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彩虹摄影

Buy me a coffee 给我买杯咖啡

首页 >

华人在新西兰|从IT男到包工头--Apple妈咪专访

作者: Apple妈咪    人气: 4942    日期: 2014/8/20



海外生活很像一个围城,

外面的人都想进来一探究竟,

里面的人却不见得个个都觉得好。

围城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

Apple妈咪一个人的移民故事太局限,请允许我采访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为您呈现围城里或精彩或落寞的故事。

本期Apple妈咪专访“包工头”Joshua,为您讲述一个曾经衣食无忧的留学生,如何在新西兰这片小小的国土上,散尽千金、思考、沉淀、学习、历练、成长、最后成就真实自我,开拓出自己事业的真实故事。

/Apple妈咪 20147


采访Joshua这天晚上下着大雨,本来约好大家一起吃个饭,顺便访谈。结果却临时接到Joshua的电话,说他的脚手架工人车坏了,又下大雨,要送他们回家才好。于是,我们的约谈推迟到晚上9点才开始;风雨中,我和老公找到了Joshua家——一桩白色简洁的木屋子,在寒冷的夜里透出温暖的光,屋里的摆设不多,但清新而雅致。一壶清茶、一支笔,聊天一直进行到凌晨两点都毫无知觉,实在是故事比我们预期当中,还要丰富很多,且让Apple妈咪仔细回想,怎样用文字来表述:


Joshua34岁,来自中国广东省,奥克兰大学计算机和精算双专业学士学位,梅西大学国际贸易和管理学硕士学位,曾是新西兰电信公司Telecom的一名普通IT职员。可意外的是,2013年初,他彻底放弃了自己的IT职业生涯,投身到自己喜欢的建造行业,自己动手,和社会较底层的毛岛人一起学习脚手架职业课程,拿到资质后,继而贷款投资组建了自己的脚手架团队和公司,直到现在,他在奥克兰拥有了自己的建筑人力资源公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海外“包工头”。


Joshua曾经是个衣食无忧的学生,从99年留学新西兰,到09年在新西兰注册结婚,家境优越的Joshua几乎从未担心过职业发展,一心想着婚后回国接受亲戚早已安排好的优越工作条件。然而事与愿违,婚后有了孩子,他和太太想法完全变了,毅然决定留在新西兰,这也就意味着父母停止了所有对他经济上的支持。


带着怀有身孕的太太寄住在朋友家里,面对排山倒海、扑面而来的经济压力,Joshua才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什么不再继续安稳的IT工作?Joshua只回答了三个字:不甘心。不甘心永远按部就班地上班,做一份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工作;不甘心自己的商业头脑被埋没;不甘心没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在如今的Joshua眼里,人生一定要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不懂没有关系,没有经验也没事,真正决定结果的是你到底有多努力。没有什么生意是一定做不来的,如果你觉得做不来,很可能是因为你根本还没有用心去做,用心去学。


新西兰求学之路


Apple妈咪:当初为什么来新西兰留学?

Joshua:在我5岁的时候,父亲就问过我要不要出去读书,他自己早年在美国留学,念的是计算机,所以理所应当觉得,家里有条件,也应该让我出去深造一下,念的专业自然也是计算机,国内都比较讲究子承父业的缘故吧。当时在新西兰有亲戚,所以我的路很自然就安排好了:99年的时候,我刚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第一年,父亲就送我出国了。


Apple妈咪:求学之路顺利么?有什么挫折?

Joshua:我来的时候,寄宿家庭是在奥克兰的富人区,有自己的独立卫浴套房,出门就能到海边,基本上就是度假的感觉。刚开始的时候,还延续着国内读书那个认真劲儿,在语言学校用了不到一年就过了雅思6.5分,顺利进入了大学预科,到后来读奥大,应该说,开始的两年,读书都算是挺用功的,成绩也比较好看。但是在奥大的第二年,身边的华人朋友越来越多了,大多数都是有钱人,178岁就随父母移民过来、全无读书压力、英文也比较糟糕。在这里读书,是没有任何人会管你的,所以我就开始和朋友们一起,每天想着去哪儿玩,去哪儿唱K、喝酒、泡夜店、玩跑车,日子越发“多姿多彩”,当然成绩也一落千丈。


