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现在,一系列关于“奴隶船”的新闻隔三差五登上新西兰报纸版面,描绘来自亚洲的渔船和在船里肮脏的、
不卫生的环境中奴隶般工作的亚洲渔民。他们受雇于寻求低成本的新西兰渔业公司,为这些公司捕鱼。媒体在描绘这些FCV(外国执照船foreign
charter
vessels)时,往往暗示这是新西兰外海的人道主义危机。外国渔船以来自韩国、日本、乌克兰和东南亚为主。新闻报道其后促成政府行动,一项政府调查正
在展开,然而,当盖子被揭开时,飞出来的也不仅仅是苍蝇和蛾子。
在调查中,新西兰海产品业理事会(Seafood Industry
Council,简称SeaFIC)告诉政府,新西兰渔业需要更多的亚洲劳工,而非更少。目前在新西兰外海捕鱼的第三世界劳工估计有2000人。
SeaFIC说,插新西兰国旗的渔船在本地也根本找不到足够愿意从事捕鱼工作的人,连他们也希望能雇佣一些外国劳工。
尽管目前失业率较高,但渔业的情况是:缺人。
新
西兰人不愿意在颠簸的海上工作几星期不回家,生活在一个隔绝的、同时绝对禁止毒品和酒精的环境中。SeaFIC告诉政府,雇佣亚洲渔船,和大公司例如
Fisher &
Paykel、Fonterra和Icebreaker到亚洲开厂或办农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外国廉价劳力,“许多新西兰企业都这样把工作转到
国外去,以支付比新西兰最低工资还要低的劳动者成本。”
SeaFIC指出,像纽航,他们在中国雇佣的空乘人员,支付的就是中国的工资标准,比在一架飞机上做同样工作的新西兰人收入要低。
同样,新西兰自己也可以是廉价劳力输出国。比如,在Qantas航空上班的新西兰人,他们就要比做同样工作的澳洲人的收入低。再比如,SeaFIC说,新西兰电影工业之所以得以发展,也是因为这里的人力成本要比美国低很多。
SeaFIC认为,如果政府把亚洲渔船禁了,那么渔业公司是找不到足够新西兰人填补空白的。
这次政府调查已经从本周开始接受公众意见质询,同时将在奥克兰、尼尔森和基督城进行听证。 政府设立这个调查,是因为担心对新西兰名誉的损害。这些渔船平时相安无事,但一旦发生事故,如去年在奥塔哥外海6名船员死亡的事故,造成死伤了,往往连带渔船中渔民的生存情况,也会被报道,并让政府承担压力。
SeaFIC说,现在并没有证据显示,外国渔船没有遵守有关规定支付工资——按照新西兰的操作规定,他们的工资不应低于新西兰最低工资标准——而且渔民的工资也不低。“打比方一个单身的新西兰人,如果没有其他的补助,需要挣$37,650才会比船上的渔民收入高。”
这些亚洲渔民并不需要向新西兰缴税包括支付ACC税务。去年,新西兰渔业总计向发展中国家支付了6500万元。
SeaFIC认为,所谓新西兰的名誉往往是公众意见的结果,“媒体评论的内容,不管是基于事实还是猜想,才是国际名誉的威胁。”
SeaFIC
的看法虽然是代表企业利益的一面之辞,但也有耐人寻味的一面:如果政府真的有心改善为新西兰渔业公司工作的亚洲渔民的“slave-like
conditions”,那么收入更低的为Fisher &
Paykel工作的中国员工,或者在河北为Fonterra工作的中国农民,他们和前者有什么区别?他们如果感到不平,能否也期待“救赎”呢?或者,上次
为纽航工作的中国员工打输的官司,是不是还可能翻案呢?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