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可親可敬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潘寅林

作者: 齊立民    人气:     日期: 2009/7/17

   潘寅林——在7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響亮得名字,是他用他那優美激情的琴聲劃破了那個時代沉悶的夜空;也滋潤了在那個年代人們的荒漠、乾涸的心田。當我還是個剛剛學琴沒有幾年的少年時,是潘寅林老師的《千年的鐵樹開了花》、《金色的爐臺》等旋律優美技巧高超的小提琴曲讓我激動不已。因為大家都知道,在70年代的中國,批判封、資、修不僅批到了我們自己的老祖宗的頭上,也殃及到了別人家——外國。連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精品也在批判之列,什麼樂聖貝多芬、音樂之父巴赫、莫札特等等所有西方音樂古典大師的作品概莫能而我們的那些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極具創造發明之才能,把這些經典音樂作品統統冠以無標題音樂打入另冊,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既然被列為封、資、修的經典作品就一概不准演奏,甚至不准練習。如果有誰偷偷練習被告發的話,那還真是件麻煩的事情。這在現在聽起來象笑話的事,在當時卻是真真切切的事實。

    小到每一個家庭的收音機,大到工礦、機關、學校乃至遠離市區的部隊和農村的大喇叭無時無刻不在播放的都是無產階級革命歌曲連續幾年且每時每刻聽到的都是這些東西真讓人不勝其煩,但又有誰敢說呢?所以說,在那個在政治上萬馬齊喑、荒唐至極,在藝術上是由無產階級革命歌曲一統天下的年代裏,直到有一天在收音機裏突然聽到有播音員報出小提琴獨奏曲《千年的鐵樹開了花》,一曲聽畢,我真是驚喜萬分,哦,中國,中國的小提琴曲會有這麼優美、激情,這麼棒的曲子,而且演奏的如此驚人。在當時的中國,有成千上萬和我有同樣感覺的人。

    似乎有這樣一種說法,殷承宗的一曲鋼琴協奏曲《黃河》挽救了鋼琴,潘寅林以幾首出色的小提琴獨奏曲挽救了小提琴。原因是作為西方經典樂器的鋼琴、小提琴,在我們的那些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眼中是個異物,儘管它們有冠以樂器之王樂器之母的稱謂,也只能老老實實地為我們的無產階級革命歌曲來伴奏,也就是那個時代的術語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正是由於潘寅林、殷承宗兩位特別的人物才使得小提琴和鋼琴在那個壓抑沉悶的年代有了出頭之日,可以堂堂正正地以獨奏的形式登上音樂會的舞臺。

    可以說,潘寅林老師是當時眾多中國人心中的偶像,是當時中國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頂峰。這樣的一位藝術家,欣聞他將作為特邀演奏家于2009年4月4日隨澳大利亞好朋友合唱團來奧克蘭演出,真是讓人喜出望外。我可以親耳聆聽他那高超的演奏,並可就近向潘老師請教、學習。由於當時中國的科技和電信業尚不發達,加上當時對報導個人即所謂的個人主義是要受到批判的。許多文藝作品都是以集體創作之名發表,加之潘老師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便最先醒來,並走出國門奔赴東瀛——日本,所以我對潘老師的外貌形象並沒有什麼印象。我對潘老師的清晰的印象還是在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首屆鄂爾多斯中國鋼琴、小提琴電視大獎賽的直播現場,當時潘老師是小提琴比賽的評委之一。應選手們和評委們的要求,評委會主席薛偉先生為大家演奏了一曲克萊斯勒的《美麗的羅絲瑪琳》,極為精彩,選手和評委們均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電視鏡頭轉到了潘老師的面前,潘老師露出了真誠、親切、由衷讚賞的笑容,並熱情地鼓掌,令我印象深刻。這與在潘老師身旁的另一位評委表情木然(當然沒有鼓掌)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就是我對潘老師的第一次明晰的也是極為深刻的第一印象。