在这里,挂科是没有办法补考的,教授也没有可能放水,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花钱花时间去念,而留学生的学费,实际上要比本地学生贵个45倍,如果你完全不在意钱,也完全不在意哪一年毕业,那你当然可以一直混下去。但是,如果你还是想在三、四年里面毕业的话,不用心读书是不太可能的,这里的大学普遍属于“宽进严出”的类型。


所以,在大规模地挂科之后,我吃到了苦头,可能会面临停学一年的处分,差点被中止学生签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好重新开始用心读书,直到本科毕业。


Apple妈咪:留学那么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Joshua: 我觉得应该是要尊重自己的兴趣吧。在这里,学习是很自由的事,没有人来逼你,为了毕业,你必须自己去想,你最擅长什么,最适合读什么课程。比如我觉得自己 数学还不错,所以本科的时候又去选了精算;再比如,为了帮助商科的朋友们过关,我经常帮助他们考前突击、甚至帮女友写了毕业论文,由此也发现了自己对商科 的兴趣,研究生的时候就直接选了商科。


应 该说,研究生的专业是完全出于我自己的兴趣在读,我确实是对商科感兴趣。做案例分析的时候,我的华人同学喜欢拿大公司的现有结论做文章,而我更喜欢去那些 外国人在新西兰开设的小商店里面蹲点,仔细观察商品的摆设,消费者的细节,什么样的人会买什么样的商品,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并总结成论文。这些内容得到 了教授的欣赏,这便是西方国家普遍认同的务实的学习精神——宁愿小而实,也不可假大空。


新西兰求职之路


Apple妈咪: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好找么?有想过回国么?

Joshua:其实在国内,家里人已经为我、甚至我未来的太太都安排好了2份事业单位的经理职位。所以,在新西兰,我也只是抱着随便找找的心态,积累两年经验再回国。


可事实上,这里的工作远比想象当中难找,市场本来就小,机会也少。同时,没人愿意请一个没有经验的应届生去做高级职位,也没人愿意请一个过高学历的人来干太过简单的低端职位。


在多次失败后,我索性在简历上彻底抹掉了硕士的学历,只保留了计算机本科。在这样的“包装”下,才在一家非常小的IT公司里面找到了一份客服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就是接电话,做简单的技术支持。


当时父母还在提供我经济上的巨大支持,所以虽然工作简单枯燥,毫无含金量,我也没有很在意,想着权当练习口语,干个12年就回深圳发展。


Apple妈咪:为什么最后没有回国,留在了新西兰呢?

Joshua:主要是因为家庭原因。09年,我和太太在新西兰登记结婚,婚后太太很快有了身孕,当时我们曾经回国生活了一段时间。


但是由于长期海外生活,我和太太已经完全不适应国内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了,同时,考虑到孩子将来的成长轨迹,我们不得不又回到了新西兰。


回新西兰后,我们租了间小房子,生下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太太也是从小被宠大的独生女,没有父母的帮助,又要做饭又要带小孩,完全周转不过来,考虑到太太的辛苦,我辞去了客服的工作,一边照顾老婆孩子,一边也开始寻找别的机会。


一方面我开始尝试各种生意,但一路磕磕绊绊;另外一方面,我也继续在投简历。后来,我找了一份信息系统支持的工作,在新西兰的电信公司Telecom


Apple妈咪:在新西兰做上班族感受如何?为什么最后又离开了呢?

Joshua:我所做的工种,技术和学历并不是最被看中的,公司更重视的是你的忠诚度(Commitment),危机处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华人混得比较好的,很多是技术性人材,做到初中级管理层的有,但是再往上就很少见了,主要还是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关系;当然,本地土生土长的华人通常不会有这个瓶颈。


Telecom上班的同时,我还继续在找寻生意的机会,我觉得自己是个有创业激情的人,不甘心就这样不上不下地混在公司里面。12年的时候,新西兰Telecom裁员2000人,我所在的部门从23个人缩减到7人,连我的经理都被裁了,我也只好打包回家。


新西兰创业之路


Apple妈咪:怎么会想到去做脚手架生意呢?

