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彩虹摄影

Buy me a coffee 给我买杯咖啡

首页 > 社区动态

中国--新西兰电影人热议北京电影节亮点

   人气: 6405    日期: 2020/8/30



受疫情影响,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从每年初春的约会转为今年盛夏的欢聚,在8月22日到29日举行。本届电影节以“梦圆·奋进”为主题,组织北京展映、主题论坛等系列活动,十年筑一梦,共享光影盛宴。


光影重启,踏云而上。华人舆论场邀请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中国·新西兰电影节主席和志耘先生、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总编宋子文先生、世界华声评论员李欣宏先生一起聚焦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夏,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




一场光影十年之约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可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不仅在于这个“十年”,更在于有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个特殊背景。本届北影节都有哪些亮点?

 

李欣宏:按照我们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融合创新的发展要求,有许多展映作品,与观众在线上会面,所以“云上电影节”成为本届电影节的亮点之一。第二个亮点就是在“云电影”的基础上展现一个全新的受众体验,比如“北京市场”招商展会板块,今年全部移至线上,在国内电影节中第一家采用3D+VR技术,搭建了3D全景展示系统,向全球电影机构提供免费展位,为展商、嘉宾提供数字化、智能化、高效率的交流合作体验。另外,露天放映和十周年特展也令人眼前一亮。




夏夜,清风徐来,轻摇蒲扇,银幕闪烁,

恍惚间,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个最纯真的年代。

露天电影,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和志耘:露天影院很接地气,观影时,有一种与大自然融合的感觉,在国外,这种观影形式比较普遍,如汽车、温泉、露营、公园影院等。娱乐交流的同时,提供了安全社交空间保障,有利于疫情防控。可以考虑推广成为一个常态化的放映形式。

 

宋子文:我的父亲就是电影放映员,小时候,我跟着他走了很多地方,参与了大量露天放映的环节,这几乎是我对电影最初的记忆。今年,我亲身体验了电影节上的“露天放映”环节,感觉跟当年的味道还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把情怀与现实集于一体,打破常规,这样的形式和尝试更加方便、深受路人喜欢,也极具社会意义。

 


李欣宏:我所处的年代接触露天电影的机会并不多,唯独一次参加军事夏令营,期间教官在操场搭了一块很大的幕布,给大家放映叫做《冲出亚马逊》的电影,讲的是两名中国军人在委内瑞拉国际反恐学校历险训练的故事,很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所以,露天电影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有代入感,完全不同于在电影院里观影。


对本届“北京展映”的主题单元设置和影片选择,您怎么看?

 

宋子文:展映片单做到了少而精,各个单元的选片可见设置时的初衷。比如新设置的三个单元,“电影万岁”,它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对线下影迷的精准投放,像4K修复版《天堂电影院》,相信大家再进入影院,会找到自己对电影的初心与热爱;“镜界”,体现了北影节的特点,就是对电影艺术的开拓进取与包容的精神,这个单元里包括了像被称为“观影马拉松”的时长八小时电影《工作与时日》,我相信影迷在体验这个单元后,会对电影艺术有一个全新认识;“女性之声”,女性声音的表达,是目前世界范畴文艺创作的一个大势所趋。

 


作为中国·新西兰电影节主席,也曾参加过之前的北影节,对于本届北影节,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和志耘:一个是参展的华语影片,很有代表性、可观性和教育性,我已在网上看了两部,励志片《少年桑吉》和爱国主义教育片《我和我的祖国》,这种足不出户的“云观影”,欣赏影片的同时,又符合当前国内国际防疫形势要求;另外,电影市场完全采用移动线上的形式,可以说,行之有效,又与时俱进。



后疫情时代 让电影艺术拥抱科技


电影节之于电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乃至世界知名的柏林、戛纳、威尼斯电影节等相比,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特色和定位是什么?

 

李欣宏:电影节是行业内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公开的平台,通过众多电影作品展示,可以树立一个共识典范,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文化效益上加强电影与观众的交流,更在商业效益上促进影片主创、制片人、企业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当然,放眼全球,北京国际电影节其实还是个“小孩”,处于上升期,可以借鉴像戛纳、柏林、上海等这些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的精华,并思考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如何争取更多的国际关注,以便走向更成熟的下一个10年。

 


这次疫情对今后的电影创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宋子文:之前的十年,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与腾飞,而疫情带给电影人难得的冷静期去思考,而后他们的目光开始集中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包括新类型电影的开拓与开发上。电影科技也是如此,这两天官方论坛和业内人士均展开讨论,围绕电影艺术创作如何能搭上5G这班快车,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未来站上电影高峰的发展前提和基础。今年的北影节与互联网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并有了互动电影的概念,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所以说,北影节带给我们一个大开眼界的机会。

 

近些年,中国与新西兰在电影领域的合作成果颇丰,比如中国·新西兰电影节、双方签署合拍电影协议等,未来中新两国在电影产业合作方面,还有哪些纵深空间?

 

和志耘:新西兰电影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后期制作和特效技术引领国际潮流,成为如《指环王》《花木兰》等好莱坞众多大片的制作后方。其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2019年,中国与新西兰两国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的合拍——3D动漫影片《直立象传说》。如今,每年都有中国电影在新西兰拍摄或制作后期。今后的合作,可以通过外景地的拍摄、后期制作和服装特效等方面展开,同时也为中国电影国际化提供平台与纽带。



“梦圆”电影大国 “奋进”电影强


北影节十年来“梦圆”部分是什么?未来,又将如何“奋进”?

 

宋子文: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今年是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是真正“梦圆”的大基础。我们需要更多的力量倾注到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要上去,这就需要电影人创作与时俱进的精品。对电影人来讲,“梦圆”意味着我们终于成为一个电影大国,10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从积弱到举世瞩目,下一步,就要向电影强国这样的目标迈进了。这要求电影人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打开局面,与来自更多不同国家的电影爱好者和普通影迷交流,邀请他们来北京参与电影节,一起感受我们对电影所付出的热血与情怀。我想,这才是未来北影节发展的终极目标。

 


如何更好地将中国电影推广到更广阔的世界银幕上?

 

和志耘:中国电影国际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中国故事演绎成为国际化的电影主题。文化差异,是挑战的主要因素,要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要把西方的文化元素融进去,让西方影迷们通过看电影,在学习东方文化的同时,得以与影片中的人物、场景等有一种互动。

 

当你坐在影院里,沉浸于光影编织的梦幻之时,这既是独属于你的电影瞬间,也是一种永恒。十年光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涌现出新的作品形态、现象与热点,形成了电影产业的新格局。相信未来,中国电影将在创意空间和全球语境下,贡献出颇具中国文化银幕魅力的更多作品与力量。




声明:在澳纽网频道上发表的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上一篇:《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新西兰赛区复赛入围名单出炉
下一篇: 《疫与情—2020年新西兰华人学生作文比赛》通知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