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就业全追踪:哪类海归受青睐?
人气: 日期: 2005/6/24
与别的招聘会相比,北京留学人员招聘会虽然招聘单位和应聘者都少了,但“含金量”却极高。图为第六届科博会“北京留学人员招聘会”现场。(北京娱乐信报/王成 摄)
出去时千挑万选,回国后千差万别。“海归”们抱怨缺少慧眼的伯乐,殊不知用人者看他们时已经掠去了那道曾经十分耀眼的光环。那么,如今的用人单位最青睐哪一类“海归”呢?这些“海归”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吗?哪一类的海归最好就业?
从澳大利亚学习工程管理回国的小张,刚回国时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大城市不去。可经过几次 面试之后,才发现“海归”也不那么吃香了。4个多月共参加了23次面试,依旧没有结果。
最近的一次面试是一家美资公司办事处在招人,消息刚在网上登出他就去了。哪知道一到那儿才发现他还不算早的,办公室里已经有几十个人在排队了。经过几轮考 核之后,只剩下9个人,其中有3个和他一样都是“海归”。由于有了以前的经验,当时他的待遇要求还没敢叫太高,只开了4000元每个月,可最后用人单位还 是挑中了一个本科生,说是他有相关工作经验。最终,有学历没有经验的他只能再一次落选。他真得很迷茫:现在企业到底想用什么样的人才?自己的“海归”身份 难道真的难有吸引力了?
三类“海归”:身份一样待遇不同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海归潮导致海归回国就业形势骤紧,曾有一家调查公司的统计数字表示:累计有57.5%的“海归”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选择的单位大 多数是外企和民营企业;37.6%为中层管理人员,41.6%在专业工作层;供职最多的机构为外资企业,达32.7%;其次为民营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和 国企;供职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海归”变成“海带”名列榜首的原因是薪酬要求过高和个人能力问题。如果按企业的实际需求细分,“海归”就业是 有很大区别的。
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增多,就业在很多人眼中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程家财处长据该中心掌握的材料分析说:笼统来看,很难说留学哪个国 家的人受欢迎,或者是哪个专业的人受欢迎。如热点国家留学去的人多,回来的人就多,但这并不代表热点国家的留学生就业无忧,还需要很多因素来考虑。首先, 要看所学习的专业是不是国内急需;第二是看学习和工作的背景情况。如在什么大学学习、有没有工作经历等,由本人的整体状况决定受不受欢迎。几年来,留学生 回国就业的情况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三者背景不同也造成回国后的待遇差别很大。
一、既有国外文凭又有跨国公司工作背景的“海归”。他们曾经在国外留学多年,有着资深的教育背景,同时具有若干年国外工作的经验,这部分人员相对较少。但 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拥有丰富的国外人际资源网络,其回国的目的往往是开创自己的事业。有的是自主创业,有的是要在学科领域 有所建树,领导一个实验室,或建立一个梯队等。这类“海归”不仅是国内急需的人才,更是国内外企业争夺的对象。
二、在国内已经有不错的工作经历而出国深造的海归。一些职场中人士为了继续深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去充电,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留学后在国外积累了一 定工作经验的留学人员。这部分人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也是国内企事业单位中高级主管职位青睐的对象,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三、学成回国、与应届毕业生等值的海归。高中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去留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后就回国的留学人员。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 竞争力与应届毕业生相类似。这类学生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优势,对于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类人员有其用武之地。
猎头的反馈:美国“海归”最受欢迎,年薪高达百万元
“海归”本身是带着一个小光环,但有这个光环只是虚的东西。有没有能胜任工作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很多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从猎头的眼光来看,似乎都比较 喜欢猎有一定身价的“海归”:如有国外正规院校的文凭,又在国外工作了两三年以上,个人性格成熟、稳重,中西方文化都比较精通,或者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比较 精通。猎头的偏好同时也准确地反映出了企业的真实态度。
北京赛思猎头公司总经理黄剑说:从企业的需求完全可以看出哪些国家回来的“海归”最受欢迎。在最近客户的人才需求中,比较受欢迎的“海归”是美国归来的, 其最高年薪能达到250万元。法国回来月薪三、四万元的工作较好找。德国回来的工作更好找,因为现在德国回国的人比较少;北欧回来的也没问题;新西兰、澳 大利亚的差点;其他欧洲国家也可以,但是要看学校,如果出国留学就读的不是什么好学校,如三流学校,那就业就有难度。因为用差校的留学生还不如招聘国内的 应届毕业生,以前就发生过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甚至连英语都说不好的情况。
但是,不同行业对人才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做IT猎头多年的沙永革表示:从IT企业的需求来看,从欧美回来的“海归”比较受企业欢迎,因为欧美等一些国家 的教育体制还是比较完善的。如从德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回国的“海归”们。工资方面,月薪从5000-40000元不等。
人才机构的反映:找对接口,三类“海归”最好就业
其实,“海归”能否就业的关键是看是不是真学了,有没有真本事。曾多次代表诸多北京企业去海外揽才的北京双高人才猎头部刘金诚介绍说,从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人才来看,在人才如潮的今天,有三类“海归”最好就业:
