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华文文化沙龙

汉语文字改革

作者: 金晓泉    人气:     日期: 2008/12/3

 1128, 在书画家区本先生府上的宴席上,应邀前去的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人士热烈讨论了汉字繁简的问题。笔者以此短文作为补充发言。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 1956128 决议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先后在全国各地报纸、刊物、图书、教科书和一般书籍上和公文行文等上正式推行了三批简化汉字,共计425个字(其中包括30个汉字简化偏旁)。简体字比繁体字好学好写,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家称便。这汉语文字改革迄今已经50年了。

汉族人民自有文字起,汉语言文字经历了4000多年的发展。它承载了中华民族5000 的历史,是传承华夏文明的桥梁。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到新中国推行简化汉字,每一次飞跃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的纽带,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有了它,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才成为可能。语言文字是历史与文明的载体,是文化之根。有了它,我们才得以拔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感受盛唐的泱泱气概;有了它,我们才能触摸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

.文字改革的历史回顾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四五百年的历史。三千多年来,汉字曾经经历过许多变迁:字形简化了,新字增加了,一部分旧字被淘汰了。初期的汉字是象形字,之后产生了许多形声字,或称谐声字 —— 我们现在使用的字,大多是形声字。但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许多形声字的声符己经失去了标音的作用,例如“江”、“河”,己经不念“工”、“可”。汉字变化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不十分谐声的谐声字”。

殷商的甲骨文,一个字往往有几种写法,基本上还是画画儿的形式。周朝人铸刻在钟鼎等铜器上面的文字,我们后来管它叫作“金文”或“钟鼎文”。这种字的形体笔 画较为圆浑,已显出一些书写的艺术,不象甲骨文出于锲刻的那样细削;但相差并不太远,一个字还是有好多种写法,颇不统一。春秋时代,文字情况没有太大变 化,到了战国,各国用的文字,写法就有了不少差别,都不免对已有文字的形体笔画改动增减,或者创出了一些新字;正如汉代许慎所说:“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而纷纭复杂起来。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整理以前的文字,作了统一,从此,每个字大体上都有了固定的写法。这种统一后的文字,就叫作“篆书”。后来也把商周文字叫作“大篆”或“古籀”,把秦篆叫作“小篆”。现在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字体,就是这种小篆。

大约在战国时,毛笔的应用开始普及,逐渐取代刀成了人们写字的主要工具,开始是把字写在简牍或缣帛上。到汉代发明了纸,人们就把字写在纸上了。用毛笔写字还要用到墨。开始用的是自然墨(矿物墨或植物墨),后来使用人工墨。

从甲骨文到篆书,也就是书写的工具用刀到笔的改变,用笔手写就产生了由繁到简的变革,如大篆的“集”字是三只鸟聚合在木上,小篆就简化为一只鸟在木上。

汉字的简化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事情,而是古已有之。小篆是对史籀大篆的简化,小篆还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的简化。但古文字中的小篆,线条婉转曲折,非硬物所能 为,应是汉语言记录工具从刀向笔转变中的过渡时期用毛笔所写;而它基本等宽的线条,则是此前长期用刀刻字的历史习惯所致。任何一个新事物,都会不可避免地带上其脱胎而来的旧事物的痕迹。

秦国下层官吏中为应付“官狱职务繁”而开始用隶书体,“以趣简易”。“隶”指衙门中的差役,所以称“隶书”。 举例说,原 来小篆的“口”字书写运笔时左侧是由上及下的顺笔,笔势连写到右侧,则是由下及上的逆笔,不便书写;用毛笔书写,右手执笔,横向运笔是先从左往右,竖向运 笔从上而下。汉字的书写,从“篆”到“隶”使语言的记录形式 —— 文字改革起了革命性的变化。笔形继续向平直方正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横平竖直的笔画系统,最终产生了作为汉文字规范的楷书。如“男”字,甲骨文画个“田”表 示一片耕地,下面画个耕地工具“力”。从篆体到隶书只是把圆浑、对称、逆笔改成手写运笔习惯。从隶书到楷书记录语言从汉代延用迄今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是, 人们用笔写字,少一笔总比多一笔来得方便快捷。尤其在楷书之后有一种“行书”,甚至“草书”。写字的人,一向喜欢写行书,运笔时可以连笔书写,如“写” 、“书” 等简体字,“言”作偏旁时写作“讠”等。人民群众求快捷、简便,不断地在制造简体字,于是许多年来就出现了许多的简化字。“草书”在“行书”的基础上书写时运笔更快捷而发展的结果,后称“章草” ;但是有种龙蛇飞舞的“狂草”,成为一种难写难认的艺术字,却失去了实用价值。

每个时代的汉字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简化,但另一方面一个字几个写法的仍然很多,如“亩”字有五个异体字,“叠”字也有三种形体,又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的异体,这些异体字难写难记,所以也要改革,要废掉异体字,确定一个标准字使用。

文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它的种种演变也是人民群众在不同时代社会中,适应现实的需要所造成,所以不独仓颉造字之说荒唐无稽,即把某种字体的产生,专属之 于某一个人,如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汉史游作草书,杜度作章草,张伯英作狂草,东汉末王次仲作楷书,又改隶字为八分,刘德升作 行书等等说法,也不可信。这些人顶多是参与了某种字体的整理与改动的工作罢了。汉字从象形始(还有一种“结绳”说)四千年到现代一字多体就一直存在,文字的混乱“古已有之”,并且“于今为烈”。今天经济、科技的发展,普及教育的同时,要求提高语文效率,文字作为载体越来越显得重要,中国汉族的文字必需应承 潮流进行改革。汉字字形演变的总的趋势是简化。由于汉字难写,人民群众不断创造了许多简字在民间流行,受到群众的欢迎而采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进行搜集、整理了历年群众创造的简体字,制订了《汉字简化方案》由国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并且废除了一批异体字,汉字从此有了规范,结束了汉字简写的混乱局面。

