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老叶头

作者: 范士林    人气:     日期: 2010/5/19

老叶头和我本来素不相识,非亲非故,非邻非友。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笑容总是很容易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前几天和内子提起他,她也对当年的这副笑容记得很清楚,真是邪了。

六十年代初一场饥荒,过来人至今印象深刻难忘。那时我在辽宁工作。工厂里组织职工到远郊开荒种地,收获些玉米番薯补充定量供应的粮食之不足。每到公休日,职工们骑自行车到四十多里外的农场耕作。后来索性一部分人在工厂把工作担下来,一部分人长期在农场种地。

玉米是高产作物,厂里又自产化肥。我们厂里的农场确实在帮助职工吃饱肚子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

玉米收获后就地分配,各自用自行车拖回家里。还要脱粒,磨粉,才能食用。而我这个南方人又不会做面食,更不知道窝窝头怎样做法。不是没有发酵好,硬得像石头,就是发过了头,又少加了碱,酸的直流口水;下次再做,拼命加碱,又变成色彩斑斓,花不拉几的一锅“绣球”。

做窝窝头已经成了一大难题。

一天,一个人来敲门。开门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老农民,看上去六十来岁(后来知道才过五十),一副笑脸,自然,憨厚,两只眼镜眯成两条线。笑的时候,露出豁开的门牙,活像个弥勒佛,不,是一个饿瘦了的弥勒佛。瘦归瘦,非常健壮结实。他中等身材,穿一件黑色粗布棉袄,腰里扎了一根草绳。老羊皮的护耳帽支起着,满脸胡子拉茬,但并不显得邋遢。

“同志,俺是钟家寨的老农,俺那地儿出好大米,你要吗?你们南方人喜欢吃大米。”

“啊,要,要,你请屋里坐……..”我一听赶紧把他往屋里让。

老人家不进门,可能他那双皮乌拉鞋【1】脱起来费劲,站在那里。

“同志,不是卖的,这年头谁还卖口粮,俺又不是贩子。”

“那你是…….?

“和你换,你有玉米面,一斤半玉米面换一斤上等好大米。”

听他说,他打听好了我们职工都收获了玉米,哪些是南方人,爱吃大米。这年头,填饱肚子要紧,谁还讲究什么品种,口感,滋味。一斤半换一斤,他拿回去可以让孩子们吃得饱些,换多了,剩下还可以喂猪。

这一次我们用六十斤玉米面换了四十斤雪白的上好大米。他从赶来的毛驴背上卸下大米我们就用他的秤开始交易,在秤大米的时候,他还把秤杆翘得高高的。他告诉我他姓叶,家里有老伴,一儿一女,三个孙子。彼此感到了“互惠互利”的快乐。

又过了好一阵子,老叶头又来了,这次换了二十斤大米。

第二年的夏末,一个星期日,天闷热得厉害,我正在门口用凉水洗脸。老叶头跑来了。这次他没有赶驴子,是走旱路来的,满头大汗。

“范同志!”

“啊,老叶头,好久不见了。”

“你要大米吗?”

“要呀,我只有玉米棒子,还没有脱粒磨粉呢。”因为磨了粉不好保存,玉米棒子都挂在风口上。

“棒子也行,我拿回去脱粒磨粉,要(读作妖,即秤的意思)了份量折算,管保不眶你的。”

“好说,好说,都是熟头把脑的,没事。”

我转身要去拿玉米棒,他一把拽住我。

“等等。是这样,我现在没有大米,你先给我玉米棒,秋后一打完场,我就把新大米给你送来。”

我思忖了一下,玉米棒我也没法处理,不如给他带去。“好说,你先拿去。你要多少?”

所有的挂在小院里的玉米棒装了一麻袋,统统给了他。他把麻袋扎紧捆好,双手一托,就上了肩膀。

“你没有赶毛驴来?”

“我去王屯儿上火车,没事。秋后见!”就像串亲戚,他大步流星走了。

事后,同事们知道了,都说我们两口子是傻瓜,那一大麻袋玉米棒泡了汤了。既不知道他是哪村哪队(生产队),又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人。这年头哪有这样的事!被他们一说,我心里也直打鼓。一麻袋玉米棒,半年的躬耕劳作,那次用自行车拖回家的时候,半路上腿肚子抽筋,倒在地上疼的直流汗的情景,使我这时心里发慌了。内子安慰我说算了,也许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坏。

十月金秋已过,老叶头没有消息。北方的气候,立冬刚过,已下起了雪,没有老叶头的踪影。眼看要到腊八,肯定泡汤了。同事们还拿它说事,我心里烦得慌。

“不去想他,就当没有收获。”可心里还是郁闷。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赶忙开门。老叶头站在门口,还是一副笑脸,这次在笑容里带着歉意,很难为情的样子。

“范同志,对不起,我来晚了,你听我说……”

没等他把沉甸甸的一口袋大米放下,我大声往屋里喊,“喂,你出来,老叶头来了!”

我拉着老叶头的手。他告诉我,他把女儿出嫁了,忙女儿的婚事,三亲六故,乡里乡外,嫁妆打点,实在抽不出空。

“你的一麻袋玉米棒子九十一斤半,脱出六十二斤粒子,磨出粉子五十九斤,就算六十斤吧,这是四十斤大米,新的。”说完还给了我一包喜糖,还是那副笑容,两眼成了两条线,咧着大嘴,皱纹已从眼角伸向脸部纵深地带,像一个被出家人日夜敲打了多少年的木鱼。这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祖祖辈辈种地,继承了父辈的传统,也保持着善良,纯朴,诚实的中国农民的笑容,发自内心,对生活无怨无悔,充满信心的农民的笑容。

这样的的笑容,现在新一代农民身上还有吗?

注:【1】乌拉鞋。一种用未经鞣制的羊皮做成的鞋子,宽大而深,里面垫放一层‘乌拉草’有御寒之功,走远路不会冻伤脚。有“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之说。

 



手机版




上一篇:中国盆景
下一篇: 北京随想 之二 -——从民居看社会

[文章搜索]


GlucoTrust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