一、“功能型”的人才:有技能的“海归”就业情况比较理想。比如在国外就搞技术和研发,懂管理、懂技术,又了解中西方的领先技术,做起工作来也比较有前瞻 性。上海一家制造型企业就曾重金招聘到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研发部经理,给出了一年20万元的薪酬。
二、懂资本运作,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也是很受欢迎的。
三、保险行业的人才,如精算师。
刘金诚认为,“海归”如果归属以上三类肯定会比较受欢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归”都受企业欢迎,关键是你的才能在什么地方?跟国内的接口在什么地方? 另外还有年龄,30-45岁范围的海归比较受欢迎。工作经验丰富的,语言不是问题的,年薪基本都在10-200万元之间。
“海归”的误区: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留在大城市
从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海归”待业现象不难看出,一方面企业缺人才,一方面留学生就业难,归根结底,很多原因是由环境和“海归”个人造成的。
首先是制度导致的流向问题。有能力的人都想去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致使大城市回国的人才过剩,但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情况。很多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内 地城市更急需各类人才,却无人愿应。这说明人才就业和社会的其他方面都有关系,和国家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关系,和人事制度、户籍制度都有关系,人才不便 于流动,迫使留学生在择业时选择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牵扯到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等问题,有的宁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也要留在大城市。
已经从英国回国一年多的欧阳一直没找到理想的单位。这位从河北某学院直接走出国门留学的年轻“海归”,依靠的是家中父亲的经济实力,一年半的留学生活花费 了20多万元,学成回国的他跟很多海归的想法一样,自己的高投入希望得到高回报,所以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首先考虑的是留在了大城市,工作慢慢再找。
但是,一年过去了,工作依旧没着落,不是单位不理想就是待遇不理想,或者用人单位觉得他不理想。这中间他也曾找到职业规划专家做咨询,但专家“心态平和” 找工作的建议丝毫没动摇他找好工作的决心。其实,像他这样没任何工作经验的“海归”如果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人才稀少的环境里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完全没 有必要固守在人才济济的大都市,让自己变成“海待”。何况一年多20多万元的投入还没有国内一个EMBA的学费高,想一年挣回那么多钱肯定是渺茫的。
像这样的“海归”还有很多,所以,这也成了影响留学生就业的因素。
拿钱“砸”的留学文凭含金量低,就业前景不看好
有人认为,“海归”派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他们以投资获取知识,并以此接受了现代西方文明与现代科技主流知识;他们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与自身的文化资 历,应当得到国人、特别是有识之士的认可,这是本刊与新浪网就此话题进行网上调查时,网友们的反映。但是,很多“海归”只是拿出国留学当成了“镀金”,有 的甚至只是短暂的“进修”,这注定了光环是有很大水分的。
从英国某学院进修回国的刘嘉揣着个结业证书,已经在就业市场徘徊了一年,羞于出口的“海归”身份,投入近一年的时间和钱财,本想镀金后有个好“收成”,到 头来却“事与愿违”。对此,身旁的人更是不屑一顾:拿钱“砸”出的留学文凭肯定含金量低。还有人连国内的大学都考不进,花了几十万居然可以念牛津。也有人 认为留学人中大有金钱上的“牛人”而鲜有学业上的“牛人”。而相反,你有好的成绩,高的素质,美国的名牌大学还提供奖学金让你来念,这是本质的区别。
通过回国处安置了多少“海归”
留学生回国后,大部分人要到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回国处报到,并由回国处发派遣证,那么,通过回国处能安置多少“海归”?这也是很多“海归”比较关注的。程 家财处长介绍:留学生回国的主要流向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还有沿海开放城市,深圳、大连、杭州、宁波、青岛、烟台、厦门等。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 底,北京和上海的留学回国人员就有10.4万人。而同期的出国留学人员是70.02万人,回国人员的总数是17万出头,这两个城市的留学回国人员占了全国 留学回国人员的将近2/3。
近两年的安置情况同过去比有一些新的特点:学历层次以硕士为主;年龄层次越来越年轻化;求职去向:到外资企业、外事服务机构、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自 主创业的留学人员的比重越来越大,到高校、科研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比重有所下降。去年全国留学生回国总人数是25000人,包括国家公派、 单位公派和自费三个部分的留学生,回国处安置了2600多人。其中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的人一般回原单位,不需要作安置派遣。
根据今年1-4月北京和上海两地安置情况的统计,留学回国人员从国别看,安置最多的是英国,其次是美国,第三是日本,接下来是德国和法国。从学位看,博士 占22%,硕士约占57%,本科和进修人员占21%。从年龄看,30岁以下的占51%,31-40岁的占42%,就是说40岁以下的占了93%,40岁以 上的占7%。从就业趋向看,到外事机构包括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人员超过一半,到民营企业的将近20%,到高校科研单位的20%,其他的有到律师事务 所、机关等单位。
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
