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像很多同类的“大词”一样,也属于很难说清楚的一个概念。笼统地看,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里,每一个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族群都被视为一个文化单元,所有不同的文化单元共同组成多元文化整体。
语
言和肤色,每一个单独的要素都不足以构成为文化。设想一下,当年第一批踏上新西兰这片土地的华人,如果在本地人眼里仅仅是一群长相不同、语言不通的异族
人,从来没有表现出其他任何与众不同的,出类拔萃的,无可替代的,对一个多元社会有所建设、有所贡献的文化,那么,作为一个整体,就很难被认同为一个自立
的文化单元。
从这意义上讲,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里,一种文化尤其体现为,在语言和肤色的不同之外还能够让其承载者很光荣地自立于多元文化社会的那一部分特别的总体素质。比如说,勤奋、节俭、自律、善良、聪敏…等等。
在新西兰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一百多个不同的族群共处在一起,如果每个族群都能够作为一个文化单元,体现出在各自的语言和肤色之外的各种优异素质,可以肯定,这个多元文化社会就会很健康地发育,就不会出现病变和崩溃,不会出现“多元文化失败”的定论。
遗
憾的是,在现实中,上面这个“如果”多少带了点一厢情愿。文化从来不是一种具有物理特性的稳定事物。一群素质不错的人,在一个恶劣文化的环境中浸染了一段
时间后,勤劳的人变成了懒虫,节俭的人变成了赌棍,自律的人变成了泼皮,善良的人变成了暴徒,聪敏的人变成了笨蛋,最后成为了恶劣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事
其实处处可见。
当一个或几个群体中出现了这种恶性变异,伪善当道,泼皮横行,阴毒之气、暴戾之气四处升腾,只要这种情况不受到遏制和扭
转,人类社会中固有的“劣币驱逐良币”或称“逆淘汰”机制就会自动发生作用,变异就会像传染病一样散布开来,一个原本还算健康的多元文化社会就会发生病
变,面临崩溃。
很多人坚信多元文化能够取得成功,至少不会导致社会崩溃,这种信念的产生实际上是假设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逆淘汰”,或是假设了一旦出现也能够及时遏制和扭转。
但是,多元文化在当今一些西方社会里被宣布失败,原本还算平安无事的多元社会,由于涉及种族和文化的相互攻击、暴力事件和大规模骚乱不断发生,而呈现出解体的迹象。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确保华人文化作为多元文化中一个特殊文化单元而起到扶正压邪、扬善抑恶之特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还不到要依靠华文文化来拯救多元社会的程度,但至少这一古老文化也是洪流之上的一支中游砥柱,风雨之中的一方关山城池。
毕竟,华人文化在历史上也是干过大事业、见过大世面的。在近代以前数千年来都是东方世界的大盟主,成就过几十个民族的大融合,无论从厚度上论,还是从广度上论,也都算得上是“老大哥级”的文化之一。
只要不被外部强势文化所摧毁,不被内部恶性病变所瓦解,凭借着华人文化原有的磅礴之力,凭借着继承者永恒的执着和坚定,这一脉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过的伟大文化,还将会大有作为。
谨以此文纪念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成立三周年。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