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红楼梦》的真结局?(下部)

作者: 贺远    人气:    



  洛神和北静王的爱妾

  宝玉祭金钏去了。到哪儿祭去了?水仙庵,供洛神的地方。就在这儿宝玉说了那个什么“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洛神的故事贺兄已经说明白了。

  接着茗烟说了段特别奇怪的话:“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 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魂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

  注意啊同志们,他这是说金钏姐姐呢么?“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是谁啊?姐姐就罢了,还有“妹妹”的事?大户人家有小厮管丫环叫“妹妹”的么?还有:“知己之间”啊?!宝玉跟谁知己啊?是跟金钏姐姐啊?

  更奇怪的是宝玉回家撒的那个谎:“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宝玉什么借口不能找,非找个死人当幌子?死的还是北静王的爱妾!那时候能随便咒人家 (别说王爷家了) 死人的么?而且,贾府从上到下的人对这个谎居然没反应!一个接下碴儿的都没有!都不说派人瞧瞧去!秦可卿死的时候北静王可是亲自来路祭的啊!贾家不会全是那不懂规矩的吧。那么,原因就只剩下一个了:宝玉撒了个极易揭穿的谎,贾家却不能揭穿这个谎,因为,那不是谎,而是真的!

  现在,真相大白了!这就叫“移花接木”,这就是“乾坤大挪移”。曹雪芹毁掉了后三十回,但是他没有毁掉黛玉之死!他给“移”到这儿来了!

  那个跟洛神相似的“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就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她,就是林黛玉。

  看了此文,顿觉我先前所言已不足为重,这才是真正有用的证据。“茗烟”,明言也。这是他在书中说的唯一有用的话,他说宝玉在祭知己,这知己除黛玉再无他人。书中所有线索在这里收拢了——黛玉便是北靖王的爱妾。“小人书”认为黛玉应是自杀,而非我先前所言死于相思之苦,我觉是对的。

  本以为,与《红楼梦》的缘分在上篇文章便已有个了断。未料想抵毁之声四起,几近令我对自己发了疑惑,为补救我的孤陋寡闻,近日找来《红楼梦魇》翻翻(只因对张爱玲小姐的聪明有几分信任)。她的研究方式是明智的——作者几经易稿的痕迹可完全暴露他的意图。张爱玲在细微处有天生的嗜好,这个考证她做的很好。我且将重要线索摘录如下:

  1、第七十回改写的痕迹非常明显。上半回贾政来信,说六七月回家,于是宝玉忙着温习功课,桃花社停顿。下半回贾政又有信来,视察海啸灾情,改年底回家,宝玉就又松懈下来,于是又开社填词。第七十一回开始,贾政已经回来了,接着八月初三贾母过生日,显然不是年底回来的,仍接第七十回上半回。一定是改写下半回,为了把那几首柳絮词写进去。第一回脂批:“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

  己卯本到七十回为止,或者在此告一段落。第七十回贾政归期改了,而底下几回早已有了,直到第八十回年底,时序分明。唯一的办法是第七十一回回首加个帽子,解释贾政为什么仍旧六七月回家,但显然迄未找到简洁合理的借口。

  2、甲戌本第四回薛文起、英菊改薛文龙、英莲,此外也许还有更动,也都是此本新改的。

  3、十四回回末秦氏出殡,宝玉路谒北静王,批“忙中闲笔。点缀玉兄,方不失正文中之正人。作者良苦,壬午春,畸笏”。

  4、金钏儿是第三十、三十二这两回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这两回的总批都没有提起她,因此作批的时候还没有这人物。

  祭钏泼醋二回是一七五六年新春写的。书中添上金钏儿这人物,却在一七五四本前的『红楼梦』期前,大约一七四○年间。换句话说,写了金钏儿之死,至少七八年后才写祭金钏。为什么中间隔了这么久?

