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GlucoTrust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徐志摩的经典散文(下)

作者: 佚名    人气:    



十五年一月十五日

知道志摩,

就不能不知道志摩的康桥。

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桥》在案前,今夜,我就只有康桥了。此刻的我便是康桥唯一 的游容。

素  描

无论如何辗转迂回,志摩终是属于康桥的。钟情已是千年,相遇自是有缘。一切先 有默契,不必多言。该在的,不论是前生还是来世,它是始终都等在那里的。就只这一 个康桥,单等这一个志摩去“发见”,去结一段缘。不需要任何理由与契机。

一如禅诗所说:“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康桥,因为有了志摩,而 成就了它的灵性,径自走入中国文学史灿烂的一页。志摩,又因为有了康桥,而找到精 神皈依与寄托。

第一段只用了一支炭素笔,就以线条勾勒出志摩与康桥之间几乎具有某种宿命意味 的互属关系。语言平浅、意象单纯,而志摩心中的意念却温和地随着文字的节拍,不疾 不缓地淡淡点出。

版  画

上前一步,即抵达你营造的“单独”境界,这正是你智慧的灵光一闪,也需得以犀 利的心灵去抚触。仅以平静客观的态度和三个“你要发现”的排比句,就完成了一个人 生的大颖悟,这出自性灵的会心之见,悟透的人自有心领神会的一笑。再如后文中“不 满意的生活大都是自取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扶养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 然的人”,这种从眼前景物荡开去,通过冥想的途径,反映个人情思的格言警句式的哲 理短句,文中俯拾皆是,可圈可点。恰如散置在夜空里的星星,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 从中可窥志摩炼字炼句,想象比喻的功夫,已达圆熟境界。

若以版画技法相拟,一刀一刀是刻在画版上的,无法随意涂改,没有相当把握,怎 敢轻易下刀?也是最见画家功力所在。

勿容置疑,志摩是属于才华横溢的那一路作家。但临到面对至爱的康桥,我们一向 自信的诗人忧心忡忡。你说:“一个人要写他最心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 他为难的一个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它,你怕说过分恼了它,你怕说太谨慎辜负了它。” 这是多么动人的忧虑,又何尝不是我们常人的经验?最神圣钟爱的事物,总是最不敢轻 易提及,唯恐亵渎了它。

康桥,那是志摩心中千遍万遍唱不尽的爱宠,是断断不肯对它做骚人墨客式的清论 高谈、评头论足。你甚至已经断言:“这回是写不好的。”你的担忧至少让我明白了两 层意思:爱是用血写的诗;其次是,我相信,志摩将要尽全部心力、笔力之所能,画一 个心中的康桥给我们的。

国  画

随志摩踏时光而行,步步有声。

康河近了。我听到你的心跳。我望着你的背影正一步一履朝自己心跳过的地方走去, 朝自己曾经的鞋声走去,朝自己哭过的哭和笑过的笑走去了。

你轻轻叹一口气,自言自语:“这么快就离开那个春天这么远了?”可不是吗,那 一个特定的春天,成了你和康桥永恒的季节。那些个不能释怀的日子,成了你一生的感 动。

你也算是见过真山远水的人,但你竟毫不迟疑地断言:“我敢说,康河是全世界最 秀丽的一条水。”我纵有一百个质疑的理由,我不忍心给自己一个质疑的自由。你此刻 的心情我想我知道。

此时的康河,已被偷换概念成你心中理想的象征。你不是地理学家,你无需科学的 精密与严谨。况且,谁又能不容许“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偏颇?你的执着,令每一个读 到这的人不能不深深动容。不是为康河之美,而是你炙人的痴情。我能感觉得到你的血 在烧,在字里行间窜流。志摩是实实在在爱疯了康桥的。

随即,你以中国画常用的散点透视法,引导我从不同角度浏览康桥,交给我三幅传 神写意的中国水墨:

