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畅饮菊花 情话重阳

作者: 若 缺    人气:     日期: 2006/11/1


九九重阳,金秋季节迎来了我们华夏民族又一个,也是一年之中最后最重要的民俗节日----重阳节。

和其它民俗岁时节日一样,追本溯源,重阳节亦然和中华民族的以农为本的劳动传统有关。在古代,季节的变化显然对农事农时的影响极大,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秋末九月隐退,《夏小正》里称这种变化为“九月内火”,意思就是说到了阴历九月,火星就隐去了漫长的冬季即将到来,人们也许应该对火神举行一种送行的祭仪。同时,秋九月农作物丰收,农事完毕,当然要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其实这种想法并非臆断,《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载:“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这也许就是九月九古老而又庄严神圣的原本意义吧!

《易经》里,“六”是阴数,“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或叫重九,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个节日叫做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以至于在这个节日里种种民俗娱乐活动,基本上都是可以看做是原本意义派生出来的。

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就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祓禊,古时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仪式。这里,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所以,三月三上巳节既有祓禊之举,又有“踏青”郊游的民俗娱乐活动,重阳节就有“辞青”的登高之举。比如,唐时的长安人登高的首选之处就是“乐游源”。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城里的男男女女都会登上乐游原祈福消灾。每逢这种时候,乐游原上游人接踵靡肩,原下路上车马雍塞,好不热闹。

在不断的民俗历史继承、积淀、演变过程中,重阳节的主题和主要活动内容是:登高戴茱萸、赏菊、饮菊酒,以求健康长寿;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

自古以来就有“九月”为“菊月”的说法,原因是菊花在九月开放,所谓“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礼记·月令》)。观赏菊花,赞叹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和淡雅的风姿,已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西京杂记》里又说:“菊花舒性,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汉代武帝时期,宫中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了。

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很多人都认为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退隐田园,诗歌篇篇有酒,而且有不少吟诵菊花之诗有关,“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其二)“三迳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他的《饮酒》诗第五首唱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声,简直成为妇孺皆知的千古绝唱,这些隐含他远离世俗、卓然傲立的品格的诗篇,特别对历代文人雅士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说和史料记载中说,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诗人陶渊明正在篱边赏菊抚琴,突然间他想到了酒,但家里已经拮据得连酒都没有了。于是,他只好徘徊在菊花丛中,并摘了大束的菊花“空服”。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向他走来,这个人就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送酒给陶渊明的差使。于是陶公便打开酒缸,在东篱边畅饮边吟诵出《九日闲居》这一首名篇,篇前又有小序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花,寄怀于言。”这个白衣送酒的故事,在萧统《陶渊明传》和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里都有类似的记载。此后,历代不少诗人每每一到重阳吟咏,总会把陶公、白衣吟在一起,东篱黄菊和饮菊花酒简直成了节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重阳节里登高与插茱萸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一种植物,古人认为重阳佩茱萸可辟邪恶。大人孩子,男人女人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不少是写重阳节的习俗。盛唐诗人王维就写了一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才十七岁,当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是七言绝句。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从这首诗问世至今,已成为传诵人口的好诗,特别次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简直成了家喻户晓的客中思乡的格言式的警句。

首句说“独在异乡”,写出了那无亲朋,无故旧,可能比起一般的作客的人更感到孤独的感受。诗歌创作的忌讳之一就是用字的重复。而在这第一句中,就出现二“异”字,但是,“在异乡”,“为异客”,似乎从诗人胸中自然流出,加强了气氛,加重了语气,更能突现飘泊他乡的陌生、孤寂的情感,一点也没有重复臃肿的感觉。次句写思亲。句中一个“倍”字,选字精当,显得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深厚。它的朴实无华却道出人们共同的心声,使它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三、四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从对面写起,又设想了在重阳节时家乡的一个民俗活动。重阳佳节,家乡的人们都要登高上山,每个人的头上有都要插上茱萸,原来是为了避灾,后来就成了一种节日的民俗娱乐。诗人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人们“遍插”之际,自然而然就会感到少了一个人,那不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自己吗?可见,诗人在这里的这种写法,从对方写起,不仅写出双方相忆之情,也更突出了诗人怀念亲人的情感。这首抒情小诗,与诗人的山水田园诗不同,它不着意刻画意境,更重情感的自然流出,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很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其秘密就是情真

说到这里,还要提到李清照一首著名的重阳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她和丈夫赵明诚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空气都很浓厚的家庭里,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所以经常有诗词替代书信的往来,此篇就是其中之一。

通篇写相思之深。

上片写“佳节又重阳”。佳节重阳,夫妻饮酒赏菊,相携登高,何等乐事!然而这里一个“又”字,给了读者多么沉重的打击,原来这个女人似乎对这个佳节并不期待。品味反复,读者终于明白:整整一天,从早到晚,天气是“薄雾浓云”的阴沉沉;房间里只有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和到夜半里的“凉初透”感受,整个的一个寂寞、冷清和孤独难熬!

下片是写重阳节这天的独自赏菊饮酒,还是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显然是回忆,是落实在回顾过去的今天的感受,虽有“东篱把酒”且“暗香盈袖”意境美好,却消除不了如今诗人内心里的愁怀,而且诗人把这种“愁怀”抽绎成千古之绝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的末尾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可谓再形象贴切的显示出诗人因铭心刻骨的思念而显得面容憔悴。全词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 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元人伊世珍瑯嬛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不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虽未必真有其事,然这三句所展示给读者的艺术享受,词中所塑造的为情而牵挂,为情而憔悴的形象与内心世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赞叹与认可。更使李清照这首《醉花阴》成为咏九九重阳的佳篇。

 





手机版



上一篇: 没有文章了
下一篇:亲近艺术 远离庸俗 -----观看中国辽宁芭蕾舞团演出有感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