  金钏儿这人物是从晴雯脱化出来的。她们俩的悲剧像音乐上同一主题而曲调有变化(证据横跨两章,不再摘录)。

  出家的预兆在第三十、三十一回,两次都是宝玉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说『你死了我做和尚』,一次向黛玉说,一次向袭人说。第二十九回至三十五回这七回是在书名『红楼梦』期前或更早,加金钏儿的时候改写的,除了几段保留下来的原文,都没有回内批。

  5、戚本此回的特点,还有柳湘莲人称“柳大哥”,不是“柳二哥”。

  6、畸笏一七六七年的一条批:“……袭人正文标目:‘花袭人有始有终。’

  7、第一、二回甄士隐贾雨村的故事是不可分得。显然自述一节起初并没提甄士隐贾雨村,而是这样:——括弧内文字是后加的——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8、有北静王的五回都是后添的。第一个早本没有北静王,

  9、但看第二回脂批:“语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看此视墨如土矣,虽演至千万回亦可也。”也评得极是。

  10、后来另加香菱入园学诗,添写第四十八回一回。根据脂砚那条长批,蟠柳事件与赖尚荣都是为香菱入园而设。其实调戏挨打与赖尚荣都是旧有的,现成的。并不是脂砚扯谎,他这条长批是非常好的文艺批评,尽管创作过程报导得不尽不实——总不见得能把改写的经过都和盘托出。

  [评]:原来,我留意的线索统统是后加进去的。看来,他越写胆子越大,越写越不甘心,零零落落将那隐藏的真相也放进去了。每一次的改写,都与那个真相有关。如果有人以为作者历经十余年的数次删改是为文章润色,对一个天才而言,那真是不敢想象的。如何交待黛玉的结局,他竟想了八年。而我们发现这一点,却用了更长的时间。

  起初以为,脂砚与作者有着隔阂,在情感上?心智上?不然为何作者明明做着小动作(他的写作过程不很自由),他竟会毫无察觉呢?每每还用批语将看书人引入歧途?但细细一想,又不是。畸笏屡次透露结局的部分,提及诸多人物偏偏不提黛玉,宝黛情事是该书主旨,对于悲剧的发生脂砚与畸笏相约而同保持沉默,甚至脂砚拙劣的拖词也成了保护作者的证据,例如,在香菱进园学诗的原因上扯谎。

  脂砚批第二回“虽演至千万回亦可也”。是了,因为它是真相。

  这象一张拼图,我们将棋子翻起,重新排列。

  11、可知作者生前最后两年在提高尤三姐的身份,改为放荡而不轻浮。

  12、宝钗问起宝玉挨打的原因,袭人说出焙茗认为琪官的事是薛蟠吃醋,间接告诉了贾政。宝玉忙拦阻否认。宝钗心里想“难道我就不知道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更利害了”。书中并没有薛蟠与秦钟的事。第九回入塾,与薛蟠只有间接的接触。

  13、第七十九回宝玉刚听香菱讲起薛蟠喜讯后就病了,病了一个月才渐渐痊愈,大夫叫他多养息,过了百日才准出门,五六十日后就急了,薛蟠娶亲也不能去。

  [评]:想起作者化身为柳湘莲痛扁薛蟠一节,莞尔一笑。

  宝玉与薛蟠的正面矛盾被删去了,太显眼了?

  14、第二十一回宝玉不理袭人等,“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庚、戚本批注: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半部,则洞明矣。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靖本第六十七回回前总批如下: 末回“撒手’,乃是已悟。此虽眷念,却破迷关。是何必削发?青埂峰证了情缘,仍不出士隐梦。而前引即秋三中姐。(“中秋三姐’?——续书人似乎看过这条批,因此写宝玉重游太虚幻境的时候是尤三姐前引。)

  [评]:我们再不能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但作者的情义留下来了。

  张爱玲的考证结果,宝玉不是因穷出家。她认为是生活不如意(这倒附符合她的性格),但又如何印证情极之毒?对一人用情极深才会对他人无情。

  15、续书者《红楼梦》不熟,却似乎熟悉曹雪芹家里的历史。吴世昌与赵冈的著作里分别指出,写元妃用“王家制度”字样,显指王妃而非皇妃,元妃卒年又似纪实,又知道秦氏自缢,元宵节前抄家。

  元妃亡年四十三岁,我记得最初读到的时候非常感到突兀。一般读者看元妃省亲,总以为是个年轻的美人,因为刚册立为妃。元春宝玉姊弟相差的年龄,第二回与第十八回矛盾。光看第十八回,元春进宫时宝玉三四岁。康熙雍正选秀女都是十三岁以上,假定十三岁入宫,比宝玉大九岁。省亲那年他十三岁,她二十二岁,册立为妃正差不多。

  在年龄方面,原续书相当留神,元妃的岁数大概是他存心要露一手,也就跟他处处强调满人气氛一样,表示他熟悉书中背景。鸳鸯自缢一场,补出秦氏当初也是上吊死的。直到发现甲戌本脂批,云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碍死得蹊跷,独有续作者知道是自缢。当然,他如果知道曹家出过王妃,王妃享年若干,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家丑。

  写她四十三岁死,已经有人指出她三十八岁才立为妃。册立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中风而死,是续书一贯的“杀风景”,却是任何续《红楼梦》的人再也编造不出来的,确是像知道曹家这位福晋的岁数。他是否太熟悉曹家的事,写到这里就像冲口而出,照实写下四十三岁?