淡泊悠远、田园情调的康河坝筑图

堂皇典丽、气象高华的学院建筑群

超凡脱俗,维妙维肖的克莱亚三环洞桥

第一幅:拜伦潭——果子园——星光下的水声——近村晚钟声——河畔倦牛刍草声。 神秘的层境尤需次第叠出,叠而不重。星光、波光,钟声、水声,人烟气、生灵气,笔 性和墨气浑然天成。不仅想象瑰丽,色彩缤纷,而且感觉奇特,极富视听之美。没有玄 奇的意象,却似有玄机伏笔,让人产生无边玄想。不知不觉中已被志摩所酿制的神秘悠 远的气氛所覆盖。而志摩本身则完全进入物我合一,无人交感的浑然之境。

第二幅:志摩并不着意描绘学院建筑群,而以具有暗示性的墨意留白,提供给人想 象的空间和回味不尽的“意趣”。以柯罗的田野画和肖邦的小夜曲这些具有暗示意味的 形象与意境引起读者联想与共鸣。遥想志摩当年置身其间,方帽黑袍,一卷在手,何等 惬意潇洒,最是神采飞扬了。景、人、情交融,才成最美的画境。

第三幅:克莱亚三环洞桥,在志摩笔下,美得不夸张也不尖锐。但志摩最是善用隐 词的高手,一个“怯怜怜”,有声有色有味,立时给一个平平凡凡的小桥注入了血脉与 精气神儿。文字的高度妙用,被志摩童话般的魔手耍活了。小桥自有了她玲玲珑珑的风 韵,正是那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式的纯净与温润。初初入眼并不夺人,需 得“凝神地看着,更凝神地看着”,这才品出她的脱俗之美。如古人所说:“花好在颜 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在莫造。”这份“精神”是要人穿过眼帘,用心去 感受的。志摩在问:“看还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不?”当然没有了,也许真的没有了, 也许单是冲着你那痴情,不容许自己再有了。

正如蓬头垢面的清晨不宜欣赏女人一般,志摩是不乐意我在不适当的天时与气候, 去赏坏了他的康桥的。

志摩的天性是唯美的,唯美的志摩正是叔本华所说“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仍 要在园中遍植玫瑰”的那种人。志摩受不了康桥不够完美。

在我有限的地理知识里,英国的冬天总是雾着一张脸,而志摩则说是“走极端” “荒谬的坏”。你用了一个欧化长句“逢着连绵的雾盲天你一定不迟疑地甘愿进地狱本 身去试试”把消化这句子的节奏放慢、时间拉长,感受力也加强了。没有人会再怀疑冬 游康桥将是怎样愚蠢的选择。一个“盲”字用神了,语言在一瞬间活了过来,并扩大到 无限,具有一种超现实的情趣。

总还是那个诗人的志摩。三幅画毕,方兴未艾,又信手拈来两节小诗。再次以乐器 的层次滋润着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的通感,就象在人心胸铺展开两方好平的 阳光,令人浸润其间,享受一种不可言诠的温柔的感动。

如果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那么,康河的灵性则全在它脱俗的神性之美。

康桥也因此而有了它最动人的质地。

油  画

只是浮光掠影的写意水墨画,对于至爱康桥的志摩来说,是不尽兴的。如果说第三 段是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画了康桥的“线”,那么志摩在第四段则以西洋油画的焦点 透视法,浓墨重彩地画了康桥的“点”。这巨幅油画我叫它——康桥之春。

布局吗?当然也还是依你:

把“恣蔓”的草丛给牛马的“胫蹄;”把“新来的潮润”给“寂寞的柳条”;把 “饮烟”给“佳荫里的村舍”;把仙姿给素裙纱帽、长篙轻点的女郎;把春的长袍披给 康桥,把康桥——还给志摩。

康河水波依旧,你说,去租船吧,就那种别处不常有的长形撑篙船。——在水一方, 你手持长篙,盈盈而笑,轻吟一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仿佛从 来就不曾离去。谁能知晓你这尾深水鱼的快乐?庄子负手不答,但——我想,我知道。

河身多曲折,时隐时现你单衫微寒的身影。我以为:一条河的走姿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你的百转柔肠;船撑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叶扁舟,去留由己的小情小趣; 住惯都市不解季节变迁,还是远离尘嚣不食人间烟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还保有一 颗对自然的敏感之心。

