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爽谈人生 - 阿爽

金雞賀新歲

作者: 阿 爽    人气:     日期: 2006/7/22

    桃符萬象更新﹐爆竹一聲除舊﹐對于移居海外的華人而言﹐實在太遙遠了。過新年﹑穿新衣﹐給紅包的新年習俗﹐對于新生一代的移民孩子﹐更是毫無意義﹔那些家庭環境富裕的一代獨苗﹐天之驕子﹐別說新衣﹑紅包﹐就是再貴重的玩具﹑電腦﹑手機等等﹐都隨時可得﹐哪得等到過年﹖在紐西蘭過農曆年﹐由于季節與老家迴異﹐正值炎夏而毫無年味﹔加上並非假期﹐上班族工照打﹐學生們學照上。因此之故﹐也就沖淡了過年的歡樂氣氛。我移民時從香港買來的那個精美賀年糖果盒﹐頭先幾年根本派不上用場﹐後來終于在替小兒子學校上文化課時﹔才得亮麗登場。往後在新移民教育組工作後﹐每年也都因給本地教師上中國傳統文化課﹐才讓它多次亮相﹔可那只是作為教材﹐與真正用作招待客人毫無關係。

    算將起來﹐今年已經是移居紐西蘭的第十六個年頭了﹐渡過的農曆新年也整整十五次。由于農曆的春節在西曆上並無固定日子﹐有時在一月底﹐有時在二月初﹐因此不像元旦般國際化﹐也不容易記住。期間﹐有兩﹑三次農曆年是在一月底﹐學校還在放暑假﹐可以盡情享受節日歡樂﹐慶祝一番﹔其他大部份的農曆年因都在二月初﹐大年初一照常得上班﹑上學。通常只在除夕晚與三兩好友的家庭合資吃頓團年飯﹐慶祝一番。實在是過年如過日﹐絕無新意思。

    後來我想出個主意﹐就是大年初一上班見到洋人同事﹑校長﹑教師時﹐也給他們說聲 (Gong –Xi- Fa- Cai-恭喜發財)﹐順便來個簡略的文化分享。日子有功﹐慢慢地﹐有些教師也會主動問我何時是中國農曆新年﹐好讓他們配合教學主題﹐安排些慶祝中國年的活動﹔比如請英語流利的華人家長到學校講述中國年的故事﹐或安排一些慶祝活動等。過去多年﹐部份學校也曾經配合<亞洲二千基金>主辦的花燈節﹐舉辦過賀年卡﹑燈辉O計比賽等等。最近十年﹐隨著華人移民的增加﹐部份社團也組織花市同樂日或舞獅﹑舞龍等活動﹐增加新年氣氛外﹐也吸引本地居民注意﹔因此中國年也逐漸得到主流社會的重視﹐可惜因為並非假期﹐仍無法盡情享受傳統過年的喜慶。

    說到盡情慶祝﹐不得不在此呼籲華人家長注意﹐千萬別隨意讓孩子在開學時缺課。通常在年底學校放暑假前幾天﹐有些家長就會把孩子帶回老家渡假﹐等過完農曆年才回來﹔理由是趕在旺季前後﹐機票較為便宜。可此舉卻給孩子帶來兩個負面影響﹐一是誤導孩子﹐讓他們覺得學習並不重要﹔二是影響校方申請ESOL課程資助。由于大部份華人孩子都是母語非英語的移民學生﹐校方須向教育部申請ESOL課程的資金﹐要是家長不給孩子請假而缺席﹐校方無法確定他們翌年是否回校上課的話﹐就無法將其名字填進申請表上﹔如此就會影響學校獲得資助金額﹐對孩子造成了損失。因此希望家長在回老家前﹐必須先給孩子老師打個招呼﹐或寫張便條告假﹐聲明請假多久。不然這麼一段七﹑八個星期的時間﹐就全被算作孩子缺席的紀錄﹐家長不可不知。此外﹐從2005年起﹐移民學生的ESOL資助期將從以往的三年增加至五年﹐金額也稍為提昇﹐這可算是新學年的喜訊吧﹗

    今年農曆新年﹐剛好是開學後第二周。剛從島嶼灣出席完教育研討會回來﹐又接獲民族事務部部長卡特先生發來的請柬﹐邀請出席除夕夜(2月8日)黃昏于國會舉行的<金雞賀新歲>慶典。可惜因為早與學校有約﹐還是無法參與﹔只能向他的秘書處發個電郵表示抱歉。遺憾之餘﹐順便向部長建議﹐請政府考慮將農曆年列為假期﹐和他開個新年玩笑。

    說實在﹐自問只是默默無聞的教育工作者﹐而非有閑﹑有錢的社團名人﹐若為慶祝酒會而請半天假﹐花上兩百多塊的機票﹐來回兩小時的航程﹐從奧克蘭飛到惠靈頓﹐吃上那麼幾件點心﹐喝上那麼一杯甜酒或果汁後﹐又得匆匆趕回來翌日上班﹔如此奔波﹐也確實累人。可無論如何﹐還得嘉許政府的親民政策做得不錯﹐多年來都在除夕夜舉辦賀歲酒會﹐與新舊華人移民共慶農曆年。記得馬年酒會上﹐總理海倫克拉克還因人頭稅問題公開向華人道歉呢﹗忽然有個奇想﹐要是中國農曆年初一能成為法定假期﹐那將會又是一件值得紐華額手稱慶的大喜事了﹗         

                                 寫與甲申猴年立春( 2005年 2月4日)


手机版




上一篇:“華人環保教育信託基金”雙喜臨門
下一篇: 愁懷祭孤魂

[文章搜索]


GlucoTrust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