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有位朋友,過了適婚年齡,尚未娶到老婆。時不時就 見他埋怨說:“你們女孩子,結婚就等於第二次投胎。”言下之意便是說,有的女孩子本來出生於貧寒家庭,生活甚為掙扎,投的娘胎不算好,可它日一旦覓得有錢丈夫,生活一下子便天壤之別,這不算第二次投胎算什麼呢?”所以這位朋友感嘆道,既然世間女子大多貪圖榮華富貴,那麼象他那樣沒錢沒勢的人自然就很難討到老婆了。
彼時 到他這番話,我尚還年輕,心裡忍不住就有點想笑。覺得他的話似有道理,卻又似歪理。如果時光倒流七十年,或許他的話更有說服力。舊時女性沒有太大的稚芰Γ氡匾簧詈玫某雎繁闶羌迋好丈夫吧。但時代進步到當今,這位朋友尚存有這些古靈精怪的“封建殘餘思想”,似乎就顯得過時了。更何況,你也可以反過來這麼說,今天有些女性,結婚前本是好端端女子一名,可是一旦遇人不淑,把自己的余身搭了進去,這還不是第二次投胎,只不過這次投胎可就慘了。可見,凡事都是有它的兩面性的。
當然自古以來,女子想嫁得好,完全無可厚非。人生路上多荊棘,誰不希望對方可幫自己一把?更何況貧賤夫妻百事哀,飲食男女,誰又不知這個道理?只是如果純粹寄希望通過婚姻來改頭換面,重新做人,賭數或邭獾某煞菸疵馓吡它c。想必還是靠自己更穩妥一點。而事實上,雖然傳統的觀念是男人掙錢,女人花錢;男主外,女主內,但你不得不承認,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與進步,當今女性會掙錢的越來越多。我在讀一本由美國兩位女作者合寫的書《The Millionaire Across the Street》,講的便是關於女性、金錢和成功的故事。書中說,在美國約有50萬女富翁,而在所有的百萬翁中,女性更佔43%,這的確是個令人驚 和感嘆的數字。暫且拋開美國不說,在大陸,在台灣、香港,甚至紐西蘭,你也會發覺,富有和能干的女性越來越多了,這其實是可喜可嘉的。
回頭講正在看的這本書,既然是寫的教女性怎樣理財,自然這本書是處處為女性作考慮了。所以書裡便倡導女性要適當地“以自我為中心”(當然,這絕不等同自私自利),不要只知道一味地奉獻。書中說:“想想有多少女性幫她們的丈夫接受高等教育,讓她們的孩子上最好的學校,然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成了經濟拮据的寡婦或是離婚的受害者。”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接收到的信念便是:“我不應該把自己放在首位。我應該首先照顧好除自己以外的每一個人”。信不信,看看日常生活中的情況:“吃飯的時候,誰拿烤糊了的麵包片?誰吃碎了的炸玉米卷?看電視的時候,誰坐在那把視角不好的椅子?說得對,是你。”女性就是不習慣為自己考慮。但必須要說的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即使你現在與丈夫在一起生活,也要意識到你很可能有獨處的一天,所以女性應該做到某種程度上的經濟自立。例如要有自己的存款,有以防萬一的積蓄,有自己的生活費和自己獨立的帳號。這本書更是鼓勵女性要大膽地想,“敢於去想魚子醬,而不僅是玉米片”,知道並相信自己該富有。書中並說,其實人人都會有某種獨特的上天賜予的才能,這種才能是讓它深藏不露,還是讓它發揮到極至--譬如掙它個一百萬、兩百萬,這完全取決於每人自己。
西人自有西人的闡述,我們華人也有類似的、不侄系年P於女性經濟自立的言論。例如,我在看亦舒的小說時,時不時就會接收到這樣的信息。記得她曾說過:“連我這樣年紀的人,都認為女性其實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先搞身心經濟獨立,然後才決定是否要成家立室,希望家庭與事業並重。”又記得她還說:“女性無論打算以哪一種方式終老,都必須先搞好經濟基礎,那麼做家庭主婦的可隨時聘家庭助理,做老小姐的可以年年環游世界,做長輩的可資助小輩,想做生意,口袋裡有本錢。”想必當年華漸逝,掙錢的能力也減弱,唯有有錢傍身,生活多多少少才過得踏實一點吧?!
我現在寫這篇文章,似有“女權主義思想”作祟之嫌疑,但相信沒有任何人會拒絕金錢、成功和自立吧?無論男女都好。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權利享受生命、享受金錢的。身為女性,如果自己身心經濟獨立,又覓得好郎君,自然是迳咸砘āHf一不幸,第二次投胎投錯,大不了打回原形,至少還可以做回自己。更何況,還可以繼續投身第三胎、第四胎,至直找到幸福。盡管這需要勇氣,且正如前文所說,邭獾某煞蓊H高。但誰知道,拐一個街角,又是怎樣的風景?生活便是這樣,總是充滿著太多的不可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