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者文摘
余杰:我要他一个反思的态度
人气: 日期: 2003/11/27
不过是北大一学生的余杰,几年来以其文章的犀利及博学,迅速在中国文坛崛起,甚至被冠以新生代「青年思想家」代表人物这样的称号。
即使是余秋雨,也表示自己甚是欣赏余杰的文章,认为「这是一个有理性的人」,不过这回他很吃惊,因为余杰的枪口指到了他自己身上。
对余秋雨的批判已经见得多了,关于他文革往事的追究似乎最近也频频被人提起,但余杰这篇文章还是十分让人吃惊。其文笔锋之犀利,问题之尖锐,材料之详实颇具说服力。特别是文中披露的大量史料前所未见,提出了让余秋雨无法回避的几个问题。假如说,以前不少文章对于余秋雨在文革中作为的批评还是「犹抱琵琶」,甚至有捕风捉影之嫌,这篇文章则给人以「扯开余秋雨面纱」的感觉。
那么「小余」为何要向「大余」发难呢?
「我的文章不是针对余秋雨本人的,而是想通过他这个个案分析来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局限性。」谈及此文,余杰说。
余杰说自己和最近的一些「批余」者没有关联。「实际上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很早,我大概在半年以前就写了。但完成之后,投到几家报纸都不敢发,所以这次就收到了自己的新书里,作为一篇重头文章。」
余杰评价《余秋雨现象批判》等几本书说,他们的批评没有批到点子上,没有真正的力度。「我觉得我自己这篇文章比他们一本书的分量都要重。」
为了写作这篇文章,余杰在图书馆中花了大量的精力寻找材料,并研究了文革史。
「文章中有缺憾吗?」记者问他。
「假如有的话,那就是材料搜集还不是很充分,因为当时的写作材料还有很多。」
记者问:「你能保证这些材料全都真实吗?」
余杰说:「文革史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但是我对这个时代很感兴趣,也听了一些这方面研究的意见。而且目前因为这些材料是一手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立论是板上钉钉。」
余杰一向笔锋犀利,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劝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批驳尽可以严厉一些,但对个人的批评则要考虑到其人和环境的复杂性,不要贪图一时痛快而伤害人。记者问为什么他不听老师的意见,此次依旧对余秋雨如此不留情面。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不同的看法。」余杰说,「我认为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批评界风气不好,一方面吹捧太多,另一方面批评总是不点名。我认为不点名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这样的文章还不如不写。」
不过余杰接着强调,他的文章虽然点名,但是也是对事不对人的,「只是针对文本自身的问题,不存在人和人之间的利益纷争」。
「假如说你的文章因为不确实而伤害到余秋雨,你自己有勇气忏悔吗?」
余杰似乎被震动了一下,稍顿,他还是非常自信地说:「这个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因为我在史料的钩陈上做的工作是很扎实的,也和一些比较权威的专家有直接的沟通。我想不存在我伤害他的问题,倒是他一直保持的这种姿态伤害了千百万读者和喜欢他的年轻人」。
「假定真地出现了那样的情况呢?」记者追问。
「那,我应该会忏悔。」余杰说。他接着讲,自己对人的认识也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很长一段时间他对王小波的评价并不高,但现在通过更多的了解,对他的认识更加全面起来了。
「有一个问题你想过没有,假如说余秋雨真是那么怀的话,怎么会稳稳当当在文革结束后还当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
余杰笑:「其实这也是我在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他是『才子加流氓呢』,就是他在什么政治环境下都『红』。其实这个问题不成立,因为不仅是他,知识界很多热门人物都有相同的经历,包括北大、清华的一些博导甚至到校长也是这样。而且正是这样的事情让人更气愤」。
「其实我在书中也说了,我不是有意要揪住他的那段历史不放,假如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可能也会妥协,写那些文章。关键在于二十多年之后,文化界还有包括他在内的这么多人不反思,我想要的就是一个他们反思的态度。」
声明:在澳纽网频道上发表的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编辑精选
中国新闻
世界新闻
NZ News
World News
Biz News
Sports News
Tech News
Ent News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China News
NZ News
AU News
World News
环球娱乐
社会新闻
女性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汇市新闻
科技新闻
体育新闻
军事新闻
NZ Biz
AU Biz
World Biz
NZ Travel
NZ Property
NZ Politics
World Property
Ent News
Tech News
NZ Sports
AU Sports
World Sports
上一篇:
过去的生活
下一篇:
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