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次匆匆駛過懷希(Waihi)小鎮之後,終於決定把車停在她的街道邊,去探訪著名的瑪莎金礦(Martha Mine)。 這次遊覽導致了我与幾位喜愛旅行的朋友們之間的討論。究竟怎樣才能真正遊遍紐西蘭? 紐西蘭是一個氣質清純的國家,也許從未在歷史上有多驚天動地的影響,聲名也不顯赫,只像一位隱士,悠然自得地安臥在自己的一方凈土之上。在這里旅行,首先得心境平和,而且不要只往觀光熱點去擠,紐西蘭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居住在城鎮,一些不出名的小鎮,往往令你宛如邂逅美人,她雖不施粉黛地隱身山中田間,卻風韻十足,撩人心弦。年前我去的菲爾丁(Fellding)与瑪頓(Maton)還有公牛鎮(Bull),就是這類惊鴻一瞥的去處,而懷希則与這些小鎮不同,除了有歷史的蒼苔,她還閃爍著黃金的光輝。 懷希的黃金,是約翰‧麥康貝和羅伯特‧李於一八七八年,在Pukewa也就是現今的瑪莎山(Martha Hill)發現的。由於將礦樣送檢的結果未盡人意,兩人失望地決定放棄。可憐的約翰‧麥康貝和羅伯特‧李後來為自己輕率的決定懊悔不已,因為十一年後,威廉‧尼科爾(William Nicholl)取得了山上五英畝地采礦,命名以家族成員「瑪莎」,少數淘金者跟進後,隨之合併成「瑪莎公司」開采金礦,至今也一百二十年了。 在盛夏的陽光照耀下,我望著這個殞石坑一般巨大的露天礦場,真很難想象它是如何挖掘出來的,在它足有二百五十米深,直徑兩公里的礦坑里,巨型礦石車象黃色小甲蟲,在礦坑道路緩緩爬行,這種自重八十噸的「巨無霸」,造價一百五十萬紐幣,它有六條高逾兩米的輪胎,每換一條要兩萬紐幣。 礦石車從坑底經過三公里長的道路爬到坑頂,須時四十分鐘,每車可運一百噸礦石,含金約為八至十茶匙。加上另一處深達六百米的垂直礦井法沃那(Favona)所產金礦石,兩處金礦每周可煉得價值一百萬紐元的金銀。 瑪莎金礦經歷了一八七八年至一九五二年﹔一九七六年至二零零三年兩個階段之後,進入紐蒙特公司(Newmont)接管金礦的第三階段,新礦主除了擴大了勘探礦脈范圍,還在社區強大的環保意識影響推動下,削減瑪莎露天礦坑的生產,以及建立社區公關互動,啟動關閉前的環境康復保護工程,使金礦變成一個聞名世界的環保金礦。 現今的露天礦坑已經開始整修坡度,日後將變成一個深達一百九十五米、巨大的人工湖,光是抽取河水注滿此坑就須時五年。使用大量氰化鉀提煉純金的工業技術,導致排出大量黑色污水,經過复雜的處理淨化之後,變成可飲用的淨水,重新注入Ohinemuri河,金礦還制訂「兩橋計劃」,在卡朗加哈凱峽谷(karangahake Gorge)与懷希之間植樹十數萬株,令這一帶魚游清水,鳥飛綠林。從卡朗加哈凱峽谷維多利亞礦場遺址至懷希一帶,由Ohinemuri河与許多步道以及鐵路相連,已形成一個自然風光与金礦歷史融匯而成的人文景觀,也成為綠色環保的典范。 為了開采金銀、鑽石与其它金屬,人們使用爆炸和大型機器像惡性疥瘡般的層層刮掠地殼,在地面上到處留下巨大的疤痕,有的從遙遠的太空都隱約可見,如西澳的卡爾古麗礦坑、南非金伯利的「大洞」,還有美國猶他州的賓厄姆峽谷金銅礦等,都是些直徑數公里,深達千米的超級疤痕。除了南非的一個鑽石礦坑注水養鰻之外,許多礦坑仍在制造粉塵、噪音与污染的毒害。惟纽西蘭的懷希瑪莎露天礦場,不遺餘力推行環保,待整治綠化完畢,不僅疤痕癒合還收美化之效。 目前瑪莎金礦只有雇員三百五十人,可能只能解決部份小鎮居民的就業, 但這個距鎮中心不到百米的礦場,以及鎮上的教堂、圖書館、醫院等歷史建築,每天都吸引許多觀光客。坐在路邊咖啡座上吃午餐,只見皮膚曬成古銅色的俊男美女,在我的桌邊穿梭往來,從足下拖鞋沾滿的白砂,可知他們之中有不少人來自九公里以外的懷希海灘,新年期間有數不清的「活動房屋」与帳篷,分佈在海濱的山腳下,藍得醉眼的海面上,有一道道快艇劃下的弧形的白色浪花。 駕車穿過郁綠的果園和紫色的薰衣草田,在兩旁都是沙灘的公路上飛馳,有些地方左右都可見藍色的海水。路邊的渡假房屋,外觀樸素無華,屋內大多裝璜華麗,有的人家推門見海,邁腳便可踏上遊艇出航,透過落地大窗,可以瞥見牆上名畫,就連精緻的庭園里,也散置著雕塑,而且全是後現代藝術風格,不經意地顯露出主人的風雅時尚,不像一心躋身中產的暴發戶,在家中堆砌金碧輝煌,俗不可耐地刻意炫耀。 因為金礦開發的緣故,懷希鎮素有「黃金心臟」之稱,她前有峽谷,後有海灘,中間是金礦,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回奥克蘭之前,再去那環繞礦坑的步道行走,仍見礦山車在傾倒碎石鋪墊未來的湖岸,埋設地下的灑水裝置,正澆灌著年前栽下巳現扶疏的草木,恍惚中忽覺日後那美若夢幻的湖也在望中了,且萬木青青,水波不興。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