敷使用,于是便形同虚设,渐渐地,就看不见了。

或许见惯了中文报纸在人们脚跟踩着的地面上横陈,当去到Newmarket的新城市广场时,我的心感受到被一种力量温柔而沉重的撞击。那里有一个巨大的报箱,报箱有三、四层、十几个格子。报纸在走到读者手里之前,有了一个可以休憩的地方。它们舒适地躺在格子里,等待着读者,就象待嫁的姑娘等待自己的新郎。不知道是谁决定在这里设置这么一个报箱,做这个决定的这个人或这一群人,值得所有爱文化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甚至应该说,在纽西兰中文报刊发行乃至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应该有这个报箱的影子。

每次看见这个报箱,我都仿佛感受到报箱设计者、制作人的心迹:免费的空气有多珍贵,我们免费的中文报纸(包括那些象征性的收一点费的报纸)就值得你多么珍爱!

如果奥克兰的五、六万华人拥有十几、二十几份中文报纸算是有文化的话,那么似乎也可以说,拥有文化不等于拥有文明,至少拥有的不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如果非要说有文化就必然有文明的话,那么,作为人类这一区别于其它生命的特殊生物形态,我们不能推却的,就是要去比较、修正各种“文明”。从文化等于文明这个意义上,我相信人类发展史其实就是各种“文明”彼此交锋或交流、相互吞并或融合的过程。

这种过程一直在进行着,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还将持续下去。

姑且概而论之,将地球人类文化强行分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两类。

不是把一种文明打败,就是被一种文明吞并,世间没有辟出第二条路让文明走。如果文明的碰撞也可以喻为一系列战争组成的战役,那么这些战役没有硝烟,彼此消长的是依照适者生存、强胜弱败的法则演绎的人心的张力。

从自己归宿的文化群落这个角度,我始终不渝地期待东方文化(或文明)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这个星球上的主流存在,让世间所有的人们都来到东方文明的神龛前景仰膜拜。但是,我却不愿见附着于东方文化的如脏乱、无序、本位、自私等寄生物把东方文化的外衣啃噬得满目疮痍。

朋友,您呢?

                                       2004年10月25日           





手机版



上一篇:13. 在城市里写春天(中国故事系列)
下一篇:68. 呻吟的文化(移民生活系列)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