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彩虹摄影

Buy me a coffee 给我买杯咖啡

首页 > 健康频道

医生眼中的4类长寿运动,每天锻炼半小时就管用(图)

   人气: 3750    日期: 2019/12/26



如果有一个万能处方,能同时控制血压、血糖,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预防癌症,甚至可以防治40余种慢性病,那就是“运动”。

美国癌症中心根据144万人的大数据分析得出,运动能明显降低13种癌症的发病率,降幅在10%~42%之间。

近日,美国《医学日报》网站又总结了4项广受欢迎又有助延寿的运动:快走、跑步、游泳和打羽毛球。



《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这些运动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受访专家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  苟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丁荣晶

本报作者 | 李珍玉

本文编辑 | 任琳贤

快走

强心肺、增加下肢力量

快走被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称为“人类最好的医药”。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走路的速度,可以预测人的寿命。普通人走路速度是0.9米/秒,当走路速度大于1米/秒时,寿命会更长;走路速度小于0.6米/秒时,死亡风险会增加。

法国圣埃蒂安大学附属医院一项新研究发现,老年人每天坚持快走15分钟就能使早亡风险降低22%。



快走是比较温和的一种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调控血糖、血脂、血压,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快走的人患中风的可能性比常人低40%。

快走还能锻炼下肢力量,强筋健骨、预防骨质疏松;改善呼吸循环,预防肺部疾患;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防止便秘;增进神经系统的快速反应和协调功能。

对中老年人而言,快走是最合适的锻炼方式之一,也是慢性病运动治疗和康复的很好选择。具体方法:

快走时,抬头挺胸,甩开手臂;

步幅以身高的45%~50%为佳,比如身高170厘米的人,步幅为76.5~85厘米;

为预防运动损伤,快走前先慢走5~10分钟,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拉伸。

快走的速度和运动量因人而异,多数人推荐每天走6000步左右即可,大概30~40分钟;减肥人群,至少要走到1.2万步才有效;不建议动辄暴走两三万步,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

跑步

不论长短快慢,都能减少早亡

今年11月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荟萃研究,对14项相关研究涉及23万人35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不论跑程长短、速度快慢,都能降低早亡风险,跑步可使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7%、30%和23%。



2017年《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上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坚持跑步的人要比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多活约3年时间,每跑步1小时,可转化为一个人生命的额外7小时。

瑞典、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还发现,跑步能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提高认知能力和记忆力。

跑步与快走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跑步时有两脚同时离地腾空的瞬间;而整个快走的过程中,走得再快,也必须有一只脚接触地面,因此,在脚落地的时候,快走脚部所承受的冲击力要比跑步时小,且跑步过程中容易脚踩地不稳,发生摔倒损伤等意外事故。

不过,跑步有其独特优势,它的运动强度更大,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心肺功能,还能增强免疫力,经常跑步锻炼的人,体质水平总体都较好。

对年轻或体力较好的人群而言,跑步是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但要量力而行。

一天跑3~5公里即可,不建议跟风以跑马拉松为目标。运动习惯没有达到3~6个月以上的人及有严重慢性病的人,不建议跑步。

场地最好选择体育场、公园里的塑胶跑道,不建议在马路边环公路跑步。

要根据自己的足型选合适的鞋,有缓冲、支撑、保护等功能的较好。

若是冬天在室外跑步,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运动后应及时擦汗。

游泳

协调全身肌肉,增强骨密度


英国爱丁堡大学2017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8万多人追踪调查10年后发现,经常游泳能将早亡风险降低28%;经常游泳的人死于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1%。

美国科学家对4万多名男性进行32年的跟踪研究也显示,有游泳习惯的男性在死亡率方面,比不常运动的男性低近一半。



游泳对心肺功能改善明显,有助保持体形。此外,游泳对肩背、腰腹和腿部的肌肉有较好锻炼,特别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又因水有浮力,对关节不好,尤其是有运动损伤或慢性疾病的人群,有很好的康复训练效果。

《应用生理学》上一项研究称,在增强骨密度方面,游泳效果好于跑步。德国科学家发现,游泳不仅能强健体魄,还有助预防椎间盘突出。

只要不出现溺水,游泳比其他运动出现受伤的概率更小。

初学者一般掌握蛙泳、仰泳、自由泳就可达到健身效果,自由泳运动强度大些,蝶泳对腰腹力量和协调性要求很高,技术难度最大。

游泳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建议每周游泳2~3次,每次1小时左右为宜。

但要注意,患有心脏病、严重高血压、传染性疾病及耳部疾病的人群不宜游泳。

羽毛球

既护心又协调全身


打羽毛球时,身体需要用上、下肢和躯干协调发力,击球要求反应迅速,运动时跑跳腾跃较多,可锻炼全身,这是兼具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反应等多种运动素质的综合性运动。

打羽毛球有多人参与,趣味性强,在心理上也能获得更多愉悦感。这项运动在我国普及度高,也被世界各国运动研究者推崇。

2019年8月,《英国体育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挥拍类运动可使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7%,乒乓球、网球和羽毛球等运动,可使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56%。

打羽毛球要先热身,充分活动开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手指等关节。

接球前要全身放松,触球的一瞬间,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指、手腕用力将球击出,不要猛抡手臂。

运动后要对手臂、腰部、大腿等部位的肌肉进行拉伸。

羽毛球对身体负荷和动作技术要求较高,建议体力较弱的老年人,优先选择运动强度稍小的乒乓球等隔网类挥拍运动。



总体而言,无论哪种运动,原则上都要先考虑安全性,再考虑锻炼效果。建议大家在参加运动前,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和心肺运动风险评估。

对于普通健康人群,如果没有锻炼习惯,建议运动时心率上限为“170-年龄”;有锻炼习惯的人,心率上限为“180-年龄”;有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心血管患病人群,要遵医嘱,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运动要持之以恒才能获益,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身体锻炼包括有氧、力量、耐力、柔韧性等,最重要的是有氧锻炼。

健康人群每周应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5次,至少达到150分钟,其中75分钟达到中高等强度。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一项研究称,只要把每天1小时的久坐,换成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就可以分别降低31%和64%。戒掉懒惰,大家都动起来吧!

来源: 生命时报



声明:在澳纽网频道上发表的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上一篇:牙周炎,中国人后半生无法摆脱的痛!生活苦不堪言(图)
下一篇: 剩余寿命翻2.3倍 华盛顿医学院惊现“不老酶”(组图)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