    非常感謝原上海交響樂團副團長、現任奧克蘭頗具知名度的《白雲合唱團》的創始人、作曲、指揮的魏企祥老師,魏老師熱心地為我引見和潘老師認識,並向潘老師學習請教。定於4月3日上午在魏老師家會面,當時我遲到了一會兒,我心裏很著急也很不好意思,當見面時,潘老師和他夫人雷敬蓉老師馬上從沙發上站起來,和我熱情握手問好,使我當時所說的那些抱歉之類的話顯得毫無意義,第一次見到潘老師和我在電視大獎賽上留下的第一印象終於吻合在一起了。潘老師的笑容極具魅力,在他的笑容裏你能看到善良、真誠、熱情和暖意,我真的以為,潘老師的笑容可以融化一顆冰冷的心。在潘老師的大我中,他的笑容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潘老師聽了我的演奏之後,給我提了一個一般常人不易察覺的小問題,但這對我來說有如猛擊一掌,讓我終生難忘。它對我的意義是廣泛而深刻的。中午,新西蘭華文文化沙龍為潘老師夫婦舉行了歡迎宴會,出席宴會的有南太井蛙先生、魏企祥老師夫婦、范老(士林)、還有幾位白雲合唱團的團員。席間大家氣氛輕鬆、其樂融融,潘老師毫無大藝術家的派頭和架子,非常隨和地和大家一起談笑。當大家表示能否聽潘老師的演奏時,潘老師二話沒說,打開琴盒,取出琴為大家演奏了幾曲,令大家感到真是意外的驚喜。因為,在一般的情形下,大演奏家是不會輕易在公開場合演奏的。

    在4月4日的那場澳大利亞好朋友合唱團訪紐的音樂會上,潘寅林老師的節目毫無懸念的成了整場音樂會的高潮,觀眾的掌聲不斷,真有讓潘老師下不了臺之勢。潘老師非常理解觀眾的心情,為熱情的觀眾加演了曲目。音樂會結束後,許多熱情的觀眾久久不肯離去,與潘老師合影留念、簽名,訴說對潘老師的仰慕之意。音樂會的主辦方——奧克蘭著名鋼琴教師金怡鳳老師和她的先生徐光耀老師也非常理解觀眾的心願,在和潘老師夫婦溝通之後決定潘老師夫婦利用去加拿大和在澳大利亞訪問演出的空隙再返奧克蘭舉辦專場小提琴獨奏音樂會,日期定在6月28日晚7點30分。

    按照原定的安排,4月5日澳大利亞好朋友合唱團要去羅托露瓦旅遊。但潘老師卻放棄了這一難得的機會,決定和我們大家在一起,又給了我們一次零距離的接觸潘老師的機會。中午茶敘時,潘老師接受了資深華人記者毛芃女士的採訪。潘老師的這種為了友情而可以犧牲個人應有享受的情懷,給了我又一深刻的印象。

    按照演出日程,潘老師夫婦將于6月27日傍晚到達奧克蘭,不去賓館而是直接去演出場地與新西蘭享有國際聲譽的鋼琴伴奏家羅絲瑪麗合伴奏,時間是5點至7點鐘。由於飛機晚點以及大霧,潘老師夫婦到達時已是6點10分了,進門之後,潘老師向大家熱情打了招呼後便打開琴盒取出琴,說7點鐘結束。我想潘老師經驗豐富,他知道洋人是按規矩辦事的,如果過了7點鐘,鋼琴伴奏是要另加費用的。令人驚歎的是,潘老師與鋼琴伴奏一遍成。就是說合練中雙方合作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學小提琴的人都知道,弗蘭克的《A大調小提琴鋼琴奏鳴曲》是一首難度較高、也較難合的一首作品。加上《流浪者之歌》、《沉思》還有返場曲目等,都一一順利通過。合完伴奏後還不到7點鐘,羅絲瑪麗問潘老師是否需要再練習,潘老師說:不需要。哦,這就演出了,真讓人稱奇,真是強強聯手才能創造出如此奇跡

    6月28日晚7點30分,潘老師的小提琴獨奏音樂會正式開始,觀眾情緒之熱烈在奧克蘭是罕見的。潘老師每演奏完一首曲子,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甚至出現了少有的喝彩聲和跺地板的情形,幾次都是在潘老師揮手示意下觀眾才慢慢靜下來。當晚的音樂會,用新西蘭著名華商《萬方特產禮品總匯》郭宏總經理的話說,是一場隆重的小提琴獨奏音樂會。因為一場小提琴獨奏音樂會竟動用三位鋼琴伴奏。上半場的鋼琴伴奏是潘老師的夫人雷敬蓉老師,下半場是羅絲瑪麗女士,加演曲目的鋼琴伴奏是奧克蘭著名鋼琴教師金怡鳳老師,這樣的陣勢過去的確從未有過。當晚音樂會上半場是中國小提琴作品,曲目有《千年的鐵樹開了花》、《金色的爐臺》、《戀歌》以及《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選段。這些作品在潘老師的手裏演奏的得心應手,似有信手拈來之感,因為前幾首作品都是潘老師首演並灌錄唱片的曲目,只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梁祝》的小提琴協奏曲沒有能夠演奏全版,我想會使觀眾略有缺憾之感。