志摩说得对,人类是“病”了,病在“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这不 禁使我想起清朝画家盛大士的一句话:“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 智,即少一分高雅。”我们离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是越来越遥远了,追求 清欢的心念也越来越淡薄了。五官要清欢,总遭遇油腻、噪音、污染;心情要清欢,找 不到可供散步的绿野田园。有时想找三五知己去啜一盅热茶,可惜心情也有了,朋友也 有了,只是有茶的地方总在都市中心人声最嘈杂的所在。清欢已被拥挤出尘世,人间也 越来越逼人以浊为欢,以清为苦,而忘失生命清明的滋味。

志摩给我们开了一帖药方——不完全遗忘自然。

岂止是不遗忘,你是完完全全把自己融入自然,也终于完成自己于无边的自然之中。

你看:志摩在“天然织锦”般的草坪上读书、看云、拥抱大地。你把这里描绘成草 的天堂。人给自然一个天堂,自然也还给人一个天堂。

志摩在“薄霜铺地”的林子里散步,听鸟语、盼朝阳、寻泥里苏醒的花香、体会最 微细神妙的春信。写景在字面上也还是历代诗词中常见的那种春之美。但以前只知道春 天有多美,这会儿才感到春天有多骚,象足了一个娇俏的、爱嗔闹着小姐脾气的小女人。 她的呼吸、她的体温,近在咫尺,伸手可触。那是逼着人忍不住要去相亲的生命。

志摩正顺着“水溶溶的大道”登上土埠,与康桥拉开些距离,再赏康桥。这是全文 中最能体现志摩艺术风格的一段。溶拟人、排比、比喻、反复、欧化长句于一体。无论 是语言的创新、意象的融铸、节奏的掌握,以及某些难以宣说的高度气氛之营造,都不 是一般的游记散文所堪比拟的。硬是一步步使读者从内心深处逼出一个鲜活水灵的春之 康桥。

志摩又顺着草味和风,骑车“迎着天边扁大的日头”放轮远去了,去爱花、去爱鸟、 去爱人情、去偷尝晚景的温存、去绿草绵绵处寻梦。

尽管,我无法道出“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 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这样的消遣是怎样的沉味,但怎能叫人立刻停止那玄幽 的迷思?只是你这一“寻梦”,怎么就不醒了?春已经走得很远了,秋露已重,你可有 一件御寒的夹袍?可有一只唐诗中焚着一把雪的红泥小火炉?

只是你这一“寻梦”,怎么就不归了?被风翻到三十六页便停住了,成为文学史上 的孤本,而康桥在你笔下也便成了千古绝唱。你明明允诺我们“今夜只能极简的写些, 等以后有兴会时再补。”却羽化登仙般地翩翩如鹤归去,让我们空悬着一颗再读康桥的 心,苦等至今。假如你能象火鸟,自焚之后又在灰烬中复活,自无涯返回有涯来看看你 久别的康桥,而康桥前倾到的已是他人。志摩会怎样?

你果然是个真性情的人,竟毫不掩饰地对我说:“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 怜,算是不曾虚度”“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未料见过世界的志摩,你的欢愉竟是这样窄窄的、小小的,仅 仅容纳得下一个康桥。我为你的执着感动得直想哭……

我在想,我一直在想,若能给志摩多一年的康桥春天该有多好。再转念,其实在时 间的流里,原没有什么绝对的长与短,只要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丰盈,瞬间即在永恒。

篇末那两幅夕照图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一笔带过的。它不是描在纸上,也不是刻有 画版上,是一刀一刀镌刻在志摩血肉心壁上的。

也试着让自己隔着篱笆,看天风迎面赶一群羊过来,夕阳从它们的后背照过来,把 它们照成金色的透明体,谁能怀疑它们不是一群仙界的灵物?谁又能不感到那种“神异 性的压迫直逼过来”。大自然的美有时是会逼人落泪的。而我们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的诗 人,正是这画幅中最传神惹眼的点睛之笔。只轻轻一点,就把自然景观提升到人文景观 的层境。

斜阳下草原上的罂粟花,再次迷眩了我的视觉。究竟象什么?最善比喻的志摩竟 “吝啬”地用省略号一点了之,成了画境中的留白。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种想象,想象 的空间与深度顿时无限辽阔。

志摩在收笔了。一定还有一些什么,你是不肯说的;还有多少藏在口袋里的情怀, 你也不再轻易向人说道。也许四月的黄昏知道,四月黄昏的康桥知道。

但志摩却给我们一个突兀的结尾:“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你怎能把乡愁说得如 此轻易?康桥,它也许是别人的故乡,但必定是你的异乡。一读再读,才得顿悟的刹那。 于躯壳,你是过客,但于灵魂,康桥正是你的归宿,它是志摩心灵的故乡啊!