  第六十三回“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句,泄漏元妃是个王妃。

  八十回抄本脍炙人口这些年,曹家亲友间一定不断提起,外人很可能间接听到作者自己抄家的事。他家最煊赫的一员是一位姑奶奶,讷尔苏的福晋。续书人是满人,他们皇族金枝玉叶的多罗郡王,他当然不会不知道,

  第六十三回行『占花名儿』酒令,探春抽的签主得贵婿,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不成?』显然早本元妃原是王妃,像曹寅的女儿,平郡王那尔苏的福晋。可见第六十三回写得极早。

  [评]:作者将元春的王妃身份改做皇妃,是为混人(因太接近家史)?但他留下了六十三回“王妃”的称谓,以照应黛玉嫁给北靖王的事实,这是关键处,不是疏忽。

  16、俞平伯将《风月宝鉴》视为另一部书,不过有些内容搬到《石头记》里面,如贾瑞的故事,此外二尤、秦氏姊弟、香怜玉爱、多姑娘等大概都是。

  假定《凡例》是“吴玉峰”写的,脂砚外的另一脂评人化名。他一开始就说明用《红楼梦》的原因:它有概括性,可以包容这几个情调不同的主题,《风月宝鉴》、《石头记》——宝玉的故事——《十二钗》。尽管作者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用《风月宝鉴》。

  俞平伯说起删天香楼事:“秦可卿的故事应是旧本《风月宝鉴》中的高峰。这一删却,余外便只剩些零碎,散见于各回。”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是严格的说来并非事实,而是史家诛心之论。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大概自从把旧着《风月宝鉴》的材料搬入《石头记》后,作者的弟弟棠村就主张《石头记》改名《风月宝鉴》,但是始终未被采用。

  雪芹在楔子里嘲笑他弟弟主张用《风月宝鉴》书名,

  畸笏指出《红楼梦》比较有综合性,因为书中的石头与十二钗这两个因素还性质相近,而《风月宝鉴》相反,非用《红楼梦》不能包括在内。后来也是他主张删去天香楼一节,于是这部书叫《风月宝鉴》更不切题了。

  自从《风月宝鉴》收入此书后,书中才有太虚幻境,看来贾瑞的故事里的“太虚玄境”是从《风月宝鉴》里原封不动搬来的。

  看来早本贾家家谱较简,《风月宝鉴》收入此书后才有宁府,才将惜春改为贾珍之妹。

  第二十二回与第六十三回同是从最早的早本里保留下来 的,而太虚幻境的预言写得比较晚,相隔的年数太久,因此一部 分与这两回的预言重复。

  楔子末尾那一系列书名,按照时序重排,是初名『石头记』,改名『情僧录』,十年五次增删后又改名『金陵十二钗』;增删时将『风月宝鉴』收入此书,棠村就主张叫『风月宝鉴』;最后畸笏建议总名『红楼梦』,但是到了一七五四年,脂砚又恢复『石头记』原名(见『二详』)。

  [评]: 原来,作者不止写了一部书,还有《风月宝鉴》,看来它主言性,应与《金瓶梅》相似。史笔,是那个令畸笏紧张的家丑吗?

  可能《风月宝鉴》与言情的《石头记》相悖,作者另设宁府安置它。作者嘲笑《风月宝鉴》这个名字,可知他对大观园的珍视,最终,《风月宝鉴》仅做了陪衬。后来,作者决定让尤三姐、柳湘莲为《石头记》服务,柳湘莲被改做柳二爷,尤三姐被净化。

  可知《风月宝鉴》加入前《石头记》的悲剧情节已确定。

  17、林四娘故事中又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庚本批注:“妙!赤眉黄巾两事之时(“事”误),今合而为一,……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

