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買房子的時候,必需由國內匯款過來,因此匯率差價的關係是很大的,匯率基本上有兩個意義,其一是指兩國貨幣兌換的比例,其次是指外匯買賣的價格,因為從銀行實務上,外匯依價格買賣,所以匯率另一個意義為貨幣的買賣價格,因此又稱為匯價。
匯率由市場決定,有買方也有賣方,由買賣雙方的成交來作為當日的匯兌比,而某一國家的幣值較強勢,對其他國家的匯率就會升值。一個國家的幣值與其經濟與政治情況有關,一個政治安定的經濟強國,相對的貨幣會比較強勢,而一個動亂不安的國家,其則幣值就會弱。
這是自由市場的觀念,幣值的決定在於國際市場上大家認為,也願意用多少價值來互換兩種貨幣,這就是匯率的問題。國與國之間,因貿易、投資、旅遊等經濟往來,引起了貨幣支付的問題。由於各國貨幣不同,在對國外進行支付時,必須先以本國貨幣購買外幣;另一方面從國外收到外幣支付憑證,也必須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在國內流通。因此產生了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兌換問題,其兌換的比率就是匯率(Exchange Rate)。
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匯率制度對於匯率的確定,匯率的變動都有具體的規定,因此,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很大的影響。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就是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在一八八0到一九一四年的三十五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都通行金本位制,各國在通貨中,都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在一九三0年代,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之前,一塊美元的含金量為二十三點二二格令,一英鎊的含金量為一一三格令,根據這個比例,英鎊與美元的比價就是113/23.22=4.8665。英鎊的匯率便是一英鎊等於4.8665美元。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的界限,這個界限就被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呓鹳M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呓鹳M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 幠芰Γ敵鲈黾樱斎霚p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于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相互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可以產生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三十五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一九四四年七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四十五個同盟國在美國New Hampshire州的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定。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佈美元的含金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等於三十五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必需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
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百分之一的限度內波動,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百分之二點二五的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
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百分之十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百分之十,就必須取得基金組織的同意之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就是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就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便類似彈性匯率。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美國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一九七三年二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
戰後初期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西歐經濟復蘇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使得美元遠低於金平價,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一般而言,全球金融體系自一九七三年三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浮動匯率(Floating Exchange Rage)是指一國匯率的升貶,由市場上外匯供需變動而決定,政府不加干涉,使市場機能可以充份發揮。一般而言,外匯市場越發達的國家,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越少。不過,目前大多數國家並未放手讓外匯市場採行浮動匯率,而改以混合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機制的管制匯率,外匯變化除了可由市場供需決定外,政府也會在必要時出面干預市場的價格。
實行浮動匯率制並不表示各國政府完全 任市場來左右匯率的決定過程,各國政府一般都要採取若干措施來干預匯率的變化,這種浮動匯率制稱為「管理浮動」或「骯髒浮動」(Dirty floating rate)。因此完全不受干預的匯率浮動,便稱為「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
各國政府之所以要對匯率的變動採取某種形式的管理,主要是因為完全自由的浮動匯率可能給本國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其原因是;一、匯率變動頻繁,將使進出口貿易不易核算成本,還會影響國外投資和資本流動的穩定性。二、浮動匯率容易導致外匯投機活動。三、浮動匯率可能導致競 幮缘呢泿刨H值,從而引起不利的連鎖反應。四、浮動匯率固然有自動改善貿易收支逆差的功能,但由於它對國際收支其他項目會產生相反的影響,因此由總體上看,它惡化國際收支的時候居多。五、浮動匯率有內在的通貨膨脹傾向,其作用是;通貨膨脹率高→國際收支逆差→匯率下跌→進口商品漲價→加速通貨膨脹。六、浮動匯率還會使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效力減弱,對於經濟開放度較大的國家來說,其影響更為深遠。有鑑於此,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真正實行自由浮動匯率。
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現正改向多極化,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