虽然从目前见诸报端的信息来看,一度受到礼遇厚待的“海归”群体已经渐渐不再吃香,但从需求者反映出来的信息却并非如此。这从北京市一些机构的举动即可看 出:去年10月,北京曾面向全国公选市规划委副主任等15名副局级干部和企业高管,这公开选拔的15个职位在同等条件下,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将优先考虑。在 中国科学院也有八成的院士是“海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都有很密集的“海归”身影;甚至市场上一些知名培训机构,也大有“海归”替代洋外教的 趋势。用新东方学校ELITE(高端商务英语)英语学习中心主任江天帆的话说:“新东方近几个月连续开张的几个ELITE学习中心,将全面招收一些具有丰 富海外生活经历的中国人担当主要教学工作。”这说明,“海归”是中国一笔宝贵的人才财富。
但随着“海归”越来越多,国内人才“土鳖”(没有出国留学的人才的戏称)质素提高,“海归”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已不再轻而易举。用人单位的话很实在:我们也 认为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高学历人才素质可能更高,可是,有的“海归”自恃过高,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别说挑大梁,真正找件具体工作让他独立完 成,他往往都会拖泥带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还瞧不起别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放不下架子。我们招人是来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海归”的牌 子干吗?
国家为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划定了标准
一边是企业需求,一边是海归自恃,那么,从国家的角度,什么样的“海归”才是中国目前急需的高级人才?这听起来简单,实际上衡量标准并不明确的局面已被打 破。近日,人事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以及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在留学人才引进工作中界定海外高层 次留学人才的指导意见》,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范围、界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主要原则、条件等做了明确规定。
其中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一般是指:中国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学成后在海外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金融、管理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 绩者,为国内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拥有较好产业化开发前景的专利、发明或专有技术的人才。提出的8项具体的界定条 件包括了学术界、国外高校、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8个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人事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 界定方式尽量照顾到了科研、教学、创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尤其注重业绩,将界限圈定在留学人员中素质能力层次较高者,特别是中国重点建设领域和急需的紧缺 人才。
留学生:提高身价要从源头做起
如何确定自己是国家紧缺的人才?如何确保将来自己是“有用”的“海归”从源头做起最恰当。比如,根据自己的学历、外语水平、个性特征、专业背景、经济能力 等,在出国前就量身定制好科学的方案,而一份科学、省时、高回报的留学方案会为你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以前,留学选择商科和计算机专业曾是最大热门,也曾 是国内的热门专业,殊不知经济发展速度远快于教材更新速度,几年后毕业后的学生已面临新热度,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在留学前就做好职业规划 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了。
职业规划专家杨光提醒,学生出国前首先要把留学的目的想清楚,因为留学生就业跟家长和本人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光想着去留学,就业问题以后再说,这样就业时 就会出问题。有的在国内上不了大学,就到国外去,回来后由于留学投入高,就业的期望值就很高,更多的是想如何回报,一般希望工资在4000-5000元。
打理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会成为紧俏的人才,这从中国的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分析即可看出:宏观上中国稀缺四类人才,创业型、创造型、复合型、技术型。从大的 领域上讲,12个大类的重点领域人才紧缺,它们是IT和微电子、金融保险、生物医药、石化及机械化工、汽车与成套设备、都市农业、现代物流、城市建设与管 理、新材料、社会中介服务、投资基金与管理、文化体育。
那么人才紧缺到什么程度?2004年底,有专家统计预测分析,IT人才缺100万以上;IC卡设计人才缺少约25万;条码人才缺300万;电子商务人才缺 200万;物流人才缺600万以上;外贸人才缺100万;检验测试人才缺30-40万……所以说,国家人才并不是过剩,而是缺得很严重。出国前,只要把工 夫做扎实,回来肯定是抢手的“海归”。
( 来源: 世界商业评论)
声明:在澳纽网频道上发表的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编辑精选
中国新闻
世界新闻
NZ News
World News
Biz News
Sports News
Tech News
Ent News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China News
NZ News
AU News
World News
环球娱乐
社会新闻
女性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汇市新闻
科技新闻
体育新闻
军事新闻
NZ Biz
AU Biz
World Biz
NZ Travel
NZ Property
NZ Politics
World Property
Ent News
Tech News
NZ Sports
AU Sports
World Sports
上一篇:
澳,新两地生活留学比较
下一篇:
六个国家调整留学政策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