Joshua:其实,在新西兰,自雇是非常普遍的,一方面这边的雇人成本很高,工作不容易找,另外一方面,因为市场小,工作上的发展机会绝不像国内那么多。所以自雇成为很多年轻人,实现自身发展最常见的途径。


在我上班的时候,一直都在同步寻找生意机会:我有试过进口LED灯到新西兰,为国内的大客户寻找新西兰的木材、林场,操作过牛羊肉出口和废塑料出口,但是由于新西兰的市场太小,很多行业都已经被垄断了,因此并没有找到特别成熟的契机,让我可以安心放弃本职工作。直到公司裁员断了我的退路,让我静下心来,去思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离职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装修房子,之前我们用仅剩的积蓄付了20%首付,买了一个极其破旧的老房子,而现在如果不装修,几乎没法带着太太孩子住进去。


整个装修,我花了整整四个多月,基本宗旨就是既要达到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又要尽可能不花钱,那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


从 哪儿开始呢?从拆开始。事实上,我把整个老房子拆得几乎只剩下屋顶、外墙和框架,整个格局基本都给改了。在整个过程中,我找到了最有性价比的建材渠道,接 触了木工、电工、油漆工等等各个工种的师傅。一方面也是因为喜欢动手,我买了各种工具,跟在他们后面,边看边学,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我做得熟练的时候, 那些师傅们甚至会请我跟他们去其他工地帮忙。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逐渐看到了商机,这些做工的师傅,很多都是完全不会讲英文的华人,收入要求也不高,但是造 房子的利润却是非常可观的,导致越来越多的外行人都投资到房地产开发当中来。


于是我想着要如何才能参与到这个市场里,毕竟我没有本钱去玩房地产开发,建筑行业也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我一个新手,凭什么去分一杯羹?


当 时在建材市场的朋友告诉我,脚手架是个缺口,搭脚手架不仅必须有资质,而且涉及高强度的体力活,供应商非常有限,不少工地在那里干等着人来做,等掉的时间 就是开发商白花花的银子。我自己做了些调查,发现确实如此。当时正好有朋友准备从国内进口符合本地安全标准的脚手架过来,价格比当地低很多,所以合作一拍 即合。


既然要做,就必须自己懂。为了学习,我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去脚手架工地免费做苦工,另一个,就是去报读了三个月的脚手架职业课程,学费当时大约花了2700纽币。


Apple妈咪:很难想象一个IT白领跑去学搭脚手架的课,能说说这个课程是怎么回事么?

Joshua:基本上班上除了我和合作的朋友两个华人外,全部都是毛利人和岛人,个个都是又壮又结实的力量型选手,绝大多数人都是小学还没毕业的,老师上课80%的句子都带脏话。


最后的资质考试有考到阅读和逻辑的,3小时的考试我15分钟就做完了题目,接着就帮着毛岛人同学抄答案,以便拉拢关系;为深入群众,我甚至学会了抽烟。当然,这些同学当中有不少后来都变成了我的工人。


事实上,奥克兰脚手架市场上的华人供应商里,只有我一个人全部用毛利人和岛人,很多人还是更习惯于用华人或者打工的留学生;但事实上,毛岛人力气大,效率很高,华人搬长木板,最多一次扛1、2块,毛岛人一次就7块,还能腾出一只手来抽烟。


说到底,他们还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一直都和他们称兄道弟,对他们也都很好,甚至主动去了解他们家人的生活状况。


Apple妈咪:你对“包工头”的创业前景如何看待?

Joshua: 事实上,从我开始从事脚手架包工开始,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在公司里上班,但有一个问题是,奥克兰的冬天有三个月左右的雨季,基本上很难做脚手架的活,所以我 还陆续发展了其他不同工种的人手,目前大约有几十人的规模,最终想往总包工的方向去发展。要造一个房子,涉及木工、电工、水工、石膏板、批灰、油漆工等十 几个工种,如果没有协调好,夸张的时候两个工种间等大半年的都有,开发商干着急也没有用。


但是,我自己觉得造房子这个市场有饱和的趋势,很多工种资源都越来越富裕,有点恶性竞争的苗头。所以最近我已经开始涉足其他行业,但是不同于传统的思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新业务的前期准备已经在进行中,大约半年后推向市场。

(授权转载)




声明:在澳纽网频道上发表的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上一篇:淳朴的幸福: 择一地而栖, 乐一业而安居 (新西兰华人专访)
下一篇: 侯德健:梦里已知身是客 1949年后也只有他一人(组图)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