    下半場的第一首作品就是大部頭的弗蘭克的《A大調小提琴鋼琴奏鳴曲》,這是一首對於小提琴和鋼琴都具有相當難度的作品。這首作品思想深刻、複雜,人類的情感和情緒——喜、怒、哀、樂——甜、酸、苦、辣在這部四個樂章的小提琴作品中都可以聽到。我個人認為這首作品的尺度和風格是較難把握的,而潘老師的演奏尺度和風格的把握的恰到好處,不溫不火、不疾不徐,很有說服力(我聽過一些版本的演奏,有些演奏就沒有多少說服力)。《流浪者之歌》是一首觀眾都很熟悉的小提琴曲,這首作品兼具風格和技巧兩方面,潘老師把吉普賽人的那種奔放不羈、樂觀開朗,但有時又有著哀婉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演奏的輕鬆瀟灑。《沉思》也是一首小提琴的經典作品之一,譜面看似不太難,但我深知想演奏好這首作品卻非易事。它選自法國作曲家馬斯涅的歌劇《苔依絲》中的一段小提琴獨奏,表現了少女的複雜情懷,所以要求非常細膩,從換弓、換弦、換把到揉弦以及對作品的把握都是一個考驗。潘老師的演奏非常優美、感人,細緻入微。《母親教我的歌》是由德沃夏克創作的一首歌曲後經克萊斯勒改編成為小提琴獨奏曲,我是飽含熱淚聽完潘老師演奏完這首樂曲的。首先,克萊斯勒的改編非常好,遠超越原作,加上潘老師那深情、大氣的演奏真是令人盪氣迴腸、繞梁三日,就是此刻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想起當時的場景,仍然使我鼻子發酸。最後一首曲目是愛爾加的《愛的致意》,這首作品是由潘老師和他在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已是同學的金怡鳳老師共同合作完成的。在50多年後的今天,當年僅10歲左右的同學之誼在這首作品中閃耀出動人的光彩。

    潘老師不僅是一位成功的藝術家,而且有著善良、崇高的品格,當中國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時,當時身在澳洲的潘老師夫婦在第一時間組織義演音樂會,為災區捐款。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在上海的潘老師號召並組織了上海文藝界的義演義賣活動,潘老師捐出了一把心愛的小提琴,拍的了十八萬元人民幣,捐往災區。也是此次拍賣會上的最高價,類似的義舉還有很多,這一次的獨奏音樂會就是為奧克蘭癌症基金會舉辦的義演,潘老師夫婦分文不取,令人感動、令人贊佩!所以,潘老師被譽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是當之無愧的!

    潘老師在藝術上是成功的。在70年代的中國共有8首小提琴獨奏作品,其中有7首是由潘老師首演並灌錄成唱片的。以年僅22歲之年齡擔任中國一流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的首席,並在改革開放之初最先走出國門在海外發展,並擔任國外三個大樂團的首席,而其中有的首席是由樂團成員共同推薦而非考試錄用的。我也有在西方樂團工作的經歷,我深知這樣的事情在西方樂團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充分說明了潘老師的德藝雙馨在海外音樂界也是得到肯定的。因為如果你只有高超的技術而無良好的品格和人際關係也絕不可能被全樂團成員所推薦的。所以,這幾乎也是一個奇跡。這也是在海外音樂界有如此經歷的唯一的一位中國人,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潘老師的婚姻和家庭也是美滿幸福的,潘老師和我說:他和他夫人雷老師兩人都是第一次戀愛,又夫倡婦隨、琴瑟合鳴、恩恩愛愛地生活了三、四十年,並有一位讓他們夫婦滿意放心的女兒,真是羨煞世人。我曾和潘老師談過,我說:潘老師你出生和學習以及工作的年代是不好的,但所有好的事情你都得著了。潘老師聽後露出真誠、燦爛的笑容說:是的。但願潘老師的這些福分是應了那句老話——好人終有好報。

    潘老師在奧克蘭的音樂會結束了,但他那優美動人的琴聲將久久地回蕩在我們心中,他那真誠、崇高的人格品質也將為世人所稱道。還有什麼呢?還有的就是思念,但更多的是期待和盼望,這是奧克蘭的廣大華人朋友由衷的期待和盼望,盼望潘老師夫婦能再來奧克蘭並能經常來,讓更多的奧克蘭以至新西蘭的華人朋友能有耳福聆聽您那優美、動人的琴聲,目睹您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風采。我們期待著!

    願潘老師的藝術之樹常青,

    願潘老師身體康健、青春永駐!



手机版




上一篇: 感“沙龍”精神(東方客散文集《旅途散草》“後記”)
下一篇: 最後的亮相 - 紀念邁克爾 傑克遜

[文章搜索]


GlucoTrust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