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关心老年人协会(Aged Care
Association)近日推出了一场运动,号召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和慈善机构,以及执政党和有可能执政的政党,加大对老人公寓的资助和扶持。据他们
统计的数据,如果仍没有足够的资金——每年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加5亿元,那么住在老年公寓中的老人们,可能就无法再维持单独居住的现状,必须多人共用一间
房了。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
对日益增多的老人,当然需要特别的关注、关心和照料,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谁应该负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中国人的传统,是由子女来负责——这就是“孝”。
孝,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即便是那些所谓的“盛世”,实际上的社会经济也都处于不高的水平。无论是对于国家政府,还是
对于普通百姓,仓廪经常不实,衣食经常不周,以农业为基础、靠天吃饭的农业经济,根本无法保证政府有能力照顾全国的老人,这样,就有知识分子——主要是儒
家,提出了“孝”的思想,让子女来赡养老人,强调父母给予子女生命的重要性,强调父母抚养子女的恩德,所以养老必须由儿女承担。尊老爱幼、照顾孤寡等一直
为社会所称道,成为了社会道德的标准之一,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这种状况,现在也有了改变。在没什么不敢说的今天,有一位
80后的作家,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称“父母生孩子本质上出于原始情欲”,认为父母生儿育女,并不是为了子女,而只不过是基于生理需要以及受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封建文化思想糟粕影响。因此,“父母有哺育儿女的责任,儿女无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思想,从理论上讲,不得不承认有其一定的道理。在中国近2000年的发展中,落后的经济模式已经完全被打破,现在的社会经济机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子女到底还应该不应该负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呢?
无论社会引进了多少新的事物和新的理念,社会的发展毕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毕竟还是要以原有的社会为基础,社会道德观虽然也会随着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而转变,但却不会像革命一样的激烈和突然,社会上的道德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
现
如今,养儿防老的社会基础已变得松散,社会养老、政府养老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自然而然地会让儿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变得不如以前强烈。今天,母亲节里的
学生集体给母亲下跪,集体给母亲洗脚等已不会让人觉得感动,反而会被看作是一种作秀而加以批判。这已表明,传统文化中家庭里父母至上的思想已受到严重冲
击。
在新西兰,照顾退休后老人的主体是政府。
这里没有中国那样3000年的文化传承。从新西兰成立那天起,遵循的就是类
似美国《独立宣言》这样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这其中也包括: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平等。新西兰早年发达的经济足以支撑起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在儿女的思想意识
中,18岁,或更早,就应离家而去,开始自己的生活。照顾老人是国家和社会的义务,而不应把负担加诸在子女们的身上。
在新西兰,尊敬老人,更多的是在思想和态度上尊重,而不是中国意义上的“赡养”。政府推出了各种的福利措施,对老人进行照顾,免费交通,医疗、门票折扣等等,都体现了政府对老人的照顾行为。
现在的问题是,新西兰的经济已经不再辉煌,政府负担不起了对老人的照顾。应该怎么办?
可能,中国的政府、父母和子女,应该学学新西兰的方式,这样做有这样做的优点,那么,新西兰是不是也能在某些方面学一学中国的方式呢,不可否认,中国人的做法,也有可取之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改变,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