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漫话腊八

作者: 陶昆仲    人气:    



    编者按: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腊八节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盖缘起于上古时的“腊祭”。相传每逢腊日,人们便要举行祭祖先、祭诸神的活动。《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矣。

  “腊八”也叫“腊八节”,民间素有吃“腊八粥”的风俗。旧时每逢到了这个节日,寺庙里就向穷人施粥。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国国王的儿子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苦恼,且对所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便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一天,他来到尼连河的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他吃了粥,顿觉精神振奋,然后坐在菩提树下深思。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他便是佛祖释迦牟尼。以后佛教徒们便把腊八节当成佛教的“成道节”。好像“腊八节”原本就是由佛教兴起的。

  其实,“腊八”与“腊八粥”并非佛教遗风,而是土生土长并有特定意义的华夏民俗。《礼记》说:“腊者,猎也,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之祀也。”早在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就在秋收冬藏之后,用猎获的禽兽举行大祭,祈福消灾。此俗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代改为“腊”。“聚万行而索飨之也”,人们在腊祭时擂鼓鸣金,翩翩起舞,乃是驱魔除妖,祈求国泰民安和迎春的一种仪式。南朝《荆楚岁时记》谓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至唐代形成影响颇大的“行赐食朝典”礼俗时,“腊八节”与佛教尚无直接关系,直到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有‘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的诗句。可见宋代以后,佛教盛行,才将“腊八”与佛教联系在一起。至于“腊八”是“释迦牟尼成道日”之说,如果不是附会,也是纯属巧合。

  不过到了明代流传着另一种说法。据说,朱元璋儿时,替地主放牛,经常挨饿。有一年,腊月初八,天寒地冻,他饿急了,只得掘地鼠充饥。挖到鼠洞深处,发现鼠窝贮粮丰富,稻谷、赤豆、花生、红枣应有尽有,于是取了煮粥,香甜可口。后来他当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想起了往事,传令御厨,在腊八这天以谷米果蔬混杂煮粥,食后大悦,并赏给朝中大臣。以后竟形成一种节令佳食。

  到了清代,“腊八粥”已极为普遍,连皇上、皇后等上层人士,也煮开了“腊八粥”。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府邸改为雍和宫,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在宫内万福阁等处,大锅煮“腊八粥”,并请喇嘛僧人诵经,然后,把粥分送各王公大臣品尝。广大民间也争相效仿,全家聚食,馈送亲邻,已是尽人喜食的小吃儿了。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用小红豆煮,后来就大不一样了。周密的《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燕京岁时记》中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这样的腊八粥,当然是色香味俱佳了。

  腊八粥各地用料略有不同,有的地方添加粘秫米、珍珠米、薏仁米、百合、白果、莲子、绿豆、龙眼肉等,再配以蜜饯、果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效。

  最近读了冰心的《腊八粥》,又有新的感悟。她说:“腊八粥中须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先人的一种祥和食品。”她的母亲是1930年腊八逝世的,所以她每年要熬腊八粥,以示缅怀。



手机版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暂无评论, 做评论发表第一人



上一篇:读书三喻
下一篇: 女子表情——牌坊


新西兰房地产


[文章搜索]

:::::::
所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版权人,特此声明。
:::::::
 

澳纽网有赖您的支持,感谢您的意见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