尽管几千年来汉文字的形体发生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乃至楷书这样复杂的变化,从甲骨文到楷书,可以说已经面目全非,但其“表意”的内核却始终没变;对绝大多数的单字来说,其内部的构造成份基本没变。

汉文字之所以至今没有走上拼音文字的道路,而保持表意文字的体系历数千年而不衰,总有她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因为她“跟汉语相适应”。汉语是非形态语言, 不需要用音素来表示形态变化。汉语又是主要以单音节语素为发音单位的,即一个字一个音节,而现代汉字是“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就知道汉字是不应当废除的, 也是废除不了的,作为自源文字的汉字是不可能突变为“拼音文字”的。1956年配合汉字简化进程, 公布了“汉字拼音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且推广普通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用一个文字符号来表示汉语中的一个语素,记录一个语素的语音和语 义,如“我明天要学写汉字。”这句话,八个字就是八个音节,每个字多有表意成分,语音和语素的结合“望文生义”,一目了然,读写很方便。假如我们用拼音文字来写这句话就是:“Wo mingtian yao xuexie hanzi. ( 还要加上汉字发音的四声符号来念这句话)这样一对比来看,先要大家来说普通话,统一汉字读音。所以汉字文字改革第一步是“简化汉字”,之后才谈得到是否改成音素文字 。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于汉字的前途, 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 拼音文字所代替呢?现在还不能预言。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几千年来汉字的变化就可以证明;当然变化是运动着的,将来肯定还要变化。笔者认为,最近的将来 还会有第四批、第五批……《汉字简化方案》的公布。

.汉语言文字电磁光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的开始。就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能在汉文字处理领域被广泛使用,正在逐步成为继笔以后记录汉语言的又一新工具,同时也给汉文字的使用和改革带来了新的课题。当汉民族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为工具,以全新的电、磁、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语言时,就出现了新的情况,遇到了新的矛盾。汉文字的变革趋势必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汉文字的计算机输入方式主要有:键盘输入、手写输入、语音输入和扫描输入四种。通常用笔写“横竖撇捺点”字的都消失了,输入的汉文字在机内被转化成了二进制的数字形式,只有当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和在打印机上打印输出时,人们才能又看到自己所熟悉的汉文字。在计算机中每一个汉文字的字形码均占用同等的字节空间,不管是用笔写字时只有1笔的“一”,还是有24 的“鑫”都是一样。因此,所有的汉文字,不论其笔画数的多少在计算机内的处理速度是相等的。原来用手执笔写字由于字与字之间笔画多寡带来的记录速度上的差异完全消失了;原来用手执笔写字时不同字体书写方便程度上的差异也消失了。在打印机上打印头的匀速运动和各个汉文字在打印纸上所占面积相等,每个汉文字不论其笔画多寡,打印速度都是相等的。至于在磁盘或光盘上的存储,就完全是利用电磁原理或光电原理以数字方式进行了。笔画数相异的两个汉文字,由于其二进制代码所占字节数相同,所以在存储设备上的读写速度也完全相同。

键盘是计算机的标准配置,无论哪台计算机上都有。只有安装了中文操作系统的软硬件的计算机,才能输入汉文字。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汉文字计算机健盘输入编码方案的“万码奔腾”现象,正是解决了键盘输人汉文字的问题。

由于计算和键盘字符键数量与汉文字数量的尖锐矛盾,人们自然就想到如果改革表意的汉文字为表音文字,用计算机键盘上的26个拉丁字母作为汉民族文字,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汉文字之所以至今没有走上拼音文字,而保持表意文字的体系历数千年而不衰,总有它的道理(本文上节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现代计算机上汉文字软件大约储存着6 个字左右,还有各种字体,并且有简体字和繁体字的转换功能。可说是设计者颇具匠心。用过计算机“写”汉文字的人,不说只要敲击键盘就在写作,就是对文字的 修改,篇章的增删和段落的移换,都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自如操作,得心应手,再也不想用毛笔执笔写字了。

那末,汉语言用电磁光的记录方式的优越性,像毛笔书写替代刀刻那样,计算机会不会淘汰毛笔写字了呢?不会的。因为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不是终端装置,还要通过打印机把文件打印出来,或者通过磁光存储起来备用。计算机不能随身携带,虽说有笔记本计算机,发E-mail;甚至有手掌机算机,发短讯。这些, 目前还不能随时随地制作文件,当面交付对方。当然不久的将来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听有人说,收到友人的E-mail,不如收到亲笔信有亲切感。

. 结束语

我国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大多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商、周时期的金文,大多铸在铜器上。

大约在战国时,毛笔的应用开始普及,逐渐取代刀成了人们写字的主要工具。开始是把字写在简牍、缣帛上。到汉代发明了纸,人们就把字写在纸上了。

当代电子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的发明,使得汉文字能输入计算机,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并由打印机打印输出,还可以利用电磁原理和光电原理存储在磁盘或光盘上。

远古的刀、中古到现代的笔、当代及未来必将越来越普及的电子计算机,都是汉语言的记录工具。龟甲、兽骨、钟鼎、简牍、缣帛、纸以及磁盘、光盘等都是汉语言的 记录(存储)介质。墨、磁、光、电是汉语的记录材料。刻、写、击键(或计算机输入方式中的手写、朗读)等行为则是汉语言的记录手段。

汉文字的改革只是从繁到简,废除异体字,统一读音,使汉文字有了规范。

这些都是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汉语文字改革还要前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手机版




上一篇:区 宅 筵 席 记
下一篇: 山寨是江湖的和平回归

[文章搜索]


GlucoTrust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