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海量的碎片化疫情信息、众多艰深的专业词汇以及纷繁的专家观点时常令人困惑。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刘霞副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梁万年教授共同主编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知识110问》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场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14亿中国人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的一次大检验。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面对海量的、碎片化的疫情信息,面对众多艰深专业词汇和专家纷繁的观点时,无论是政府官员、各界学者,还是普通百姓,对传染病仍有很多疑惑。比如什么是法定传染病?潜伏期的意义是什么?病毒毒力和致病力有什么区别?哪些人容易出现重症?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响应?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群众需要专业的科普!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以及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我们深感自己有责任为百姓编写一本集科学性、通俗性、时代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帮助大家系统、准确、快捷地掌握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要点。基于此想法,我们在系统梳理传染病流行病学基础知识、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最新进展和权威疫情防控指南的基础上,以通俗的语言编写此书。本书分基础知识篇、病毒篇、就医篇、防护篇、居家出行篇五大部分,以简洁明快的答问方式和现代感十足的插画,逐一回应群众关心的诸多疑问,务求清晰、实用,希望能为提升全民传染病防治素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934002)的支持。
编 者
2020年2月27日
上一篇:“37℃”成历史:人类体温为什么比100年前低了? |
下一篇: 不能长生,但可以不老:科学家发现人类不老的靶标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