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里曾经对志摩的理想作过这样的概括:“他的人生观真是 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 这三个理想能够会合于一个人生里。”而爱、自由、美正是康桥所有。

因此,康桥在志摩心中已不再是一群学院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美学观点、一个博 爱的载体、一个自由的象征,是一种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完全是形而上感觉 的升华。

有人用画笔呈情,有人用眼眸承情,有人用文字陈情,志摩你是以对康桥第三度山 水般的心契与领会,与读到它的人以心换心的。正如你自己的话:“你要打开人家的心, 先得打开你自己心。”

我以为:一篇好文章全靠“文气充沛”。“文气”是文章的灵魂,也最见作品的尽 境。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我国现代早期游记散文的代表作,徐志摩散文的巅峰之作而脍 炙人口,首先在于它的感人,其次是它完美的艺术形式。而感人的是志摩的真情投入。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必然是直指本心,写出人性的共相,触及人性的本然,使读者 会其心而同其心”,这篇散文便是了。

志摩描绘的是康桥的皮肉骨,我们得到的却是它的神;勾勒出的是康桥的点线面, 我们进入的却是整个画廊。在有意无意之间,已不得不思志摩所思、感志摩所感、悟志 摩所悟,只有答应了自己随了志摩的思路行去,并以心灵的颤动、呼应那无法抗拒的接 引。康桥固然遥不可及,但我们的梦想与神往,借志摩的一支笔替我们都实现了;康桥 固然本来就美,也是志摩实在写得好,硬是把这一个康桥给写足了。

文气也在回荡中饱满高涨,充沛于字里行间,让我们一次又一次震慑于志摩不凡的 才情。而在此文完美的艺术形式中最为亮丽袭人的,是志摩的语言艺术,颇值一提。

写景时惯常使用欧化长句,把读者“消化”一个句子的时间拉长、节奏放慢,恰似 一种从容漫步山水的心情;而写感悟,则多用短句,以适合表达感情的急促与热烈。或 用长句把一串短句轻轻托住,或长短句错综出现,使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快慢相节, 形成一种起伏的韵律美。

反复、排比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使语言有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洋溢着灵动 的乐谱情调,甚至写出了满纸的回音与乐声。

志摩是这样自如地操作着语言,不仅使它精确,而且赋予它“活”的生命,寻求语 言新关联的能力,选用机能性强的语字,使语言的内在世界丰盈而饱满,多姿多彩而富 于表情。曲折而非直线、起伏而非平坦。时而开门见山,时而回廊九曲,时而腾达、时 而沉落,既一针见血、又十面埋伏。相当耐读,差堪玩味。功力之深,已达心手两忘的 境界。

这使我赏读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错觉:读到的明明是一篇散文,实际上得到的却是 一首好诗。即使不分行也读得出是诗,是诗化了的意境,是诗歌语言的魅力。

每读一遍都有新鲜的感动。《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一遍就可以读懂的,因为它—— 语近;但也许是好多遍也读不懂的,因为它——情遥。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的“语近情 遥、含吐不露”移来此处,是否最为贴切?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志摩的确是悄悄地走远了,但挥不去带不走的是他的康桥。它做为学院建筑留在英 国,它做为一篇具有生命质感的美文,留在中国文学史中。自然中的康桥会老,但文字 中的康桥,将在所有爱志摩的读者心中永远年轻。


手机版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暂无评论, 做评论发表第一人



上一篇:徐志摩的经典散文(上)
下一篇: 无巧不成汉家字:吾言语,我威风


新西兰房地产


[文章搜索]

:::::::
所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版权人,特此声明。
:::::::
 

澳纽网有赖您的支持,感谢您的意见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GlucoTrust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