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喜歡吃雪裡紅,不管是雪裡紅炒肉絲,雪裡紅炒豆干、雪裡紅扒豆腐,雪裡紅炒百葉、雪裡紅筍絲麵、雪裡紅火腿炒飯、蠶豆雪裡紅、雪裡紅炒墨魚或是雪玉苦瓜,只要是有雪裡紅就好。有時自己上菜場買菜,買回來的菜裡面一定有雪裡紅。我這種對雪裡紅的偏愛幾十年都沒有改變過。當我第一次到安東組宏宗聖堂參加敦化班時,在走廊的壁報裡就看到,有關高老前人與十八位前賢在舟山群島扛麵粉、米包每餐十八人只吃一斤雪裡紅一鍋水的往事,內心著實感動,也加深了我對雪裡紅的感情。
剛移民到紐西蘭來之時,由於美吟未能一同前來,我同苹苹在吃的方面,無論質或量都很差強人意,直到美吟來了之後,我才吃到久未嚐到的雪裡紅,本來還以為到了南半球大洋洲的紐西蘭連雪裡紅都沒得吃了。事實上,在紐西蘭只有在賣亞洲蔬菜的店裡才買得到雪裡紅,不但要看季節而且貨源也不穩定,時有時沒的。因此每當美吟看到店裡有雪裡紅賣時,幾乎都是一掃而空的將它們全買回來。
最近有緣能到Devonport道親陳明成大哥的家裡去參觀,陳大哥是一位園藝家,家中的種出來的水果與花草都與一般家庭不一樣,讓每位到訪的客人看了之後,都嘆為觀止。當明成大哥知道後學對雪裡紅有特別的喜好時,櫻琴大嫂,立刻善解人意的包了好幾大包給我和美吟,著實讓我們飽餐了好幾頓。日昨,陳大哥又採收了許多雪裡紅,李姊櫻琴想辦法特別通知我,讓我好高興。
過去,為了想要吃雪裡紅,我便四處打 怎麼種,有人告訴我雪裡紅是白蘿蔔的葉子淹的,後來又有人告訴後學,雪裡紅就是芥菜,把後學搞的胡裡胡塗。最近我找了許多的資料,才發現雪裡紅真的是芥菜的一種。當美吟將明成大哥與櫻琴嫂送的新鮮的雪裡紅加上素肉絲端上桌的時候,一吃之下真的感到很沖。說起芥菜,很多人是不喜歡吃的,因為它不像其他蔬菜一樣,輕輕炒一下就鮮甜無比。新鮮的芥菜若只是簡單的川 C或清炒都會帶點苦味,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燉煮,或入口後不斷地咀嚼,蘊含的甘味及香氣才會完全釋放出來,就和苦瓜一樣,是內斂的,必須有耐心才能發現它的美好。
根據我所查到的資料;芥菜屬十字花科,又名蓋菜、毛辣菜,屬辛味蔬菜,其種子磨成末就成了有名的調味料「芥末」。原產於亞洲,分布在中國、南洋、印度、非洲、中亞細亞等地,尤以中國的長江流域產量最多,也因此在中國地區已有相當悠久的食用歷史。半坡遺址中就有芥菜籽出現,宋代詩人陸游也曾讚美其味道為「菘芥煮羹甘勝蜜」。葉用芥菜是市場上最常見的品種之一,大小株皆有。小株芥菜中最有名的品種就是「雪裡紅」,別稱九心芥,莖細、植株小、且葉片有切刻的的葉緣,因為纖維較細,所以適合炒食,醃漬味道也不錯。其實,雪裡紅真正名為「雪裡」,現代人則將其稱為雪裡紅。
大芥菜又稱「刈菜」,是過農曆春節時,每家桌上不可少的傳統年節吉祥菜,因為芥菜的葉片又大又長,有象徵長長久久之意,因此又被稱為「長年菜」,在烹調時可千萬可不能切斷。大芥菜的質地較粗硬,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燉煮使其軟化後甘香的味道才會釋出。這也是為甚麼大芥菜即使味苦,也一定會在年節的餐桌上大搖大擺的原因。事實上,只要處理得法,就可以體會到宋代詩人陸游何以如此情鍾於它了。
除了葉用的芥菜之外,還有一種根用芥菜就是所謂的包心芥菜,也稱為大頭菜,因為在市場上銷售時,葉子都已去除,只看到肥大的根部,由於纖維少肉質細,醃漬成醬菜就是著名的榨菜頭,因原產於四川,故稱為四川榨菜。
僑居紐西蘭,喝茶、寫稿是我的主要生活,得空就是看書或與宏雲師姊學禪,再就是與大家的好友黃徐毓芳國會議員討論紐西蘭國會的政策與眾人之事,恬靜的生活,過的很平實,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自然就可以仔細品嚐翁笠兄嫂送來的李子及陳大哥明成伉儷贈送的菜蔬了。近讀明 洪應明之「菜根譚」,深有「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地寬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雲深松老,方知鶴夢之悠閒」之感,這大概就是我紐西蘭生活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