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糖尿病是因为吃太多糖?仅吃糖果 不足以致病(组图)
人气: 3169 日期: 2017/7/12
较真鉴定:疑/分情况
要点:
1.糖摄入过多,人体内会储存脂肪,胰岛素受体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血糖升高。限制糖果的摄入,确实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2.糖尿病可分为两种,1型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和感染导致,与饮食关系不大。饮食因素影响糖尿病,主要体现在2型糖尿病上。笼统说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导致的不准确。
3.除了糖果外,其他形式的糖(做菜白糖、饮料中蔗糖等)和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也会导致人体发胖。为了预防2型糖尿病,在限制糖分摄入的同时,也需关注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做到健康饮食。
4.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关注食物血糖负荷指数(GL),GL=GI(食物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含量(克)/100。GL>20,对血糖升高影响较大,GL在10-20之间,对血糖升高的影响中等,GL<10时,影响比较小。
查证者:春雨医生
也许是受到名字的影响,很多人一听说某某患了糖尿病,第一反应就是,TA肯定特爱吃糖!糖吃多了才得病的!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可以找到答案。
糖尿病,其实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率下降),或两者兼有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患者有明显的胰岛素依赖;2型糖尿病更常见于中老年人,由胰岛素作用“失灵”,胰岛素抵抗所引起,患者一般靠服用降糖药来稳定血糖。
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眼、肾、脚和心血管等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
因此,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患糖尿病,是不是因为糖吃多了?
也是,也不是。
为什么说是:
糖(包括硬糖、软糖、棒棒糖等各种糖果)摄入过多时,身体会将“用不完”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体内脂肪过多可导致脂肪细胞变得肥大,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的密度减小,进而影响胰岛素受体正常工作,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者血糖升高。
从这一点来说,限制糖果的摄入,确实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什么说不是:
原因有以下3点:
1型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导致,也可能发生在某些感染之后,常见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等,但与饮食因素关系不大。饮食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2型糖尿病上。
导致我们发胖并影响健康的“糖”,不仅仅限于市面上常见的形形色色的糖果,还包括做菜用的白糖,饮料中的蔗糖、水果中的果糖,以及葡萄糖、乳糖、蜂蜜等等游离糖。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应不超过当日摄入总能量的10%,并最好控制在5%以下。
除了糖之外,其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也会造成发胖。所以在限制糖分摄入的同时,也需关注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做到健康饮食才能预防2型糖尿病。
总结:仅仅吃糖果,并不足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不用为此过于担心。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在于因无节制进食和缺乏运动而导致的体重超重或肥胖。因此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健康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了糖尿病,该怎么吃?
糖尿病患者可能或多或少都纠结过“这个要不要吃”,“那个能不能吃”等问题,有没有科学的判断依据呢?
可以参考199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Salmerón等提出的食物血糖负荷指数(GL)概念,并认为GL=GI(食物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含量(克)/100
GL>20,对血糖升高影响较大,GL在10-20之间,对血糖升高的影响中等,GL<10时,影响比较小。
建议糖尿病患者多了解日常饮食的食物升糖指数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以便在食物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老白
声明:在澳纽网频道上发表的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编辑精选
中国新闻
世界新闻
NZ News
World News
Biz News
Sports News
Tech News
Ent News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China News
NZ News
AU News
World News
环球娱乐
社会新闻
女性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汇市新闻
科技新闻
体育新闻
军事新闻
NZ Biz
AU Biz
World Biz
NZ Travel
NZ Property
NZ Politics
World Property
Ent News
Tech News
NZ Sports
AU Sports
World Sports
上一篇:
人工智能将能预测人类寿命?精确率已达69%(
下一篇:
研究:“男性越晚接触色情内容越可能乱搞”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