  [评]:《风月宝鉴》的加入冲淡了《石头记》的隐讳气氛,变成了浮世绘。一荤一素,做了盛宴。

  以上的部分是旧事重提,与前篇没什么出入。下面,可谓是在《红楼梦魇》的新发现。

  起初,因为宝玉对薛蟠的仇恨,加之薛姨妈的那番话:“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再不能到一处”(分明在说宝黛),断定王夫人在悲剧事件中充其量是个漠视的角色。但现在知道金钏是晴雯的分身,二人皆因王夫人而死,这看法便有了改变。黛玉他嫁,贾府内部应有个中间人,贾母死后,王夫人自然成了这个拿主意的人,这个悲剧,有一半她应有份。

  突然想到,书中宝玉对双亲是无情的。

  18、畸笏批“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

  可见是直到第二十七回凤姐、红玉的谈话中,方才触机改为林之孝之女,畸笏暗示狱神庙中宝玉红玉的谈话内容,听上去红玉还没嫁给贾芸。红玉是林之孝的女儿这一点,与她在怡红诸鬟间的地位不合,与晴雯对林之孝家的态度也不合,显然是后改的。(为了她有办法来探监)

  [评]:小红也是后加的人物,应叫林红玉,这样明显的暗示我怎么会疏忽呢?她也是林黛玉的一个分身(黛玉穿红衣)。“小人书”推测贾家遭难黛玉是援手相救的(皆因《姽婳词》),他说对了。

  看《红楼梦魇》,最喜欢这句:“少年时代一过,就被逐出伊甸园。家中发生变故,已经是发生在庸俗暗淡的成人的世界里。而那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仕途基业竟不堪一击,这样靠不住。看穿了之后宝玉终于出家,履行从前对黛玉的看似靠不住的誓言。”虽不适合《红楼梦》,但世事大致如此。这种悲凉与无奈正是张爱玲人生的底子。

  下面这些,看看可知那些尾稿作者并不满意,亦不打算流传。

  19、吴氏举出许多内证,如回前附叶、回后批所述情节或回数与今本不符,又有批语横跨两三回的,似乎原是合回,

  20、此本第二十五回总批有:“通灵玉除邪,全部只此一见……。”是移植的庚本眉批,原文是:“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壬午孟夏,雨窗”。壬午是畸笏批书的时间。他这条批搬到甲戌本作为总批,删去“百回”二字,显然因为作者已故,这部书未完,只有八十回。到了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标题诗制度已经废除,也是为了同一原因,作者死后,缺的诗没有补写的希望了。

  21、一七五四本前,书名《红楼梦》,是最后的一个早本,有一百回,已完。

  22、作者自承“增删五次”,但是批者都讳言改写——除了删天 香楼一节情形特殊。——例如脂砚关于香菱入园的那条长批,

  23、“五六稿”被借阅者遗失后,如果原稿还在,也没再补抄, 除了心绪关系,可能因为仍旧举棋不定,背景问题还没解决。

  24、第七十四回探春预言抄园是抄家之兆,也与百回『红楼梦』后文冲突,只能是后加的。

  25、一七六二年,作者在世最后一年的季春,畸笏已经看过百回《红楼梦》末了的“悬崖撒手”回,发现他从前拟的十二钗副册、又副册人名错误,但是五年后又慨叹他看不到“悬崖撒手”一回了。当然这是因为此回改写过,他没看过的是此回定稿。这改写的“撒手”回也遗失了。 也许不在那“五六稿”内,否则他似乎不会没看到。

  26、但是此书的八十回本是有市价的,十分昂贵,所以已经传抄了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畸笏似乎不会没看过原有的第二十二回,但是因为一贯的不提改写,只说“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

  27、流行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未完,不免引起种种猜测,以为后文写抄家有碍语,不能面世。其实加抄家前后的两条路线都安全,症结在有一点上二者无法妥协,不然这部书也不会未完。

  28、但是那段自述写得极早。在这阶段,此书自承是自传——当然是与脂砚揉合的自画像。第一个早本的『老来贫』结局却完全出于想像。作者这时候还年轻,但是也许感到来日茫茫的恐怖。有些自传性的资料此本毫不掩饰,用了进去,如曹寅之女平郡王福晋,在书中也是王妃。但是避讳的要点完全隐去,非但不写抄家,甚至避免写获罪。第一个早本离抄家最远,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

  到此可尽够了,此生再不看《红楼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的担心,不幸言中。



手机版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暂无评论, 做评论发表第一人



上一篇:《红楼梦》的真结局?(上部)
下一篇: 学习型假日





[文章搜索]

:::::::
所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版权人,特此声明。
:::::::
 

澳纽网有赖您的支持,感谢您的意见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